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cofelink 于 2013-3-18 15:54 编辑
哎哎哎怎么说呢
其实核能直接供给能量我觉得也很赞啦但是单纯靠这种东西生存的话,会有点无聊啊……毕竟光合固定生物能好太阳能板的感觉还是不太一样(先不提利用率0w0我计算不好)
当然太阳能严格说的话也是核能了(我一直在猜太阳上是不是有热核生物)
主要是我觉得这样一来,人类如果脱离了这些而生存,大概会寂寞的吧。到了另一颗孤独的星球也许可以,但是人类作为生命体本身的体验要求,目前生理上是脱离不了空气的,要规模化的转换空气并且长期保持自然稳定,还是脱离不了植物啊……
当然如果是指相当科幻上的,精神已经可以数据化的“人类”可以不在意躯壳的话,那另当别论。但就目前来说,我不认为人类到了那个地步是一种永生或者是解脱的状态,毕竟机器的生物冲动很可能是有限的,也就是说机器或者人类目前制造的东西的生命本能是有限的,和自然形成的碳基生物(这个是对应那个变形金刚的概念的人类)相比
而如果一个东西不是在本能上说“我要活!我要活下来!”的话,恐怕是很难长久生存的。
还有一个本能是“活不下来,但是我要复制自己!”这个冲动。
从我的理解上,生命的本质是自我信息的复制和稳定化中的变化进化演化,以及这些信息群体的承载体是稳定的,
而在一个巨量的多种不同信息复制和演化的大系统中,这个大系统环境也是稳定的,不同信息之间有良好的能量沟通循环,使这个系统即使一定程度被破坏的情况下有办法恢复
前面所说的信息就是指基因信息,信息群体的承载体就地球生物来说就是核糖核酸类,当然广义上说就是地球生命了。而后面所说的大系统是指生态系统。说白了就是单一的一种信息传承可能是容易遭遇威胁的,但是放在生态系统中,由于有多重的能量传递和数量级的掩护,对于一种单一的信息传承是有益的。这就好比热带雨林系统里的生命,只要保持热带雨林的存在,那么里面的物种就能获得保护;而这对于沙漠系统的生命来说这个保护就显得非常奢侈,沙漠或者荒原系统的物种数量(也是生命信息数量)是非常稀少单一的。
可惜在人类活动破坏下,雨林系统遭受的破坏往往是毁灭性的。而和沙漠或者荒原相反的是,一旦雨林系统遭受毁灭性破坏,那么重新恢复到原来的生命信息量——即物种数量,就非常困难(因为本来是非常丰富的),而沙漠或者荒原恢复原样的速度就很快= =但这也没什么值得骄傲的。
我不知道你怎么理解人类或者生命的,但是如果从生命信息的复制和传承来理解人类文明,其实状况差别也不大。人类和其他碳基生物一样用基因来记载自己的遗传信息,但与此同时,人类会把自己的思维轨迹记述在石头,竹片,纸张上,以及现在的电子设备上,这也是一种信息复制行为(并且是带有可变延展式的)而这些文字信息或者图画音乐或其他信息的传承方式,也不妨视之为生命,算是人类活动轨迹中诞生的新的生命形式吧?
嗯……怎么说呢物理学我不太懂
不过物理看待方式大概是和这些相反的,要看最精确的运动本质?但无论怎么想也是很壮观的事情呀哈哈
================
还是不太理解什么是人类补完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