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w423
分享一个无意发现的资源
展开Biu

先上地址!

http://kuai.xunlei.com/d/YPHODGKBQCIR

http://kuai.xunlei.com/d/YOQXKAILBSIB

内容如下:

DSLR闪光灯摄影完全探索.pdf

[EN][摄影师的视界——迈克尔弗里曼摄影构图与设计].The.Photographer's.Eye.-.Michael.Freeman.pdf

[黑面的人像摄影攻略].黑面.扫描版.pdf

《数码摄影实拍技法宝典》.pdf

《数码摄影手册 》(凯尔比).pdf

《照相机的基本知识》.chm

一定会漂亮!DSLR人像这样拍就对了.pdf

人像写真摄影圣经.pdf

人像摄影手册.赫特尔.扫描版.pdf

人物摄影.-.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摄影系列.pdf

单反数码摄影专家技法.pdf

单反数码相机实拍60解.pdf

唯美人像攻略.pdf

基础摄影教程.pdf

彼得森_理解曝光.pdf

微距摄影艺术.pdf

摄影大师的成功秘诀_铸造照片的视觉冲击力.pdf

摄影大师的户外拍摄秘诀.pdf

摄影构图与用光.pdf

摄影构图学(珍藏版).pdf

摄影用光.pdf

数码单反专题摄影108例.pdf

数码单反摄影轻松入门.pdf

数码摄影完美曝光技法.pdf

数码摄影技巧大全.pdf

数码摄影构图与用光.pdf

数码摄影进阶.pdf

旅游数码摄影完全攻略.pdf

时尚摄影布光示意图解.pdf

热靴日记(中文版).pdf

瞬间的背后.pdf

石葛愉《女像摄影进阶》.pdf

等待光线_戴维·诺顿风光摄影手记.pdf

纽约摄影学院教程(上).pdf

纽约摄影学院教程(下).pdf

美国摄影用光教程5D.pdf

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下册).pdf

美少女拍摄密技99个方法.pdf

风光的精要_光线的捕捉与雕刻.pdf

风景摄影完全攻略.pdf

黑面的人像摄影攻略.pdf

摄影师的视界那本书很不错,但是这里找到的电子版属于英文书籍.

前不久我在京东上买了个译本,倒也不贵,就是携带不便...!99!

噢!对了,请原谅我不加作者和出版社信息...因为我实在是太懒啦~哈哈

[查看全文]
红白无节操
Nekor
魔都上海 by demonQ
展开Biu

本内容已隐藏,回复后刷新可见哦

该贴已经同步到 nekor的微博

[查看全文]
chrrtert
老祖母與白貓 Miyoko Ihara
展开Biu

老祖母與白貓 Miyoko Ihara (伊原美代子)

Miyoko Ihara (伊原美代子) 是一位日本的女攝影師,出生於西元1981年。在她作品中的《Missao and Fukumaru》,

是她拍85歲的祖母Missao和她的貓Fukumaru,祖母曾對她的貓說,“我們永不分開”,

表現出最直接的疼愛、依賴。直到今天,Missao和Fukumaru依舊一起在田間勞動,相互陪伴著。

▼ 一起工作 (白貓玩起來了)

▼ 一起打掃

▼ 一起吃東西

▼ 一起慶生

▼ 一起洗澡

▼ 白貓小時候的照片,牠陪著祖母好久好久

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觀一下她的官網

http://whitemanekicat.p1.bindsite.jp/

#7213!

[查看全文]
動動Hiko
【转载】清新自然风 日系风格摄影全攻略
展开Biu

本帖最后由 動動Hiko 于 2013-3-30 12:19 编辑

转自: http://www.mafengwo.cn/i/836225.html

什么是日系:

这 是一种起源于日本,一种“清新”系风格的摄影方法。它大都是:朴素淡雅的色彩、略有过曝的光线处理及刻意的虚焦效果。日系画面仿佛一个淡淡的世界,每一下 快门仿佛都是漠不关心的指尖触碰,但照片中却藏着一种神经质般的敏感,好像青春期的小情绪,这是一种透着温馨淡然气息的拍摄风格。

日系和lomo都是讲求随心随意:

