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锦书丶
【国学·古典向·我思】我们离西游记有多远(坑爹的标题)

本帖最后由 阿突 于 2012-8-2 13:08 编辑

在听完今天通识课老师的古典名著鉴赏后,我不由得想问自己,问问身边的人,我们离西游记有多远。

《西游记》写于明朝中后期,作者是吴承恩,好吧,这是废话。但我想说的是,仅仅知道成书朝代和作者,而不曾了解那个时代的各种背景,作者的生平,会让我们理解作品的时候,与主题渐行渐远,天马行空,读任何作品都一样。而现在太多的人,以一种空洞的,隔离式的方式解读文学作品,是一件很悲哀的事,让一些隐藏在作品背后的真相永无见光之日。好吧,这些都不是重点。

我想先从明朝前期说起,大家应该多多少少都知道一些明史,甚至有些童鞋非常精通,在这里我就简单带过吧,有兴趣的可以自行了解,途径很多的。明朝前期,也就是至明宣宗的近百年间,由于朱元璋在政治上主张严控,通过种种手段如利用胡惟庸(丞相)除去开国功臣,后用十一年清除胡惟庸党羽,甚至将胡案变成他打击异己的工具,以致受牵连而被杀者达三万多人(蓝玉事件中被牵扯者有1.5万人),同时宣布废除丞相、中书省机构;他在位期间,招募了一大批宦官,作为眼线,在朝中各臣家中收集情报,发现异己者,绝不放过,以至于“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举家相庆,以为又多活一日”;大兴文字狱;立铁律;为防外戚干政下令驸马者,须辞官等措施;尚理学(以朱熹为祖);尚礼制(尤其对于女子,读读闺训就知道当时女子多少悲哀啊,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杜丽娘十五岁才得见自家后花园也可作侧面论证)等等,这一系列措施都是为了巩固政权无可厚非,所有朝代初期都多多少少有各种铁腕政策。

这种严控下,明朝前期虽然安定,但农业宗法社会生产方式内在矛盾却一直在深化,前期的严控慢慢就变成了失控。首先就是朱元璋设定的铁律:宦官不得预政,违者斩被搁置一边,宦官头目充当司礼监(呈递奏折),这种权利使得宦官有能力干预朝政(谁让皇帝懒啊,什么事都交给宦官做,自己一边享乐),甚至有了”立皇帝(宦官头目为站着的皇帝)“、”坐皇帝(真正的天子,坐着的皇帝)“之说,其中王振(被杀抄家时,在他家里搜出六十库金银,我也不懂一库到底有多大,反正肯定很多啦)、汪真、刘瑾(就是那个”立皇帝“了,各地官员朝觐至京,都要向他行贿,谓之“见面礼”,也就是”京债“,后被凌迟。抄家时据说抄出有黄金两百五十万两,白银五千余万,还不算那些个玉器宝贝什么的)、魏忠贤(太出名了,我就不说什么了)。还有值得一说的是,后面历代皇帝,爱好都很”特别“,比如:房中术啦、媚药啦、男风啦、娈童啦、春宫画啦,喜欢当木匠,喜欢演戏等等,这样的天子领朝,只会让社会风气越来越差对吧,所以著名的《肉蒲团》、《金瓶梅》腾空出世,更有文人王艮、何心隐推波助澜,发表”尊身论“,主张”育欲“,当时的社会从上到下,透出了一股腐败糜烂的气息。从皇帝开始贪起,圈皇庄收为个人用,到群臣圈地,大建庄园(徐阶就是典型,拥有24万亩地!)。资产阶级的萌芽又产生了剥削压迫的现象,这种种都导致了人欲的无限膨胀,所有人忘我地沉浸在想要实现欲望的深渊里,罔顾伦理纲常。

到这里我终于要讲到重点了(莫非前面都是废话?),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但是无限的欲望与有限的资源是无法调和的,人类就是有了欲望,才有了烦恼,老子在道德经里说过:吾所以有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意思是,为什么我会有病痛,有伤心,有烦恼,有各种负面情绪,是因为我有这副身躯,要是我没了这身体,我有什么可以生病,伤心,烦恼呢?(好吧,也许我翻译得有点2),他还反复在道德经里提到: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人的欲望是导致一切罪恶,祸事,过错的原因,欲望是非常可怕的,放眼现今,人类的欲望依旧像失了控的动车,无法停止,石油煤矿稀土天然气等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毫无节制,为了一己私欲滥用权术,无良奸商坑害百姓(这事我太经常碰到啦,愤怒),我们现今和当初明朝中后期,有太多太多的契合,而明朝的灭亡,也足以给我们一个警醒,稍稍控制自己的欲望如何?

