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宅苑 MewoGarden × 技术宅社区II | Z站 Z Station 棒棒哒纯文字二次元技术社区

正文

高能物理实验室

作者:高能物理实验室
{"name":"高能物理实验室","sizeType":1,"icon":"./statics/block/2f5722ba61044162bd2fcbe51ae3a3c4.png","order":9999,"description":"","comp":""}

回复

【反重力永动机】大家对于瑟尔效应机的应用有没有意...

作者:勾搭妹纸
[i=s] 本帖最后由 勾搭妹纸 于 2013-4-16 21:36 编辑
首先,不明真相的孩子们。 问:瑟尔效应机是什么? 我想说,简介如下:
瑟尔效应发电机(SEG;Searl-Effect Generator)是一部不需要能源的发电机,它可以收集能源,但不需要使用任何燃料。当SEG的滚筒很靠近环状体时,瑟尔效应的共振磁场会使周遭环境里的负离子电子被吸进这部机器并在里面加速。稀土族金属元素「钕」对电子具有高度的吸引力,因而促进了这个过程。 SEG独特的机械结构及材质的巧妙搭配,促使钕不断地释放及取代多余的电子,进而提供电能及机械能。 然后··········【没耐心的孩子可以跳过】 ---------------------------------------分------------割------------------------------------- 瑟尔效应发电机 - 主要原理 幻方法则——代表了时间、空间和能量。它们随意组合时的能量不能被直接利用,在自然里,均匀就象征着和谐,能量和谐均衡时,电流就来了。因为电子式是金属中唯一能够自由运动的粒子,所以这个装置就像一个均衡能量的转换器。装置中有稀土金属铷的时候,就会产生瑟尔效应。飞转的磁滚筒能够散发出使二极管发光的电子。这个装置——瑟尔效应机是对自然能量的合理利用,利用的是靠布满空间的无限能量——自由能源。 瑟尔效应源于数学的幻方法则,正是基于这些法则,约翰.瑟尔后来研制出了瑟尔效能机和瑟尔碟形飞行器——瑟尔浮碟,但他不止步于此,约翰还利用这一法则来解释宇宙现象的方方面面,从DNA到相对论,从单细胞生物到人类,从交通到建筑构建,幻方可以被约翰用来理解任何事物。
瑟尔效应即是磁滚筒在磁场中围绕磁环不停地周转,同时产生电能的效应。瑟尔效应合理地利用了自然规律——现代物理学家尚未知晓的物理规律——幻方法则,幻方法则与自然规律相符,但瑟尔效能机的意义远不止这些,对于现今这个对化石燃料高度依赖、污染日益加重的世界,人类渴求一种既能促进繁荣、又能与自然和谐的发展方式。 瑟尔效应发电机 - 运行关键 瑟尔效能机把稀土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引导出来并加以利用,因为能够用磁场将电子引出来加以利用,原来设想的靠中子轰击原子的获取原子能的方法就不必要了。当时的发电机基本上也是按照这一原理制造,约翰当时是这么想的,如果用粒子轰击原子核能够释放所有的能量,我们就能够用引导的方法将能量慢慢引导出来,给稀土金属一种往外流出电子的介质,给它一根磁线做引导,电子就自动跑出来并形成电子流。 用特定的磁场隧穿稀土金属原子就会使得其中的电子同向运动,这样电子便可以被收集利用,发电基本有两种方法,要么旋转磁场,要么旋转导体线圈,瑟尔效能机选择的是旋转磁导体——磁滚筒,磁滚筒通过围绕磁场环运动而发电,约翰为使得瑟尔效能机能够自行工作可是花费了不少心思,尤其是磁块定型的形状设计,以及由磁块形状而产生的相应的作用效果,以及如何才能使得环状磁铁持续并且稳定地运行在另外一个环状磁块周围旋转而互相切割磁力线呢?为此,约翰研究了棒状圆柱状以及环状磁铁的特性,通过试验证实实心的圆柱体棒状磁铁在运行时会偏转而达不到效果,约翰经过苦苦思索,磁铁需要直线“行走”,而约翰的梦境启示说:“将滚筒化为8段”,约翰依照梦境的提示照做之后确有效果,环状磁滚筒能够直走而且来回不停地运行,这样的话,在环状磁铁上会是什么状况呢?约翰知道,磁化机能够使得其他导体也带磁性,这种使用磁铁的设备公司工厂里常有,英国电力维修公司也不例外。 科研人员疑惑,为什么环状磁滚筒能够在环状磁铁上不停地运行,其原因是小磁滚筒与大磁环完美和谐、完美结合的作用,这种完美结合的作用指的是磁滚筒与磁场环的磁角度的完美结合,两者各有各自独立的磁场,一种是垂直的磁场,而另一种则从中心向四周发散,这样的磁场结合与我们通常所知的不同,约翰当时并不清楚其中的原理是为什么,这两种环形稀土磁体运转交合产生的电磁波能够带着稀土磁滚筒绕大的稀土环状磁体运转,虽然该现象起初还无法解释。 两种磁稀土以完美的角度结合和运转,这是瑟尔效能机运行的关键,单是两个磁场还不行。这样,装置的两个关键就解决了,磁环和磁滚筒中的稀土金属环能够提供电子,磁场能使得磁滚筒围绕磁环加速旋转,当旋转加速到一定角速度,就能够产生超导现象。 最后:我想问的就是如题【大家关于SEG有何奇思妙想都说出来吧】 -END-
查看回复