仿佛日系并不需要学习,只需要去多看多发现,常规主流的摄影会有固定的构图或者是刻意的讲究,而日系和lomo其实也是讲求随心随意,是一种比较非主流的拍摄手法,它是体现了生活,发现了生活上有趣的一刻的作品。他非常讲究捕捉那瞬间的精彩。

日系的相关知识:

一、背景:

清新自然风格与欧美风格的强对比相当不同,日系一般都呈现明亮舒服的颜色,倾向呈现自然的感觉,无论颜色或者背景上都非常清新自然,并都自然地衬托出主体的质感。

二、光线:

日系的光线是自然而富有光感的。同时,一般都认为日系摄影只用自然光并不使用闪光灯,呈现出清新自然的自然光。

三、整体:

自然与随性并重。日系摄影风格是个抽象的概念。一幅日系作品的创作其实是自然带着随性的,有些人说糊、白、粉的照片就是日系风格。

日系关键拍摄技巧:

1.使用胶片机

底片机的颜色层次还有宽容度相当好,使用底片机是拍出清淡日系风格照片的一个重点。当然数码照片也是可以透过后期处理得到类似的结果,但数码在处理高光部分的时候很容易曝掉,清淡照片当然是不可以高光曝掉。

2.使用手动对焦

使用AF镜头的结果就是一切对焦都非常精准,其实照片不一定非要对焦对得如此精准,适当的失焦或者些微的脱焦反而令人觉得非常隽永,而日系拍摄MF镜头就是关键。

3.挑选多云的天气

多云的天气光线呈现漫射光,照片的明暗反差不会太大,刚好落在底片宽容度里面,而且颜色对比以及饱和度会比较低,所以较适合日系的拍摄。

后期处理也可以制作日系:

1.在色彩方面,在调整图层中用饱和度工具降低饱和度。

2.用曲线调整图层减少对比度,并提高整体亮度,对于过曝或高调区域可下拉曲线,注意是沿着右边输出线下拉。

3.选取拍摄内容时,可留心明度高的色彩,组合成画面。

4.当然你可以给照片加入淡淡的蓝色或是少许温暖的黄色,洋红色轻微加入也可有种胶片的色彩感觉,都可用曲线工具。

Pocoer的日系摄影作品分享:

豆腐

豆腐的日系作品拍摄中,模特与摄影师之间的沟通,眼神,环境,有一种想表达的情愫,让看的人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而精致的照片中,把生活的气息发挥得淋漓尽致,蕴涵着对生活无限热爱。

By吴儿

吴儿 :“日系风格照片我的理解就是低对比淡色调,画面简单精致的照片。就 正宗的日系来说,日本很多人还是很喜欢用 胶卷相机拍照的,他们喜欢广角,构图留白,多选择空旷、宁静、色调简单的环境,多用手动对焦的机械相机。虽然这样可能不够“毒、德味”,缺少“视觉冲击 力”,而且“背景不够虚”,甚至很多时候“感觉对焦不够准确”,但这些照片却非常讨人喜欢。”

蛊佬: “如 果想尝试一下,找一个好天气,心态放平和,仔细观察身边的小事物,现在数码相机已经很流行了,要充分利用起来。不要局限在“高ISO噪点太多”、“开最大 光圈太肉”、“副厂跑焦”等条框里。如果有条件,还是推荐使用手动胶卷相机,毕竟胶卷的色彩是没法后期出来的。总之只要用心去发现,一定能得到自己满意的 照片。”

蛊佬:“何 为日系拍摄,对于我来说,一切都是随心而寻,随之已发。日系 是一种态度,一种拍摄手法,也是一种演绎着表达者与被表达者思想共鸣的一种手法。所以日系不应该规限在是什么,而是寻找。可以它同时也是一种采用非主流构 图方法,而色重于感觉而不重于准确,用色调和构图来表现。”

日本本土日系摄影:

岩田俊介的日系作品

简单的构图,蓝蓝的色调,舒服的视觉享受。岩田俊介的蓝调就是一种宣泄和表达,一种时尚。

小林纪晴的作品

小林纪晴的作品以鲜烈的黑白肖像与延展度极高的语言,生动地捕捉了在上述旅行中所邂逅的日本年轻人之样貌。

初学日系摄影的一些建议(By蛊佬):