好吧,让我再回到明朝中后期,虽然社会的腐败糜烂气息蔓延,但总有那么一些人,拥有救世人于水火之中的大觉悟,冯梦龙的喻世警世醒世就很具有代表性(没事不妨看看,里面的故事都挺不错的哟),吴承恩的《西游记》(于是你终于讲到了正题西游记??),好吧,从另一方面解读西游记是我真正想表达的。

《西游记》原名《西游释厄记》,我认为,释厄两字就很有探讨意义,释,就是解救,释放的意思,厄,在佛经里,就是指困苦、灾难,联系下前文,我说过了,欲望是导致灾难困苦的根源,于是联想,也许吴承恩吴同学想要从这部小说里揭示脱离灾难的途径方法?《西游记》里唐三藏上书表唐太宗里有:制情猿之逸躁。系意马只奔腾(这个就是心猿意马的来历啦),在佛经里有六识之心如一猿猴之说(六识即眼识、鼻识、耳识、口识、身识、意识),在佛经里又把欲望比作苦海比作火灾,要想从苦海中回头,火宅里脱离,有两种办法:有悟性的人,可以一眼辨别出眼前的是诱惑是欲望(火眼金睛的来历?),通过不断地自我反省,顿悟人生,从而定心,最后达到”慧(即佛经里的大智慧)“的境界,佛经里又有”一无所有之虚空空性为真如“但空性不是“无”的意思,不是“没有”的意思。空性不是“空无所有”之空,而是“如实不空”之空,只有悟出了”空“可能升华,到达大彻大悟的境界,于是,我们大名鼎鼎的大师兄的大名(好多大)就出现了,悟空悟空,就是让有悟性的人(就是那些很聪明的懂得自我反省的人啦)拥有”空性“,最终脱离苦海,而大师兄拥有的金箍棒,原是定海神针,我认为是定苦海神针,定的是欲念是贪念,就是消灭妖魔鬼怪的利器。接着就是没悟性的人啦(我就是其中一个,没有火眼金睛,不会自我反省),对于这类人,佛经里有持戒而行之说,但单持戒也不够,还要行持能守,所以二师兄悟能就出现啦,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我们属于二师兄一类,需要克欲才能升华自身,达到”定“的境界而后”慧“。在西游记里,各种妖怪就是各种欲望的化身,举例课上老师说的例子:你在校园拐角处看见了一个黑袋子,里面有20万,这是红果果的诱惑吧(白骨精),你提起黑袋袋,毫不犹豫地跑向警卫处交上去了,你以为你战胜了欲望,但是回到寝室里,你左思右想,这回学校该发通报表扬我吧,给我个雷锋称号吧,优先考虑我入党吧,?这个时候,就是欲望变了个身(老爷爷?),依旧缠着你,就算你不想要表扬不想入党,但你总是跟室友跟朋友炫耀自己的操行,这不就是虚荣心作祟,欲望又变了个身(小盆友?)。这里取典型案例说明《西游记》就是一部教人如何抵制欲望,升华自我的经典教育小说(- -。好吧我承认有点天马行空了。)。总之,在我看来,西游记的教育定位是非常深刻的,而现今,以西游记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可是我们在里面看到了什么?为什么那么多出色的导演,却没一个人发现这其中可以加以深刻作品的内涵?特别是最新的那什么新版西游记,我总觉得,完全是在以美女帅哥吸引人眼球(我可以说它是卖肉作品么,会有人砸鸡蛋么。。。),深刻的内容我是没看到了,至于我认为的西游记原有的教育意义,甚至在过往的那些作品里也不能捕捉分毫(好吧,可能我偏激了)。最后我想说的是,《西游记》真的或许被我们误解(或者说忽略)了太久太久,以至于没有多少人在其中看到足以借鉴来改变这个快被欲望撑破了的羸弱的地球,节制欲望,也许真的要在地球灭亡了的时候才会被重视,而我们,都是凶手。难道我们不该负有原罪感而善待这个快被掏空了的地球吗?难道我们要任欲望驾驭自身而罔顾后世子孙的存亡危机吗?我们做的太少太少,是因为欲望太多太多。

以上,就是我今天听完课的感想,引用老师讲课内容而发的感慨,可能很凌乱,可能有错误,但我只是想记录下来,也许,有人赞同,那么,我会感激,也许有人反对,我也不能辩驳。就是这样。

z364222001
待锦书丶
展开Biu

待锦书丶 发表于 2012-3-17 02:15

其实我最想说的是.现今社会跟明朝中后期太像了.人们倡导遵循欲望而不懂节制。这样下去。地球文明恐不久矣 ...

其实还好吧,因为我是学生党所以感觉不太深···

[查看全文]
z364222001
待锦书丶
展开Biu

待锦书丶 发表于 2012-3-17 16:13

呵呵,现在的电视剧只是提供消遣的途径了,缺失了它可以作为教育的优势,很可惜呢。不知道我说得对不 ...

大趋势啊,做电视剧的也要挣钱啊,只怪看哪些有意义的东西的人太少了

[查看全文]
待锦书丶
西游记之所以能成为名著之一
展开Biu

z364222001 发表于 2012-3-16 21:39

西游记之所以能成为名著之一

应该不会只是肤浅的讲故事,必然有它的内涵

喜欢LZ这篇文章,确实不爱看现在拍 ...

呵呵,现在的电视剧只是提供消遣的途径了,缺失了它可以作为教育的优势,很可惜呢。`61`不知道我说得对不对。

[查看全文]
待锦书丶
夜知真月
展开Biu

夜知真月 发表于 2012-3-17 02:38

唔。。。看完楼主的感想,我倒对西游记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我们不是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的哈姆雷特 ...

