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玄汐
盛行于先秦两汉的一种士人礼服

端服:盛行于先秦两汉的一种士人礼服。

按颜色分黑色为玄端(玄色)

玄端是古代的一种黑色礼服。缁布衣。祭祀时,天子﹑诸侯﹑士大夫皆服之。其他冠、昏等礼亦用之。天子晏居时亦服之。玄端上衣玄色(黑中扬赤)无纹饰,衣长和衣袖宽都是二尺二,由于古代布幅宽为二尺二,所以每一幅都裁为正方形,所以称“端”,而称这种衣服为“玄端”。

周制,因为玄端衣长二尺二(古代的尺跟现在不同,大约是 23.5 厘米, 二尺二大约是 52 厘米,大概是中等男子从肩到腰的距离),“蔽体则不严”,就是说穿下裳后腰际有缝隙,掩不严实,所以在衣下要再接一尺,称作“带下”;同时,由于下裳分两片(前面一片由三幅布缝合而成,后面一片由四幅布缝合而成,穿时重叠部分后裳覆在前裳之上),所以衣两旁要有两条垂衽垂下来,以掩盖裳的缝隙。根据郑玄对《仪礼》的注,垂衽应为燕尾形。

周制的玄端是收袖口的,玄端衣袖(袂)收口一尺二。收袂的风气一直保留到汉代;魏晋以后,才以广袖为风尚。

玄端的下裳可以有玄裳、黄裳、杂裳三种:上士用玄色裳,中士用黄色裳,下士用前裳玄色后裳黄色的杂裳。

周人用玄色以喻天,黄色以喻地。天玄地黄,取天地之色服之,为玄衣黄裳。士冠礼的玄端配缁带、爵韠,即黑色大带、赤而微黑色的蔽膝。而在一般场合,玄端所配的大带是白色的。士级别的大带的宽度为二寸(约5cm);至于大带的具体形状,从明代大带的形制演变来看,最原初的大带即为一条长带子,绕腰而后系结;系成的蝴蝶结部分称作“耳”,余下下垂的部分称作“绅”,两绅要等长,覆在前面的蔽膝上,而且跟蔽膝长度等齐。

蔽膝的形制为:上宽一尺,下宽两尺,高三尺。关于蔽膝的具体形状,《礼记》中有繁琐的规定:天子为梯形,公侯的类似于梯形上下边各接一个矩形,大夫的是梯形下边接一个矩形而上面两角削圆,士则同大夫而不削两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