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霍霍
[i=s] 本帖最后由 黑霍霍 于 201

本帖最后由 黑霍霍 于 2019-10-21 11:29 编辑

2. 回忆化学中学过的物质的量的相关运算,你能运用上面回顾的比例的基本性质推导一些结论吗?

1. “物质的量” 这个在教科书上的定义是 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首先“一定数目粒子”,是根据大家开会规定的,即为12克的碳-12,它里所含的碳原子个数为6.02 X 1023 个。

“物质的量” 的单位是mol。

第二个“集合体” , 我理解为一种 组合的概念 ,没有实质意思。

2.“1mol 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其数值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比如 1mol 的水 为 18g 时,

通过 其数值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这里的相对 就是根据1中的12克的碳-12相比较 得出的比值,

所以,这里的 18 是 水分子:碳-12 得出的。

那么,摩尔质量,顾名思义,就是 物质的质量 : (1个单位mol X 其质量比值 )

参考:化学必修1 P11

让我猜,为啥搞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是因为单单一个粒子实在微不足道,难以计量,所以采用抱团的方法?

我们知道 AB=AD+DB,AC=AE+EC 于是有AD:(AD+DB)=AE:(AE+EC) 即如果a:b=c:d,(a+b):b=(c+d):D 合比定理 类似的还可以证明分比定理、合分比定理

学到了,学到了,还能这样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