@78#矮油 乃说得很好啦

确实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意愿自己的价值观诠释经典,所见所得也不尽相同。

我也是提供一个解读的视角,然后希望通过这个问题,深入到当今社会与那个朝代的相似的地方,希望引起现代人的一个警觉,可能我表达得不太清楚,,`2` 文笔实在不行。

在我看来,思想教育在现在这个社会,还只是说说就算的地位,根本没有被实行,或者说实行得不够。

而西游记只是一个缩影,有那么多影视媒体、社会团体有能力引导人们以一个审视或者说是深度思考的方式解读一些人事物,但却因为想要追求纯粹的利益而对这种能力视而不见,更甚者利用这样的能力愚弄大众,

而我们却没有去思考过这样的问题,这在我看来,确实是很可怕的,一个民族的思想深度可以决定一个民族的发展长度,会有人赞同我这种说法么。

还是想通过一些东西,影响他人看事物的角度,多深度挖掘也不是坏事对吧,`69`

我们确实缺少某些能让人安定的东西,而它并不容易得到,所以嘛,对我来说,能做的就只有写写东西什么的,说不定能唤醒某些人的麻木意识呢(好吧,我自恋了)`6`

谢谢乃说了这么多,看了之后我大有收益哦`89`

[查看全文]
夜知真月
看完楼主的感想
展开Biu

唔。。。看完楼主的感想,我倒对西游记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我们不是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的哈姆雷特。可见文化,阅历,思考深度等这些因素对人们的理解影响之大。而西游受众之广,是不是就说明了,西游让各种不同的人都在其中找到了他们所认知的价值?不仅仅是因为书中所包含的思想有多么的深刻,而是能让各个层次的人群都能在书中找到所认同的东西,也许这就是一部名著之所以称之为名著的一个原因吧。

楼主谈到欲望一说,说来惭愧,高中年代历史也学得不好,上大学后也没看过相关书籍了,对于楼主说涉及的有关欲望的一些现象和其中部分的逻辑联系联系,我看得不是很明白。不过私以为眼下之于曾经,能放纵欲望亦或是一味追求欲望而罔顾其他的人或许只是这个社会的一部分人。这一部分人对权力尽情追逐,对财富充满向往。相较之下,更多的人也许都是在不知为何忙碌而忙碌之人,虽然表面上也是为了地位和金钱,可动机却不再是人性本身的贪欲而是出于对不安定,没有保障的生活的一种惧怕,因为看到太多疮痍之景而自内心深处升起的黑暗情绪。

拜读完楼主的感想之后,我以为楼主或许是想通过西游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西游更加深刻的内涵,明白西游更加贴近于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意义。只是窃以为,我们当前的社会似乎都缺少了一点东西,因为缺了一点东西,所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看似忙碌却不知忙碌为何,为何忙碌。所以身体忙碌,心灵可能很浮躁。心灵一旦浮躁,眼中所见便窄了,心头所想便少了。

故而,我以为或许我们应该先找回缺少的那些东西,然后大家便能静下心来,看清楚自己真正所追求的,我想那应该就不再会是单纯的欲望了,相信会是更美好的事物的。

至于缺少的是什么,有人说是信仰,谁知道呢,或许,真善美也是一种信仰吧,所以我也不好附会我们缺失了信仰云云,只是浮躁一说我多少还是认同的,我们确不应该渐渐将我们引以为豪的千年文化淡忘于忙碌的生活之中。

真的,也许,来一场国学复兴是个不错的选择。

啊咧?~~~ 都是因为楼主!让吾的3次元意识一时冲破了封印,暴露出了3次元的自己浮躁外加不爱看书的劣习,外加3次元高中历史学得渣的丢人事件 !!

还用上了3次元的认知感。

吾是魂淡淡啊,

明明说好了2.5次元要打滚卖萌求勾搭的~~又在装正经了。。。

捶头,汝等尽管喷吾吧。。。吾知道又要被捅刀子了。。。不,不,还是拍砖吧。。。@143%

[查看全文]
待锦书丶
西游记之所以能成为名著之一
展开Biu

z364222001 发表于 2012-3-16 21:41

西游记之所以能成为名著之一

应该不会只是肤浅的讲故事,必然有它的内涵

喜欢LZ这篇文章,确实不爱看现在拍 ...

其实我最想说的是.现今社会跟明朝中后期太像了.人们倡导遵循欲望而不懂节制。这样下去。地球文明恐不久矣..可惜,我们没有第二部西游记可以教育我们节制欲念.

[查看全文]
z364222001
西游记之所以能成为名著之一
展开Biu

西游记之所以能成为名著之一

应该不会只是肤浅的讲故事,必然有它的内涵

喜欢LZ这篇文章,确实不爱看现在拍的那些电视剧

[查看全文]
z364222001
西游记之所以能成为名著之一
展开Biu

西游记之所以能成为名著之一

应该不会只是肤浅的讲故事,必然有它的内涵

喜欢LZ这篇文章,确实不爱看现在拍的那些电视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