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 这个远古的坑俺又想起来填了呢 没人表扬俺么【←谁理你
上次说到哪里了记不清楚了( ̄▽ ̄") 就开新的话题吧【喂!(#`O′)
回归正题,话说之前的帖子简单的说的唐诗的体裁神马的,不过要是想真正的了解唐诗的发展还是按照其发展的顺序来看比较好的说,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呢,唐诗的发展分为4个阶段 初唐 盛唐 中唐 和 晚唐, 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特点(这是废话)
那么这里就先从初唐说起吧@@5!!
从时间上来说,从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到~唐玄宗开元初年(713年)这一百年属于初唐。 初唐是一个改良的阶段,窝萌还可以更细节的把他分别看成前50年和后50年。前50年的特点是基本沿袭了齐梁浮华文风,另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是文坛中充斥了文臣诗人的“宫体诗”和“应制诗”。代表人物有虞世南、魏征、房玄龄、上官仪、沈佺期、宋之问、以及号称“文章四友”的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等等。他们的诗歌成就虽然比不上盛唐诗人,但一开始便使诗歌处于主流文学地位,为诗歌繁荣打下了基础。
※ 宫体诗:指以南朝梁简文帝为太子时的东宫,以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诗歌。“宫体”既指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又指在宫廷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始于简文帝萧纲。萧纲为太子时,常与文人墨客在东宫相互唱和。其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靡丽,时称“宫体”。后来因称艳情诗为宫体诗。
※ 应制诗: 指的是封建时代臣僚奉皇帝所作、所和的诗。唐以后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内容多为歌功颂德,少数也陈述一些对皇帝的期望。应制诗包括两类:宫廷游宴的应制诗和科举考试的省试诗。
然后后50年呢当然又有另外的特点,比如说在这50年里唐诗逐渐有了摆脱了“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并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与气韵,写景、抒情、怀古、忧思、惜时等母题定型。代表人物有窝萌都知道的“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的文学成就虽然比不上盛唐诗人,但在反对病态的唯美主义诗风、使诗歌从文臣走向民间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 四杰齐名,原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旧唐书·杨炯传》记张说与崔融对杨炯自说“愧在卢前,耻居王后”的评论,《旧唐书·裴行俭传》说他们“并以文章见称”等,所说皆指文。《朝野佥载》卷六记“世称王杨卢骆”后,即论杨炯、骆宾王之“文”为“点鬼簿”、“算博士”,所引例证为一文一诗,则四杰齐名亦兼指诗文。后遂主要用以评其诗。杜甫《戏为六绝句》有“王杨卢骆当时体”句,一般即认为指他们的诗歌而言;但也有认为指文,如清代宗廷辅《古今论诗绝句》谓“此首论四六”;或认为兼指诗文,如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论此首时,举赋、檄、诗等为例。四杰名次,亦记载不一。宋之问《祭杜学士审言文》说,唐开国后“复有王杨卢骆”,并以此次序论列诸人,为现所知最早的材料。张说《赠太尉裴公神道碑》称:“在选曹,见骆宾王、卢照邻、王勃、杨炯”,则以骆为首。杜甫诗句“王杨卢骆当时体”,一本作“杨王卢骆”;《旧唐书·裴行俭传》亦以杨王卢骆为序。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王勃明确反对当时“上官体”,“思革其弊”,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持(杨炯《王勃集序》)。他们的诗歌,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陆时雍《诗镜总论》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
随后,继“初唐四杰”,张若虚以一首《春江花月夜》独步千古,陈子昂高唱着《登幽州台歌》奏响了盛唐第一乐章。他们的诗歌标志着唐诗的独具风韵开始形成。
让窝萌来欣赏一下初唐的诗歌吧w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
|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 城阙辅三秦, 峰烟望五津。 |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 无为在岐路, 儿女共沾巾。 |
窝萌可以看出初唐的诗歌很多都能表现出诗人对人生意义的追求,诗歌表现出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景象和自信达观的内心思想也预示着太平盛世要来啦。那么下次盛唐继续 w
说到卢前王后,忘了在哪看过一篇文说是杨炯不屑王勃人品来着……
不过更靠谱的说法大概是这个?
闻一多《唐诗杂论·四杰》中认为,“诗中的四杰,并非一个单纯的统一的宗派,而是一个大宗中包孕着两个小宗”,“‘王杨卢骆’这特定的顺序,据说寓有品第文章的意义,这是我们熟知的事实,但除这人为的顺序外,好象还有一个自然的顺序,也常被人采用――那便是序齿的顺序。”他认为“严格的序齿应该是卢骆王杨,其间卢骆一组,王杨一组,前者比后者大了十岁的光景。”“卢骆与王杨简直可算作两辈子人。”不论是王杨卢骆,还是卢骆王杨,闻氏提示出四人为两组,对认识四杰还是颇有意义的。所以他说:“明白了这一层,杨炯所谓‘愧在卢前,耻居王后’便有了确解。杨年纪比卢小得多,名字反在卢前,有愧不敢当之感,所以说‘愧在卢前’。反之,他与王多分是同年,名字在王后,说‘耻居王后’,正是不甘心意思。”除此外,他认为在创作上,卢骆擅长的是歌行,王杨专工五律。ps. 窝觉得宋之问沈佺期也有相当出色的诗作呢#a21t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