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湘竹
古代的袜子

2.袜

古代的袜子,是用布帛、熟皮做的。字作韤、韈。《说文》:“韤,足衣也。”《左传·哀公二十五年》:“卫侯……与诸大夫饮酒焉,褚师声子韤而登席。公怒,[褚师]辞曰:‘臣有疾异于人,若见之,君将嗀(huò,获。呕吐)之,是以不敢。”’按照古代礼节,臣见君,需解袜然后登席,褚师穿着袜子登席,卫侯以为对自己不敬,所以“怒”。穿袜子时要用带子系上。《史记·张释之列传》:“王生者,善为黄老言,处士也。尝召居廷中,三公九卿尽会立,王生老人,曰:‘吾韤解’,顾谓张廷尉:‘为我结韤!”释之跪而结之。”富贵人家可以穿丝绸袜。张衡《南都赋》:“修袖缭绕而满庭,罗袜蹑蹀而容与。”(蹑蹀nièdié,聂蝶,小步的样子。容与:缓慢的样子。)贫者则无法着袜。杜甫《北征》:“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见爷(父亲)背面啼,垢膩脚不袜。”

附:寝衣

《说文》:“被,寝衣,长一身有半。”又:“衾,大被。”段玉裁说:“寝衣是小被,则衾是大被。”《论语·乡党》:“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孔安国注:“今之被也。”这是《说文》之所本。郑玄注:“今小卧被是也。”这是段玉裁之所本。对于什么是“寢衣”,前人有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相当于今天的睡衣,但多数人认为就是被子。

在古代并不是人人都能有被子。富者可以盖锦绣的被子。《晋书·羊耽妻辛氏传》载,辛氏字宪英,有才鉴。耽从子(侄儿)“祜尝送锦被,宪英嫌其华,反而覆之(翻过来盖)”。《后汉书·李忠传》:“世祖(汉光武帝刘秀)会诸将问所得财务,惟忠无所掠。世祖曰:‘我欲特赐李忠,诸卿得无望乎?’即以所乘大骊马(黑青色的马)及绣被衣物赐之。”李煜《浪淘沙》:“罗衾不耐五更寒。”而贫困人则无被。《汉书·王章传》:“初,章为诸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为御寒而给牛披的麻布)。”一般人则盖布被,所以常以“布被”表示清寒的生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辛弃疾《清平乐》:“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