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质朴的才可能动人【前些天看好声音,觉得周深真是质朴真挚到灿烂啊】。
初高中看过郭敬明跟最小说,被里面陌生的表达方式惊艳得不行,后来看动漫,中文字幕总有点微妙的不一般,又被萌到不行。再到后来,默默把以前写的矫情日志博文全收了起来,因为无法直视装B的过去。【外围啰嗦这些,是想温柔过渡到自己的观点。当然,露珠对现在仍在看郭敬明跟最小说的伙伴们没有一点意味深长的意思,见谅……
① 看看书,父辈那时候的书籍真的质量很高。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这种大部头的良心书籍,会让你受益匪浅。不浮躁,没有五颜六色词汇堆积,真的是讲故事说道理,温柔低调的幽默和真挚。也要看不同的书,美学/文学/百科/哲学,不同切入点看世界,才有可能把思想升腾起来,客观公正,全面严谨,因为我们要对自己写下的东西负责啊,要是有哪方面知识的毛病就太羞愧了——100%提议多看书。
② 爱惜自己的童心。夏天阴凉处的风,春天的湖面冬天的雪,和秋天的天空,这些时候统统大家都会发呆吧,因为太美了。发呆时跟云说说话啊,或者自己给小鸟树叶编个故事,童趣不会过时,反而历久弥新——童心是写作里隐藏的怜悯。
③ 多听听其他人的话语。这个梗,本来想特指老人,又觉得其他年龄段的思想也有好处,就一起概括了。九把刀好像说过句话,叫“慢慢来才能快”,看到的人就醍醐灌顶给奉为经典,难道这话家里老人不知道么?他们饭桌上聊过,摘菜时提过,但我们都没注意没重视。小孩子的世界,是树精会睡觉太阳要回家的;老人的世界,是不动如山的;中年人的世界,是光怪陆离的——倾听者会收获宝贵财富。
④ 少用形容词,十个字能说的别过去添油加醋到二十个字,反而不知所云。这个梗,我是自己深有体会。写作,是一种真挚的交流,狡黠逗趣讽刺都很好,拖沓冗长层层迭迭不休不饶就不那么好了。但不是说不用形容词,试着想象自己的心沉到胸腔里,跟落到一汪湖水里一样,咚咚的心跳声变得很清晰,还带着水纹一波一波,大脑很清醒,思维很有条理,目的逐渐浮现,变得清晰。骨骼干净,要说的话就干净了——先有脉络,再适当充实。
我个人还是想套用句老话:“万物皆生于有,有生于无”。写作浮现于天地间,待完成使命又融化到天地里去,这使命是什么,可能是渡化某一个特定读者,可能是渡化作者本身,也可能是天地间的一个逗乐。它们生长于人的大脑思维和心神波动,又能接触到宇宙自然万物,那这些文字就有灵性了吧,刹那我好想懂了一生一部书是何等泣血。
刚是不是有奇怪东西乱入大脑了,已经不知所云,给自己一个中指。。若有似懂非懂的甚至于看明白的读者,那算是这个啰嗦文使命完成了——别问露珠,露珠刚只是被附身,往深里去的哲学什么的露珠一概不知。
人若赤诚,文必赤诚。
文无贵贱,执笔者尔。
【本来是在原帖里跟帖的,敲完字觉得可能过了500,,然后真过了五百,,只好重开个帖子。。拜谢各位看到这里的,唔,好人。哈哈哈哈】
莫名想到具体名词用的很对的江南,虽然很好看,以前看的时候觉得他文字中所描述的画面感非常强而优美。但实际上我看的时候并不会一字一句,缺乏耐心的我偶尔会跳过很多修饰。但看三叔的盗笔,是不跳的,他能始终抓住你的注意力,没有很多修饰描述,全是干的,所以直接就看下去了。很质朴但讲故事,读者就会一直看下去。并不比较只是举例。有感而发,希望不要介意。
[查看全文]
葵花种子花裙子 发表于 2014-10-22 07:14恩我也觉得 哈哈哈。我要是有段时间电影美剧这种看多了,觉得自己好浮躁,就不敢说话赶紧找书看,看完才 ...
我最近看了夏目漱石的《心》 感觉心理描写还不错,感觉稍稍有点感触。中国文学...最近教育类的课在讲颜氏家训。>▽<感觉看书心情会好很多
[查看全文]
卡卡西2014999 发表于 2014-10-20 23:16上高中时候,语文老师说过: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当时不以为然,现在想来也是一种境界。 ...
对哒我也觉得这话很妙。但我这种不擅长处理世事人情的,只好反过来了。学多点学问跟文章,或许就反哺了世事人情了哇。( ̄▽ ̄")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