关于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求长姿势

作者:强叔渣渣恒久远
看到薛院士诺贝尔奖那个了... @42#度娘了一下没太懂,有minute science之类的来瞧瞧么,求个科普
查看回复

关于 拓扑绝缘体 理论

作者:616288721
[i=s] 本帖最后由 616288721 于 2013-4-4 12:44 编辑
今天在网上看的个视频里面有说到 挺感兴趣的,发个帖子,看看有没有人有研究…… 里面说道这个理论对计算机、电子电路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的。 听着就挺神奇的!
查看回复

热学范德瓦耳斯方程b的疑问

作者:Ryanmfp
b=(NA-1)*0.5*4/3*pi*d^3 为什么要乘0.5呢? 这应该关系着V所代表的含义 pv=nRT是由波意耳定律得来的,PV=C 这是一个实验现象,V难道不是指气体宏观的体积么?貌似思维停住了,求高手指点 感激不敬啊~29!
查看回复

转载于互联网,美国18岁小伙设计小型核反应堆。

作者:丶雷利
美国18岁小伙泰勒·威尔逊设计出小型核反应堆,有望把旧原子武器中的废料转化成民用能源,供应千家万户、企业机构,乃至宇宙居民。   能够持续作用30年   威尔逊2月28日在加利福尼亚州举办的科技、娱乐、设计(TED)大会上展示这一成果。他设计的小型核反应堆功率为50兆瓦至100兆瓦,足够10万户家庭使用。   法新社援引威尔逊的话报道,这种反应堆可在流水线上生产,以核武器中熔融的放射性物质为动力。可以运输的小型模块反应堆,密封入足够燃料后,能够持续作用30年。他说:“你可以把它放到世界上任何地方,它开始运转。不过,出于安全考虑,还是埋在地下为好。”   他说:“冷战时期,我们建造了核武器兵工厂,如今已不再需要。如果我们能把它们消耗光将非常棒,这类核反应堆喜欢它们。这是把旧的东西——裂变带到21世纪,我觉得很有可能改变世界。   设计更加安全   威尔逊设计的小型核反应堆,用气体而非蒸汽驱动涡轮旋转,意味着反应堆系统的温度低于传统核反应堆,一旦出现缺口,不会喷出任何东西。此外,反应堆的燃料是熔盐,不需要增压。   威尔逊说:“如果发生事故,你可以借助中子吸收剂把里面的原子核吸入反应堆下的容器中,反应停止。”   他说,核裂产物不会脱离反应堆。“可能发生反应堆烤干的事故,这对能源企业而言比较遗憾,但没什么问题。”   5年内推向市场   威尔逊4年前设计了一个计划用于自家车库的核聚变反应堆,从此出名。   去年5月中学毕业后,他并未按部就班选择接受高等教育,反而专心创办企业,生产模块化裂变反应堆。   威尔逊说,这一领域有不少竞争者,至于障碍,更多地源于政治因素而非技术因素。   他计划2年内造出原型,5年内把产品推向市场,“这不仅是为了对抗气候变化,还能给发展中世界带来能源”。   “想象一下,那些希望探索其他星球的人设计出火箭,配备小型反应堆,”威尔逊说,“你不仅有了推进力,还有了抵达那里以后需要使用的能源。”   黄敏(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查看回复

