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卷福 于 2015-3-14 23:32 编辑
卣
卣是古代用来盛酒的容器,也有说卣专门盛放祭祀时用的一种香酒。卣主要流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卣的基本形制为扁园、短颈、带盖、鼓腹、圈足,有提梁。还有少数为直筒形、方形和圆形,还有动物形状的鸟兽卣。商代铜卣多为扁圆体,盖较高,上有钮,提梁多横跨两面,腹最大颈在中部或略下,圈足较高。器饰饕餮纹、云雷纹和联珠纹。筒形卣主要出现在晚商、早周,数量不多。方卣也在晚商时期出现,器形呈圆口方腹、长束颈、方圈足、大提梁,器上花纹为浮雕式。器物端庄浑厚,在商器中属精品。晚商还出现动物形卣,形象主要有鸭、豕、虎、鸟等。卣主要盛行于商代和西周,一般说,商代多椭圆形的或文形的卣,西周多圆形的卣。西周卣承商代形制而有所变化,其中最有特色的是鸟兽形卣。鸟兽形有提梁的容酒器,一般统称为鸟兽形卣。这些卣身上还铸有铭文,为研究那个时代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以秬鬯二卣。——《书·洛诰》
用赍尔秬鬯一卣。——《书·文侯之命》
联珠纹提梁卣
此器为西周联珠纹提梁卣,2006年10月出土于陕西省扶风县,通高23厘米,口径11x8.3厘米,重2.25公斤,外形呈扁圆形,弧盖,盖上有花蕾状钮,肩有两半圆钮环与绹索状曲形提梁相连,提梁底环有档销固定提梁。腹扁圆外鼓,圈足外撇。盖上与肩均饰细阳线菱形云雷纹,云雷纹两侧有两周联珠纹,肩上纹饰中间有浮雕兽面,圈足外有两道弦纹。盖底同铭,有铭6字:“乍(作)大(太)子丁尊彝“。
位于陕西关中西部的扶风县是周原青铜之乡的所在地,地下文物十分丰富,是西周文化的发祥地。自西汉神爵四年(前58年)在扶风(时称美阳县)发现青铜器来,至今两千余年间,青铜器屡有重大发现。著名的青铜器如墙盘、折觥、簋等,皆为青铜器断代的标准器,为研究西周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2006年10月15日,扶风县上宋乡红卫村三位农民在砖厂取土时又发现19件(组)商周青铜器,再次证明了“周原,堇荼如饴”的扶风曾经的富庶与辉煌。此次共出土鼎、簋、盂、罍等19件西周早期青铜器,这批商周青铜器保存完整、造型精美,青铜卣铭文所记史实对研究商末周初的历史提供了十分珍 贵的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
竹雕回纹活环提梁卣
【名称】竹雕回纹活环提梁卣
【年代】:清中期
【类别】:竹雕
【尺寸】:通高32cm,口径12.3cm,足径6.5cm
【现藏】:故宫博物院
【介绍】:卣莲瓣形口沿,附圆盖,盖上饰弦纹两道,花蕾式钮,长颈,鼓腹,矮圈足。口内沿有两耳,分别连雕绞绳纹一束与活环各一,两活环间连一龙首璜形提梁。颈部雕活环双耳及四周纹饰,上两周为回纹,下两周为变体几何纹,于回纹中雕有“汉武候”四字篆书款。
此器仿商周青铜卣形制,造型规整,而其莲瓣口沿、活环、璜形提梁等部位则反映出典型的清乾隆时期的造器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