对于一些刚开始学习拍日系风格的朋友,大家可以先去参考一下别人的成功的作品,不要只看色调,而更重要看意境与构图,色调只不过是用来表达这画面的一种手 法,而最根本的,就是故事的情节,构图的意境。除了看一些大师的作品来学习日系的一种途径外,还可以去找一些日本本土的一些爱好者所拍的生活,所拍的人 像,这样可以提高自己对日系这一种风格的领悟。

日系是无形的,而表达出来是需要有形的手法去做,这更需要的不是公式,而是一种个人对于日系的领悟。或许,也会是这领悟,让新学的你,有日成大师。

[查看全文]
tree-new-bee_
吃货呐冒个泡
【新手必学正确的拍摄姿势】
展开Biu

①基本持机手法

②错误的手持手法

③正确卧姿

④错误卧姿

⑤正确立姿

⑥错误立姿

⑦正确蹲姿

⑧错误蹲姿

[查看全文]
Mian_弥安
给职业当助理学到啥了?——兼谈业余与职业的差距【转】
展开Biu

给职业摄影师当助理那几天我都学到了啥?——兼谈业余与职业的差距

前言:
今天去四川博物院看《重生——外国摄影师看地震灾后重建》影展,回来感慨颇多,特写此文。成文仓促,不免疏漏,若有冒犯,实非本意,还望见谅。
  去年末,文化部与四川省政府邀请了十多位外国摄影师来四川采风,拍摄地震灾后重建的情况。我有幸给其中一位意大利摄影师当了7天的翻译。因为对摄影略知一二,顺便客串了一把他的摄影助理。在那短短七天中我学到可能要超过看一年摄影杂志泡一年摄影论坛所学到的,有些,甚至颠覆了我过去的知识。之所以现在才写这篇文章,是因为今天在影展上我才看到同行的其他摄影师的作品,这才算完成了这段时间的学习总结。
  我跟的摄影师叫Vittorio Guida,意大利人,长居北京,在798经营一家艺术工作室,那日松是他的房东。基本情况就这么多,下面是正文。
有关器材:
  相机、镜头很重要,它方便了摄影师的创作。就它们本身而言,好不好得看它的技术参数,但就个人而言,好不好主要看他适不适合自己,这个适不适合就不仅仅是参数所能解释的啦。那批摄影师中,大多数都没有使用各家的顶级机身,但是很多都有一两只各家的顶级镜头。阎雷用的是两台5DII 加24-70跟70-200。Vittorio用的还是D200机身,镜头12-24加小竹炮,没有标变。作为一个职业摄影师,这种装备多少让我有点意外,我之前想没有哈苏至少也该弄个全副吧。后来在汶川拍照时一个当地的摄影家全程陪同,Vittorio指着那个人的D3X加大灯泡说,这个配置对他来说还是有点贵。
  事实上,那几天关于器材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有必要去买一支超广,无奈宾得的选择实在是。。。
有关“专业”:
  去机场接到Vittorio后,他交代我的第一件事就是联系一个商家他要买一个便宜的三脚架跟外闪引闪线,并且嘱咐我出去拍照的时候假装三脚架是我的,他不想让别人觉得自己用这么便宜的三脚架,不专业。事实上他的三脚架非常专业,一万多块钱,担心托运弄丢没带而已,之前有过这样的经历。那几天我带着自己K-x挂着35 2.4(你可以想象一下那有多小),Vittorio想让我用他的小竹炮拍几张然后指导我一下,我说我有,然后晃晃手里的小单反。 “Try to be professional!”他这话让我好尴尬。。。我觉得对他们这些职业摄影师来说,看起来专业与专业同样重要。如果你看起来不专业,即使你再专业也难有客户。
清理CCD(高难度,切勿模仿):
  每天工作前他都要清理CCD,工具很简单,一个气吹一个防静电抹布。先把光圈关小,对天空拍一张看灰尘在哪里,然后吹一吹擦一擦,重复几次。我第一次见他这么做的时候简直。。。WTF,这也可以?!他讲跟擦玻璃一样,别用很大的力就好,然后把我的也清理了。现在我都用这个方法,去店家清一次一百多块钱啊。不过宾得是机身防抖,CCD是活动的,比尼康的难度大一点。
有关后期:
  这部分我一直很期待,因为摄影师怎么拍大概可以猜到,但是摄影师怎么处理,除了知道用PS其他就一无所知了。