高能物理实验室专用吐槽签到精华申请楼(欢迎常驻)

作者:浑狱弥
[i=s] 本帖最后由 浑狱弥 于 2013-2-2 00:41 编辑
这真心是一个没有啥新意的帖子,不过为了版区的发展,鄙人觉得吐槽楼啥的还是建一个比较好!27~ 鄙人还算比较严肃的人,所以卖萌啥的就呵呵 经过为期一个月的投票,本区会按大家意愿建立以普通宅民喜闻乐见的科普吐槽为主,物理学术分子讨论理论应用为辅的高能物理区

本区评分细则: 过去静儿觉得本区人气比较低,凡是发帖都会给予一定的评分奖励,不过现在此举收效甚微,而且会引发水贴危机。

现在综合更新评分细则如下, 新闻帖(含学科进展+科研新闻)来源准确,学科进展方面附有论文相关;来源真实,科研新闻方面有考证 宅币+20,宅贡献+4,资源点+1~+2 来源准确,学科进展方面无论文相关;来源真实,科研新闻方面有相关评述无考证 宅币+10,宅贡献+2

来源模糊,学科进展方面无论文相关;来源有争议,科研新闻方面 无奖励,可能酌情删帖 资源帖(含科普读物+教材参考): 珍稀资源(市面上难找或整理详细) 宅币+55~+70,宅贡献+8~+12,技能点+1(酌情添加),资源点+2~+4 非珍稀资源(市面上易找或整理不系统) 宅币+20~+40,宅贡献+2~+4,资源点+1~+2 学术讨论帖(含科普向+学术向) 条理清晰,解释详细,推证正确的学术帖;想法科学符合实际,讲述精彩的科普帖 宅币+40~+60,宅贡献+4~+8,技能点+1~+2(原创添加),资源点+2~+4 条理清晰,解释不很详细,推证无误的学术帖;想法科学符合实际,讲述一般的科普帖 宅币+20~+35,宅贡献+2~+4,技能点+1(原创酌情添加),资源点+1~+2 条理不清,推证无力的学术帖;想法不科学的科普帖 无奖励,可能酌情删帖 回复及提问帖 解答详细正确,想法有亮点的回复;提问有物理学科建树 宅币+10~+25,宅贡献+1~+4,技能点+1(酌情添加),资源点+1~+2(酌情添加) 本区精华帖条件 稀有资源帖 高质量原创帖 热门技术讨论帖

常驻民签到+自我吐槽:(此处为常驻民,要定期有发帖或回复,围观者删帖~)
(首次格式)
ID:
本区形象:学术向or科普向
本区活跃表现: 精华帖申请格式: ID: 申请材料:提供贴子链接
不定期吐槽(此处面向所有人):无格式要求,在以下将想对本区说的回复即可~
格丁根外无世界~
乱放烟花的孩子,卢瑟福请你去做散射实验~
@腹黑静儿 你去哪了~每日都不见的说
查看回复

[百度网盘][费曼的物理讲义][分三卷][pdf打包]无责任传播

作者:我武者羅
应该算是费曼最著名的书之一吧? 感觉入门、进阶通吃的,个人第一卷看了30多页,感觉很有意思,基础的内容不会特别难懂,该难的地方会难,感觉实用到爆 一共三卷,压到一个压缩包里的,翻了翻物理版的帖子,没发现这书就自作主张发上来了,原扫描者不知道是谁,如果原扫者感觉到处分享的行为不对的话联系我,我会立刻取消分享的 最后感谢扫图、打包者的辛勤工作 如果重复了就打我吧,我错了
查看回复

为什么北斗卫星导航要35颗卫星才能覆盖全球?

