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厨
为何你总爱上“渣男”?

来源:心理杂志

译者:斑马茶爷

作者:Rick Cormier

如果你曾经为几百对夫妇的婚姻关系工作过,你就能看到一些在他们身上的共同模式。最触目心惊的一个是:

我们和结婚对象发展出来的关系,正是我们在童年时最深恶痛绝的关系。

有没有曾经想过为什么这么多酒精成瘾者的孩子又嫁给了酗酒者?为什么那么多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又嫁给了施虐者?但这些情况又确实存在,而且数目惊人。

如果你有一个抚养者,他情绪变化无常or控制欲爆表,or反社会人格,or不支持任何你的想法和感受,等等。那么,你有很大的可能性会爱上具备同样特质的某个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在恋爱对象身上感受到的熟悉感和亲密感,被我们体验为性渴望(譬如说“爱的火花”),这种熟悉感对我们来说非常的有吸引力。然而实际上,在潜意识层面,我们真正体验到的是“想重新回到童年最痛苦的关系中,去治愈自己的童年创伤”。

你甚至在没有知道恋爱对象有酗酒问题之前就成功地爱上了他,因为在潜意识里,你就是想找一个像父亲一样酗酒的男人。同样的,一个在童年遭受过家庭暴力的女生,会循着味地去寻找一个施虐者男友,早在这个男友还没有开始虐待你之前就爱上了他。

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第一次婚姻”会失败的原因之一。我们在无意识地操纵下,将童年时最糟的关系在成年之后重演了一遍。

光我所知,就有人结了4、5次婚,结婚对象全是同类型的人,但她始终搞不清楚为什么她的婚姻总是失败。

当然,这些全部都在我们意识触不到的层面发生着,我们最初体验到的只是被某个人无可抗拒的吸引着。但随着关系的深入,我们的爱侣逐渐变成了“替代母亲”或者“替代父亲”的角色。我们需要把对方设置成那样的角色,因为这样我们就可以借由“跟爱侣对话”的方式,在象征层面再次跟糟糕的父母对话;又或者我们可以再次扮演童年时所固着的角色(照料者、调停者、牺牲者、教导者、挑战者、受害者,等等)。

如何跳出这个轮回呢?

列一个表,将你现男友和前男友身上最糟的特质填进去。想一想,这些特质的哪些会让你想起你糟糕的父母?继父母?或者年长的兄弟姐妹?而这些相匹配起来的特质就是你之后要尽力去避开的。

而且我们可以做得更多,列一个表,把父母身上最好的品质填进去。也把你希望出现在你将来组建的家庭中的特质填进去:譬如幽默,稳定性,彼此喜爱,是个好玩的人,等等。当完成这张表之后,你就可以去积极寻找目标爱侣了。可能你无法找到100%匹配的男友,但可喜的是你已经摆脱了与同类型渣男的纠缠,能够真正地去找寻自己需要的真命天子了。

暴躁如狂
其实是因为年幼的时候长期生活在这种忍受痛苦
展开Biu

对的,其实是因为年幼的时候长期生活在这种忍受痛苦的环境下,不自觉地就已经习惯了,甚至认为这就应该是生活中的一部分。看起来有点受虐。不过如果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情况,就能摆脱。人们总还是要不断往前走越来越好的。重复痛苦,才是悲哀。

[查看全文]
暴躁如狂
挺有道理的
展开Biu

这个......挺有道理的。

对于女生来说,父亲是自己最熟悉最亲近的异性,所以在选择爱侣的时候也会自动自发地去留意那些“像”父亲一样能给自己熟悉感的人。容易亲近容易相处。

其实在生活中我常常能听到别人这样教自己的女儿,孙女儿或者是家庭中别的未婚女性关于择偶方面的事情——找一个像你爸那样的,准没错。

今天看了这个说明我觉得,有必要提醒那些教导者,是像父亲那样优秀、品质好的男人。

然而,就我个人认为,人们总是习惯性的更注意那些伤害过自己的事情,一些磋磨,痛苦,不安,甚至灾难。而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快乐,甜蜜,高兴,幸福的感觉,遗忘的相当快,甚至每当回想的时候,只知道,我那个时候过得很舒服,自在,只有和痛苦对比起来,才会觉得难得的珍贵。所以,在选择择偶的方面,由于记忆力对那些痛苦甚至深恶痛绝的回忆相当清楚,甚至可能有的人能将自己厌恶的一切分析的井井有条,可是,越是这样,身体,记忆,心灵,就越是记住了这种糟糕的感觉,它也会随着时间和我们内心的不经意慢慢的融入择偶的那份“熟悉感,亲切感”中,当我们遇到拥有这些性格品质的人,即使他没有表现出来,他身上散发出来的“磁场”也在用那些方面刺激着我们的记忆,让我们觉得莫名亲近熟悉,甚至“来电”。可是只有到那些痛苦的事情真实的再次降临的时候,我们才明白,才会后悔。

一些愚见。

[查看全文]
148969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