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gy315 发表于 2016-7-14 13:44多谢指教。受教了。我对音韵训诂研究不深,所以遵照惯有的格律拗救是理所当然。
且不必用“您”称呼我。 ...
#7172!
我也在学习。。。很欣赏斑竹。。。向你学习。。。一定常驻。。。
[查看全文]
尼多朗和尼多娜 发表于 2016-7-13 19:31我主张“以意入律”,胸中成句,再拗再通融。我不喜欢“凭律凑句”。套格式是刚开始学习的第一步,后面就 ...
多谢指教。受教了。我对音韵训诂研究不深,所以遵照惯有的格律拗救是理所当然。
且不必用“您”称呼我。我只是日常管理这个子板而已。
而我所做的也只能是给初学者以指导,维护板块环境、活跃板块气氛而已。
学问上的东西,你研究得深。我也不用“您”字来称呼你。
期待你的常驻,也期待能有幸与你多交流。
另,如能经常参加板块活动,点评他人作品就更好了。
祝好
[查看全文]
wugy315 发表于 2016-7-13 17:56你这。。七律?律呢
我主张“以意入律”,胸中成句,再拗再通融。我不喜欢“凭律凑句”。套格式是刚开始学习的第一步,后面就要会变通,偏离理论格式还能读来抑扬顿挫才是收放自如,这一点我还需学习。《红楼梦》里黛玉教香菱作诗也说胸有奇句,平仄也不必管他(可以通拗)。崔颢七律《黄鹤楼》平仄拗得七上八下,第二句“鹤”字(在第六字失律,而且这句连续五个平声),全诗出现三次“黄鹤”而且出现位置也很奇怪。第二联“不复返”与“空悠悠”失对。这几点都不符合七律的要求,且是律诗的大忌。但李白看见这首诗都不敢下笔多写一个字,更不用说这是最有名的律诗,所谓“孤篇压全唐”者。我曾经写文章讨论过现代这些理论体式,它们都是理想格式,但古人并不知晓。从沈约四声八病说到沈佺期上官仪四声二元化都不涉及律诗的标准格式的讨论,杜甫开始律诗格式渐趋严整,但这不代表每个字都受到约束。律诗大师杜甫《江南逢李龟年》《白帝城》等也不完全符合格律,更不用说李白等人。词也是这样,晁无咎说:“东坡,人谓多不谐音律,然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漫斋漫录》
袁子才总其言曰:“格岂有一定哉?。。。。。。诗在骨不在格也”。——《随园诗话》
诗词格律是模糊的观念概念,大体贴近一些就好,其实没必要深究,这反而是今人不如古人的地方。要说不合格律王勃好多律诗中间只有一副对子,另一联完全不对仗(比如《滕王阁诗》),苏轼《二月三日点灯会客》押韵直接出了同一韵部“天、妍、船,年皆属“先韵””,“元”属“元韵”。这些简直是犯了最根本的大忌,我除了适当放松平仄外其他都是很严格要求自己的,用韵和对仗都还算审慎。
与您交流。
[查看全文]
wugy315 发表于 2016-7-13 17:56你这。。七律?律呢
我大概9岁开始就写诗。。。也系统学过近体诗写法。。。我的老师都都认同这些诗是基本合乎章法的。。。我发上来的都是初中高中的作品。。。上本科这几年很少写诗。。。一般也只写新诗。所以很多地方不能尽如人意,还请多多包涵。认识您,我很高兴。谢谢!
[查看全文]
本帖最后由 尼多朗和尼多娜 于 2016-7-13 18:22 编辑
wugy315 发表于 2016-7-13 17:56你这。。七律?律呢
额。。。您是说平仄不对是吗。。。貌似王力先生说七律的根本标志是“中间插两副对子”。平仄大体上相间相重就可以了,没必要严守所谓8种固定平仄格式(这是今人总结的,细看古代作品十之八九不符合理论体式)。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个别地方拗一字,次句相同位置改过来就好。龚克明先生也说,古人写诗并无严格的平仄法则,只要单句平仄223式相间就可以,次句相对,再次句与前句大体相同就可以了。律诗未必要“粘”,失粘也是律诗。
请看我另一首诗作:
七律·赠新人
燕侣莺俦羡仙人,良朋挚友欣喜氲。
鸳鸯白头同凫潜,鸑鷟彩羽共朝昏。
挂笏描眉张敞意,舂粱举案孟光真。
他年鹤发犹可忆,如花美眷此良辰。
所谓律诗,不过就是相间相重相对,押同韵部韵脚,中间插两幅对联。
且,体式并非固定,字词未必必须按照理论格式。
龚克明先生《诗词格律知识》就说得很明白,并非必须奇偶句平仄完全相对,也并非偶奇数句平仄必须完全一样,
古往今来除老杜和毛泽东外没有多少完全按照理论格式来的诗人。
且句间可以拗法临时改变平仄。
燕侣莺俦羡仙人,良朋挚友欣喜氲。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首句押韵韵脚平)
鸳鸯白头同凫潜,鸑鷟彩羽共朝昏。(二三句失粘,可以叫做失粘律诗;二联平仄仍然大致对仗)
平平平平平平仄 仄仄仄仄仄平平
挂笏描眉张敞意,舂粱举案孟光真。(4、5句失粘,三联对仗)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他年鹤发犹可忆,如花美眷此良辰。(六七句不失粘,尾联平仄拗)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谢谢您的指导,律诗的条件是相间(词)、相重(偶奇句)、相对(奇偶句)、再加一副对子,韵脚要在同一韵部。
满足大部分就是律诗。
否则唐宋以来非律诗者多矣!
上面一篇是我发在中诗论坛的。本人中文系硕士在读,我的多位老师看过作品,觉得仍可算律诗。
问候! 与您交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