  首先,笔记本是mac,对于摄影师来说这是必需的,或者其他专业的图片工作站,不然你永远不晓得自己照片的真正色彩。Vittorio跟我讲mac是一个全新的世界,windows不能比的,你应该去搞一台。我X我也想啊,这么贵。。。
  其次,photoshop camera raw初步处理raw文件,调整曝光、对比、清晰度,转成TIF格式后继续。他用了一个插件Lucis art来强化图片细节。感兴趣的可以去尝试一下,反正我下的破解版都没法用。我在想这么有用的一个插件怎么没人去研究破解,强化细节作用的插件我只找到一个nik silver efex里面有这个功能,但这只能用于黑白照片。大家有没有推荐的?
关于业余与职业的差距:
  毋庸置疑差距肯定是有的,这里主要讨论差距在哪儿。
  首先,态度的差距。摄影对于他们来说是工作,对于我们来说是爱好,所以对于摄影他们可能没有我们这么高的热情,但是他们有比我们更严肃的态度。那个德国摄影师,严格按照时间表的安排来,经常因为当地招待热情占了拍摄的时间而不爽,但是过了时间表上的结束时间下午五点他绝对不会拍摄了。Vittorio从第一天就开始算按照组委会交50幅照片的规定,他每天要拍多少张,拍够了他就不拍了,再有意思的照片他都不拍了。他经常叼着一根烟站在那儿,指着面前的某个场景对我说,那会是一张好照片,但是他就是不举相机,因为当天的任务已经完成,还因为主题的限定,很多时候好的场景不符合灾后重建的主题。关于严肃的态度,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在中江县拍“太婆龙灯”的时候,当地的一些摄影爱好者也来拍,那个时候我能明显地看到业余与职业的差距。Vittorio是非常认真的,他知道照片里面要有什么,不要有什么,然后有目的的去拍。业余人士包括我一看就比较闲散。套用当地一个影友的话“我们还没有进入状态,他就已经拍完了”。
  其次,视角的差距。这个可能也是由态度决定的吧。Vittorio跟我讲解他每次拍照的流程,看到一个感兴趣的场景,他就会分析场景里的各个元素哪些留哪些舍,留的放在哪儿,然后变换不同的角度看看效果,最终找到一个最合适的角度。所以可能我们碰到一个好场景却拍了一张烂照片,因为我们恰好站错了位置。相比于留下哪些元素,舍去哪些元素更加难以把握。
  再次,器材的差距。这个最不重要,因为很多业余爱好者根本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并且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算问题。但对于我,这的确是一个问题,且不去说mac数码伴侣外闪这些了,单是好的镜头机身我都负担不起,在拍摄的时候确实遇到很大问题。广角的视觉冲击力是标头么有办法比的(我承认我很俗)。28、35、50的视角确实经典,但是干活的话,定焦很幸苦。
  下面配图继续业余与职业的话题。职业的图是这次影展展出的,业余的图是我自己拍的。忽视色彩,因为展厅的灯光不好调白平衡。
  先上一张Vittorio的工作照

Vittorio拍摄的太婆龙灯(在相机里看到这照片的时候我就知道肯定会被选上)
我拍的太婆龙灯

Vittorio拍的晾挂面
我拍的晾挂面

不记得哪个外国摄影师拍的成都东站
我拍的成都东站

奥黛丽·萨尔蒙拍的残疾人(唯有“震撼”能表达我当时的感受)
我拍的残疾人

下面的图片没有对比了,是我在影展上看到的比较好的照片
搬新家

看皮影戏的小女孩

重建工地

这个不记得名字了,俄罗斯女摄影师拍的

Vittorio拍的另一幅,不记得名字了

  最后,非常建议有空的话去看一下这个影展,之前是在全球巡展的。大图比我拍的这些小图好看多了。现在四川博物院展出,一直持续到20号,免费。不光对于学习摄影,对于了解灾后重建都很有帮助,看一看国家为灾后重建做了多少实事。


@@32!!原日志地址http://blog.renren.com/blog/200633897/846133007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