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版的《哪吒:魔童降世》其实大框架还是《哪吒闹海》(龙族人族对抗),但导演进行了极为大胆的改编,等于是把牌重新洗了一遍,人物都在,面目却焕然一新。哪吒的“魔性”被极大强化,原来只是直爽调皮,这回是魔王转世。混元珠分裂成了魔丸与灵珠两部分,哪吒就是魔丸,这是个中西合璧的设定,既可以说是阴阳,也带着西方文化里的正邪二元对立。但如果完全以魔性哪吒当主角是无法成立的(反派人物极难引起观众共鸣),所以就让太乙真人给他套上“乾坤圈”,等于是悟空的紧箍咒,压制他的魔性。哪吒虽然画上了烟熏妆,从调皮变成玩世不恭,但这个人物基本上还是走的叛逆小英雄的路子。
最颠覆的反而不是他。而是他爹李靖与龙太子敖丙。李靖在《哪吒闹海》里是个偏负面的守旧官僚形象,当他知道哪吒惹了龙王,怂得恨不得马上登门去舔。而新版中李靖成了含辛茹苦的老父亲,就算知道哪吒是魔种,三年后必死,依然不离不弃,坚定护娃。敖丙就更是乾坤大挪移,原来是凶狠的恶龙,这回成了翩翩佳公子。而且敖丙承担了故事的悲剧性表达,他身上有家族使命与追求自由的矛盾冲突,从戏剧张力来说,比哪吒单纯的“抗命”更强,哪吒与敖丙也可算得上是小鱼儿与花无缺。
现在国产动画最饱受诟病的已不是技术,而是编故事的能力,《大鱼海棠》《大圣归来》的画面质量就算放到国际上也能拿出手,差评都集中在剧本上。这次的《哪吒》终于,终于把故事讲精彩了,比年初的《白蛇:缘起》要更成熟些。哪吒的成长,他的困境,与敖丙的友谊,黑化,知道真相,汇聚到“冰火”大战,然后双人觉醒,几个节点都很清晰,全片没有哪部分是明显的废笔。再就是喜剧元素的穿插,除了有少数几个梗稍显尴尬,大多都算妥当。作为导演其实挺难平衡的,太正不能讨好观众,如果太皮了又流于浮夸,申公豹的结巴、猪鼻子看VR、夜叉擤鼻涕,都觉得还行,老少皆宜,我那场的几个孩子笑的前仰后合的。不过有个地方我觉得不太舒服,就是哪吒刚出来时的口音,太京片子了,他那时候的设定也就3岁,却像个老胡同串子,天真的一面被压的太过,得适应个十来分钟,后来就好多了。
上次《白蛇:缘起》里的打斗让人惊喜,《哪吒》无论设计还是流畅度都要更胜一筹,我作为男性观众很喜欢看这种硬刚的戏码。这次两个主角的刻画相对充分,但人类群像弱了,前面全是恶,后面又集体下跪,缺乏层次感。还有个问题,片中那句高燃的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但此时对应的剧情却是跟敖丙打架解救父母与陈塘关,这就有些错位了,其实这句话他应该跟天尊说,是天尊给了哪吒“魔童”的出厂设置,还想劈死他,跟敖丙实在说不着.....虽然有些问题,但瑕不掩瑜,《哪吒》看的我很激动,出来后情绪大好,动画电影代表了一种文化内部的想象力,国产动画这么多年磕磕绊绊不容易,很多时候就是靠热爱撑着,而且这是部偏成人向的优秀作品,我很希望它有好成绩。中华文明里有太多可以演绎的家底儿,等着后人去挖掘,光一个封神榜撑起一个宇宙完全够格,这次光线传媒应该也是往这方面考虑的,片尾的彩蛋里出现了《姜子牙》。
一开始没想看,毕竟当年的大圣归来,虽然大家都说好,但是还是觉得有点失望,我讨厌英雄主义到了后面就开始煽情的桥段
后来看到票房蹭蹭的蹿,还是去看了,个人感觉,比大圣归来好,敖丙的配音绝对算加分项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