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 本帖最后由 公子沦夜 于 2013-4-28 19:38 编辑 是夜。 红灯区的crazy time. 街边的小姐们搔首弄姿,妩媚的眼神在满大街乱飘,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暂时无视内心的空洞。 社会里总有各式各样的人,为情所困的,为财所困的,有特殊癖好的,刻板的,冷漠的,自私的,乐观的,奋进的,善良的…… 但是他们都被社会赋予的理念所束缚着,有人在黑夜里裸奔,心灵渴求着解放,却在第二天又衣冠楚楚,该戴什么面具还是戴什么面具;有人佯作痴傻癫狂,却在一个人时,与心里的自己对话: What do you want? what can you do?但他什么也做不了,只好继续沉浸在一个人的狂欢里。 心理医生会告诉你,每个人都是有病的,只是或多或少而已。 谁告诉你懂事听话乐观开朗就是健康的?谁告诉你叛逆敏感孤僻冷漠是心理不健康的?没人会特意教育这种事情,因为每个人都被社会调教的好好的,哟,一个个看上去道德可标准了。但这个标准谁定的呢? 如果站在神的角度,人类是生活在一个名为社会的容器里,每个人都抱着自己的道德标准,与之抵死缠绵。自我的人会不接受别人的道德,一味将自己的理念推上至高无上的地位。然后,败者寇,胜者王,他的道德将成为众人的道德。 道德其实就如红灯区的姑娘们,扎在心底发酵的伤痛酿成苦酒,还要时不时扒开伤口,看一看里头的腐肉,然后继续添加发酵粉,让它酿的更透彻一些。 哲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果有评论道德的评论标准,那它一定会把哲学最辉煌的时代的道德封为国王,那时候的道德不该叫道德,要叫大道。(即使那时候妇女还没解放。)查看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