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靥
科学地利用可得性启发法

第12章 科学地利用可得性启发法

◇可得性

当人们要估计某一事件的出现概率时会自问,即通过启发法解决问题。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需要记忆的参与,如果对应是事例回想得顺利,那么对此事件发生的概率也就判断越大。但如何判断回忆的轻松程度是个问题,事实上不用去想实例就能快速地做出判断。

用可得性启发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用到替代的方法,所以必然会产生系统性错误,这就是一些偏见的来源。(栗子:家务活动中,家庭成员为自己给家庭做出的贡献做出百分比的评判,所有评判的总和会超过100%。因为自身经历过的事情印象总是更为深刻,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贡献夸大。)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调动系统2审视自己,虽然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但也能避免犯下高代价的错误。

在对自己的特点进行评判时,如果别人要求你回想能支持这一特点的实例,要求列举的事件越多,对这个特点的自信度会降低。其中的原因就是思考的顺畅性带来的影响,当实际的顺畅性比系统1预估的顺畅性更困难时,系统1就会认为对这个特点的支持依据少,反而会偏向与这个特点对立的方向。自己明白了这点,也就是系统2更加谨慎了,侧重点就是实例是数量,而回忆的顺利程度对此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