作者:y_6
先上图,取自wikipedia GLONASS(俄罗斯的全球定位系统)、GPS(美国)、 COMPASS(即北斗,中国)的一部分和Galileo(欧洲)的卫星都运行在地球中轨道(MEO),高度分别为19,100km、20,200km、21,500km 、23222km。别家需要全球覆盖的的卫星数目分别为24、24和27。 先简单讲讲GPS。GPS需要24颗卫星只是最基本的数目。这个数目可以保证全球每个地方任何时刻至少能看见4颗卫星,通过4个方程可以解出空间三维坐标和时间四个变量。这24颗卫星分布在6个轨道面,每个轨道面有4颗卫星。 GPS系统的接收机都是采用无源定位方式(就是接收机不需要发送信号)。 好,下面开始讲为什么北斗要35颗
  • 北斗的工作原理和和GPS一样,而轨道高度比GPS略高比Galileo略低,理论上24颗也能提供GPS一样的无源定位服务了——实际上北斗和伽利略一样用了27颗地球中轨道卫星,一个原因是因为他们的轨道高一些,需要略多数目保证卫星离接收机不太远,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这些卫星的轨道同GPS不同,只有3个轨道面,每个轨道面9颗,轨道面之间为相隔120°均匀分布。这种分布方式是北斗需要比GPS多3个卫星的原因。慢着——没完呢,北斗不是35颗吗,还有8颗哪里去了?
  • 这要涉及到卫星系统这样的庞大系统工程的周期问题,上述27颗卫星的发射是漫长的过程,即使是初步覆盖中国全境也需要20颗左右才能做到,从发射第一颗到最后一颗中间有可能会有10~20年的时间,而且先发射的使用寿命只有8年——27颗没有准备齐呢,老的卫星开始往下掉了,显然这种做法浪费太大了,在前十几年系统根本不能正常使用!如何让系统尽快工作呢?于是北斗发明了一个巧妙的想法——首先发射3颗倾斜同步轨道卫星,这些倾斜同步轨道卫星高度和地球同步卫星类似,绕地球一周也是24小时,但是轨道并不正好在赤道上,而是和地球赤道面有个夹角。这种卫星在地球固定一个位置看到的轨迹是这样的类似于日行线的形状,同经线平行的一个8字形(需要一点儿想象力才能理解)。这3颗卫星虽然不是完全同地面静止,但是大部分时候中国境内仍然能看到,所以对系统立即可用帮助很大——可是还差5颗呢?。
  • 这就要回到北斗系统本身来讲,北斗除了像GPS一样用无源接收机工作之外,还有两个独到的功能,就是用有源接收机(接收机主动发信号给卫星)和收发短报文(卫星短信)功能。最后还有5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就是主要针对这两个功能都要求发上去的。当然,这5颗星也支持无源定位方式。下图就是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照片,可以看到卫星真的不动,周围的星星会在天空划出轨迹。
  • 下图就是北斗目前的状态,以及未来最终的样子。再强调一遍:为了能尽早发挥作用,北斗系统实际上是(不太严格地)按照上述3(地球同步轨道)、2(地球倾斜轨道)、1(中轨道)的顺序发射部署的,甚至倾斜同步轨道卫星发了4颗。未来理论上来讲,只要27颗中地球轨道卫星就能完成全球定位功能的覆盖了,但是3和2两部分卫星主要覆盖中国及周边国家,对于提高国内的定位精度和提供特殊服务(比如卫星短信)有重要作用
补充:事实上目前GPS正在运行的也不是24颗,而是有32颗卫星;而GLONASS实际上有29颗。多出来的星除了做备份,还可以增加系统精度,比如GPS可以保证绝大部分地方通常能看到至少9颗卫星,能明显提高定位精度。Galileo目前因为欧洲各国扯皮,进展缓慢,只放上去4颗(功能不全)的卫星,未来什么时候发挥作用还是猴年马月的事情。相比之下中国放上去四五颗卫星立即就能提供定位服务和特殊服务,加速技术向市场转化速度,这个思路还是非常值得称赞的。所以,中国人还是有创造力的! 不过话说回来,在北斗系统现在每套近万元的情况下,利用垄断的力量强制货运车辆安装这种流氓做法我个人表示鄙视。 要学到的东西:技术需要尽早拿到市场上检验,不要像欧洲人那样追求完美,最好初期就能开始盈利,若有可能可以借助行政力量,但是未来还是要靠市场运作。 再上点儿花絮:谷歌地图上可以看到所有的卫星 这些卫星的名字: 转自某互联网专业问答网站,原帖:http://www.zhihu.com/question/21092045 PS 原作者还说了:要多少卫星跟轨道高度没关系 美国人占了好道 但是我们也是有道的
查看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0%
站点地图友情链接:
喵宅苑
喵空间社区程序
喵宅苑 静态版
宅喵RPG地图编辑器
络合兔
Lanzainc
技术宅
小五四博客
莉可POI
Mithril.js
枫の主题社
Project1
午后少年
机智库
七濑胡桃
xiuno
幻想の日常
魂研社
Nothentai
0xffff
欲望之花
泽泽社长
淀粉月刊
HA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