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突
【国学·现代向·我思】阿城 棋王 赏析
>>
完整版
* 【《棋王》全文】*所谓英雄,从来就是一个矛盾综合体。所谓英雄,从来拥有强大的心性与善良。所谓英雄,从来都会被当成是痴人或是疯子。但,从来也就是这样的一些拥有着强大心性与善良的矛盾综合体的存在,才配得上那些大智,即使是被世人唾弃,被谴责,被抛弃。所以,阿城笔下的“棋王”——王一生才会那么坚韧,不需要世人理解,所以,他的悲伤如热带,孤独是极地。
阿城的《棋王》发表于1984年。那时正值80年代的中期,现实主义小说不再沉缅于现实的政治问题和道德批判,而是从民族生活的各个层面出击去把握世道人心的真面目。即产生了“寻根文学”。“寻根文学”的出现与西方思潮大规模引进有关。在这里,“根”,是指中国人安生立命之所在,精神的支撑点以及安抚灵魂之所。并且这类作家都有知青的经历,即使在后来回城后也依旧对农村的纯朴怀着浓厚的情谊。阿城是其中一个具代表的作家之一,他成功地塑造了“棋王”——王一生——这个形象。那个时代,是文革时期,很多人都响应号召,积极主动地去往农村插队落户进行再教育。其实,每个人生活是相当匮乏且无趣的。没有娱乐,没有感觉,没有理想,每个人似乎就是禁欲主义者,行尸走肉,战战兢兢。但似乎也有如“我”这样的好读书重友情的知青,如脚卵这样的书香门第的知青,又如拣破烂却深藏不漏的老头儿以及画人体素描的画家等。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人,却因王一生而连成一气。阿城带来的“棋王”并非只是这样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更多的是写出了一系列的民族精神,人民的智慧以及生机和意志。王一生是这样一个在民族罹难时期开放的智慧意志之花,吮吸了天下人的乳汁和智慧而成长起来的“棋王”。脚卵在被王一生大败后问他是跟谁学的棋,王一生回答:“跟天下人。”那么,他讲着这句话的时候应该是郑重而自豪的。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棋王》是阿城为王一生立的传。就小处来说叙述的是一个棋呆子突破困境的故事;从大处来说,却是那个时代很多人的困惑和希望拥有的世界。小说通过一系列的事件表层,直入灵魂深处,并通过“我”的视角将主人公的性灵彰显出来。“我”和王一生就是在那样的社会情况下认识的:那个乱得不能再乱的车厢,父母儿女生离死别般的在那里哭泣。而王一生却如此清醒而平静。可以说,那个车厢更像是那个时代的写照,而王一生却是这样一个不同于乱世的存在,他依旧有自己的追求和期待——棋。所以,他利用每一个可以抓住的机会找人下棋。所以当“我”坐在他斜对面以后,“那个学生瞄了我一下,眼里突然放出光芒来,问:‘下棋吗?’”而在那个时代一系列折磨人的呻唤中听到了一个又一个愤懑的声音,这些声音汇聚成了“何以解忧”的哀叹,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说“呆在棋里舒服”。王一生的确是不同于现实的存在,但他毕竟还是一个凡人,的确是个凡人,一个需要解决自己温饱的凡人。这点可以从他“吃”上面体现出来。他“吃得很快,喉节一缩一缩,脸上绷满了筋。常常突然停下来,很小心地将嘴边或下巴上的饭粒儿和汤水油花儿用整个食指抹进嘴里。”“吃完以后,他把两只筷子舔了,拿水把饭盒充满,先将上面一层油花吸净。”从“吃”上面我们可以看到王一生的人格操守,即使是在这样的困顿贫寒的情况下。阿城塑造的人物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一群人。他笔下的人物没有那种需要建功立业的欲望和纠结,或者说单纯是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追求。而是在柔中见刚,淡泊中见高洁。既有道家的出世,亦有儒家的入世。随遇而安,心与物移,在入世的情景之下平静地看待一份份成败荣辱,守候一份份迎来送往。他们是他人眼中的异类,缄默忠诚,不善言谈。就在从容不迫间显示出对人生的独特追求和向往。其实,仔细看来,他的作品没有什么中心内容,没有壮怀激烈,没有噫吁叹息,有的只是一些琐碎的日常。但就是这些朴实无华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一种“大隐隐于市”的睿智和清远。并且,也契合了笔下的那些小人物的性情和生活。所以,阿城说:“《棋王》里有我的哲学,即普遍认为很苦的知识青年生活,在生活水准低下的贫民阶层知识青年看来,也许是物质上升了一级呢!另外就是普通人的‘英雄’行为常常是历史的缩影,那些普通人又复归为普通人,并且常常杯自己有过的作为所惊吓。因此,从个人来说,常常是从零开始,复归为零,而历史由此便进一步。”是的,王一生,是那个时代里的英雄,那个时代里的疯子,却也是那个年代里少有的清醒者,不随波逐流的思想者。一切也就真的如那个捡破烂的老头说的那个样子“……棋就是这么几个子儿,棋盘就这么大,无非是道同势不同,可这子儿你全能刊载眼底。天下的事,不知道的太多。这每天的大字报,张张都新鲜,虽看出点道儿,可不能究底。子儿不全摆上,这棋九没法儿下”。是的,棋盘上的世界你可以尽收眼底,你可以选择,可以改变,但天下大事无从下手,并且瞬息万变,所以,这里又有一点道家“知其不可为而不为”的思想。小说的最后,王一生“……瞪眼看着我们,双手支在膝上,铁铸一个细树桩,……眼睛深陷进去,黑黑的似俯视大千世界,茫茫宇宙。那生命像聚在一头乱发中,久久不散,又慢慢弥漫开来,灼得人脸热……”。就是在这样一个虚与静的气氛中,使人们集结起饱满的情绪,感受灵魂和生命。王一生也进一步悟到:“人还要有点东西,才叫活着。”是的,只有心沉到底,灵静到极处,才可能容纷纭世俗而真实的大千世界,我们可以看到,阿城的哲学思想其实就充斥在主人公的身体之内。王一生以他的“不为和有为”的人生观超越了那个畸形的时代,完成了一次人生价值的积极证明。真的,他更多的是代表着那沉浮的年月中,寻找人生真正的精神支柱,探索超越宇宙生命以及永恒和谐的理想的人们。但我们也发现的是,阿城给我们创造的不单单是王一生这个人的形象,在那样动荡的岁月里,更多渺小的人物都展示着他们永不泯灭的人生价值。阿城给我们打开了一个博大的世界,让人们在既定的时代和命运中,具有正视现实人生的勇气。那么,这也应该是阿城希望寻得的“根”吧。
阿突
黑长直预备役
阿突
黑长直预备役
阿突
黑长直预备役
在這個版塊總是能很悠閒啊
展开Biu
挽尊。
在這個版塊總是能很悠閒啊- -沙發神馬的完全不怕搶...
其實困境和迷障世世代代都有吧....只是表現方式不同。
比如這個時代的迷障應該就是浮躁吧,浮躁導致了人們連發現自己深陷混沌都變得困難了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