喵宅苑 MewoGarden × 技术宅社区II | Z站 Z Station 棒棒哒纯文字二次元技术社区

正文

本帖最后由

作者:三十三堂冕
[i=s] 本帖最后由 三十三堂冕 于 2016-1-27 21:05 编辑 莫扎特的A大调单簧管五重奏写于1789年9月,是为斯塔德勒而作。斯塔德勒是萨尔茨堡宫廷乐团的单簧管演奏家,与莫扎特交往甚深,莫扎特晚期的这首五重奏和《单簧管协奏曲》,都为他而作。莫扎特是率先意识到单簧管的魅力、并写出能充分发挥其性能的作品的作曲家。在莫扎特看来,这种声音灵活柔韧的乐器是发音最接近人声的,而且在表情的多样化方面,单簧管是唯一能够跟弦乐器相比拟的木管乐器。此曲的第二乐章小广板充满浓烈的悲剧气息,不但是全曲的重心,也是莫扎特所写过的最优美的慢乐章之一。 勃拉姆斯 – 单簧管五重奏 Brahms – Quintet For Clarinet And String Quartet In B Minor, Op.115 单簧管五重奏,是指单簧管参加的五重奏,即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构成的弦乐四重奏加一支单簧管,构成五重奏。在这样的器乐组合里,浑然一体的弦乐器组与音色华丽富于表现力的单簧管形成对比,产生温柔、沉静的浪漫气息,可以达到一种引起幽深的内心体验的艺术境界。勃拉姆斯的《b小调单簧管五重奏》就是这样一部含蓄抒情的宁静之作,它代表了勃拉姆斯晚年的创作顶峰。 假如勃拉姆斯没有在1891年到迈宁根去旅行的话,今天也就不会有《b小调单簧管五重奏》这首名曲了。那时勃拉姆斯58岁,按照现在的观念,58岁只是人生的中年期,应该是创作力旺盛的时期,但是勃拉姆斯从几年前就显出精神上的老态。从1889年开始,就很少创作新作品,把主要精力用在整理旧作上,他向朋友诉说自己感到创作力已经衰退,写大一些的作品有些吃力,以后不再写大型作品了,他甚至准备了遗嘱。勃拉姆斯一生为人拘谨,性格不算开朗,55岁以后生活比较平淡,他终生未娶,难免有人生的寂寞感,他作曲一向下笔谨慎,创作速度较慢,到了一定年纪也会感到力不从心,这些都可能是他停笔的原因。 1891年勃拉姆斯到迈宁根去旅行,在迈宁根看了迈宁根宫廷乐队的演出,这里有一位叫理查德·穆菲尔德的单簧管手,演奏了莫扎特的单簧管协奏曲和韦柏的单簧管协奏曲,穆菲尔德的演奏技巧把莫扎特和韦柏的音乐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勃拉姆斯大受感动,他声称还从没有听到过有人把单簧管吹得如此优美动听。在那次音乐会之后,勃拉姆斯与穆菲尔德成了好朋友,勃拉姆斯晚年的四部单簧管作品都是为穆菲尔德写的。勃拉姆斯在作曲方面是出名的慢手,但是这次却很快拿出了两部篇幅不短的室内乐,一部是为单簧管、大提琴、钢琴写的三重奏,另一部就是这首《b小调单簧管五重奏》。这首五重奏当年在柏林公演,单簧管当然由穆菲尔德担任,演出获得了成功,第二乐章应观众要求返场。 勃拉姆斯晚年的四首单簧管作品都表现出了甜蜜的悲哀,在所有的乐器之中惟有单簧管能够最有力地唤起这种感情,而因为勃拉姆斯的缘故,单簧管永远染上了秋日的怀旧的感觉。 《b小调单簧管五重奏》自始至终都少有欢快的情绪,即使是在快板乐章中。第一乐章“快板”,由小提琴和大提琴引导出单簧管演奏的一支阴郁的冰冷的歌,可以感觉到,那歌声中流露着落日余晖的一丝暖意,那歌声中也还依旧残留着曾拥有过的心灵的激动;第二乐章“柔板”,首先由单簧管缓缓地吹奏出黯淡的旋律,那里面有浓浓的惆怅,也有些许的悲凉,这一旋律绵延着,变幻着,也许这就是漫长人生的写照吧,在历经沧桑之后,它终于消失在了迷离之中;第三乐章是作品较为欢快的乐章,以“稍快的行板”为开始,然后转为“富于情感但有节制的急板”,音乐速度稍显迅疾,给人清新的感觉,如同往事历历,闪现而过;末乐章是由一个主题引出的五个情感各异的变奏,主题有着柔美的阴郁,第一变奏是由大提琴主奏的一个持续不断的低沉旋律,转到第二变奏时情绪变得异常激动,随后是比较明快的第三变奏,第四变奏散发着一种莫名的淡然的情绪,有人说这是一种超脱,这种情绪一直延伸到最后的第五变奏,以中提琴演奏出一支柔和而深切的旋律,然后,音乐又回到了开始时的阴郁主题,在无尽的寂寥中,一切归于平静。——夜幕降临了…… 下载链接【本内容已隐藏,回复后刷新可见哦】

回复

0%
站点地图友情链接:
喵宅苑
喵空间社区程序
喵宅苑 静态版
宅喵RPG地图编辑器
络合兔
Lanzainc
技术宅
小五四博客
莉可POI
Mithril.js
枫の主题社
Project1
午后少年
机智库
七濑胡桃
xiuno
幻想の日常
魂研社
Nothentai
0xffff
欲望之花
泽泽社长
淀粉月刊
HAYOU
红客联盟
异次元
轻之国度
神奇宝贝新生代
游戏狗
口袋双子星
我的世界论坛
梦次元
动漫东东
动漫国际
精艺论坛
78动漫
吐槽弹幕网
漫客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