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sdyc
【西哲入门】简易哲学史(十七)亚里士多德其六

本帖最后由 dlsdyc 于 2013-1-10 19:51 编辑

唔,我是来填坑,我是来说明吾辈还没有滚蛋,虽然感冒菌依旧在肆虐,但是它阻挡不了吾辈对哲学的热爱。好吧,其实是想要把亚里士多德这坑给填了,然后吾辈好多休养几天。亚里士多德果然就是一种高峰,真心写起来进度缓慢啊,但是吾辈的耐心已经被耗得差不多了,所以余一定要今天把亚里士多德节掉。至于今天讲什么,哦,那就是把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说和政治学说都处理掉,至于他的诗学神马的,吾辈就不讲了。(貌似一般教科书也不怎么讲啊,摊手)

由于年代久远,我上次讲到哪里来着,唔,好像是要讲幸福的问题了吧。亚里士多德将最好的生活方式称之为幸福(eudaimonia)。因为所有的事物都是有它的目的,而万事万物目的的总和就是(agathon),或者也可以说是“好”的东西。那么,我们应该有一种目的的目的,首要的目的。其它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它,但是这个最高目的却不以其它东西为目的,对于它来说,它自身就是目的,也就是最高的善。(地球人民觉得好绕啊)然后,最高的善又和理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咦,不记得了,回去看前面)所以才是作为理性存在的人行动的终极目的。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幸福呢,亚里士多德说
“幸福就是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

好了,现在我们又要回去探讨伦理德性和理智德性了。德性(arete)本意指的是一种事物的本性或者说是特征。比如鸟的德性是会飞,马的德性是跑得快,这一点看理想国大家就应该就会了解。那么,人的特征是什么呢,那就是人所有特有的理性活动,是灵魂按照理性的现实活动。那么在这里,我们可以承认,每个人都具备人所具有的德性。但是当我们评价一个人是不是有德性的时候,主要是看他的行为,所以道德实际上是一种实践活动。(就是说,我们不是通过别人说了什么而知道他是不是好人,而是看他到底做了什么)如果要用中国文化的概念来类比的话,就是知行合一

那么既然幸福是一种合乎人的德性的实现活动,那么幸福和快乐实际上是不一样的,虽然说幸福是不排斥快乐的,但是快乐并不能与幸福等同。(唔,这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罗马时期会反复出现,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德福关系)只有合乎最完善的德性的活动才是真正的幸福,在这意义上,幸福必然是最好的和最快乐的活动。其实亚里士多德的这种态度在当时的希腊世界是比较罕见的。对于当时的大多数希腊人来说,所谓的幸福是和幸运或者说机遇联系在一起的。(好吧,现在也是这样的说,地球人几千年来在思想上是在原地踏步吧)也就是说,幸福是外在于我们的,并不是由我们自己掌控的。我们只是在听任命运的摆布,昨天大富大贵,今天就一贫如洗。

亚里士多德就是对于这种观点提出了激烈的批评,特别是对于亚里士多德来说,静观才是他最为向往的方式。(说人话就是,亚里士多德认为你们这些家伙太没有修养了,今天开心,明天又伤心,灵魂的宁静才是更高的享受)
“凭借对于最高真理的这种直观,人得以分享纯粹思维,神的本质就在于这种纯粹思维:从而也分享神的自我意识的极乐世界。因为只为了自己而存在的这种直观没有意志或行为的目的,这种不带欲念的、沉浸于永恒真理的知觉是最善、最幸福的。

幸福本来就是以自身作为目的的,换而言之,就是自足的(autarkeia),是自我完善的。合乎德性的活动一定是幸福的,反而言之,则一定是不幸福的。并且这种合乎德性的活动贯彻在生活之中,贯彻在每一件事之中,是一种属于人的持久的价值。

写的到这里,大家应该也都反应过来了吧,所谓的合乎德性的活动,就是指合乎伦理德性的活动,而伦理德性实际是一种品质(hekseis),就是一种稳定的状态(state)。其实这个也很好理解,一个人做好事不难,但是每天做好事却很难。所以一个人每天做好事,我们就说这是一种稳定的状态。(是不是突然间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都说了哲学是和生活密切联系起来的,关键是你看不看得出来)那么,现在的问题是,什么样的状态是好的呢,恩,那就是中庸,或者也可以被称之为中道。放到属加种差里边来说,伦理德性就是种,而属差就是中道。(这又是一个好大的问题有木有,吾辈不想讲了啊,拖走)

中庸,哦,其实还真心和孔子的那个有点像,当然思想的脉络不一样的。亚里士多德认为伦理德性在处理问题时,需要面对三种状态,即过度、适度和不足
“中庸是在两种有缺陷的习性(fehlerhaften Habitus),即或者过度或者不及这种缺陷之间,但也还因为它在这些性情和行为中找到并选择了适中的东西而是中庸,而在这种关系中,缺陷之为缺陷就在于,它或者达不到正当的度,或者超出正当的度。”

也就是说,伦理德性本身是适中的,它按照我们所考量过的中庸并为理性所规定来选择。也就是说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实际上是不同的,理论知识的对象是不变的东西,所以我能只能认识它。但是实践知识的对象是生活中处于经常变动的事情,因而我们可以判断什么是对我们有益的。(为嘛我一种要讲不完了的感觉啊,不要啊啊啊)

当然我们在这里要注意,并不是每种行为和性情都是有适中的空间的,比如谋杀、偷窃之类的,其本身已经是恶的,所以在这种事情是没有适中存在的。并且所谓的中庸也不是数学上的中点,与中庸形成更大对立的,有时候是不及,有时候确实过度。亚里士多德自己是这样描述的,
“那些越是因我们的本性而倾心的东西,就越是显得与中庸对立。我们发自本性地更倾心于快乐,所以我们更容易踏上放纵之路,而不过体面生活。”

所以亚里士多德认为放纵是快乐的过度。在这里其实我们可以发现,亚里士多德强调了那么多,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他还是认为哲学智慧是比实践智慧更高的智慧。(唔,感觉吾辈太浓缩了的样子)

最后,我们来讲一下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说吧。还记得我说那两本书实际上是姊妹篇么,所以两者之间也有很强的继承关系。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一样认为,
“因为人的伦理美德总关系到在社会生活中得到成功的行为,所以他只有在社会生活中实现;最后他认为离开国家就没有完美的道德生活;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公民的道德培养。”

(汝们懂了吧,是如何从伦理学上升到了政治学啊,这个非常重要,醒目)然后亚里士多德认为,既然人的美德应该是从天性中来的,那么对于政治来说,我们也必须尽可能的利用历史上已有的条件,在这一点上,他和柏拉图彻底颠倒了。这也使得,亚里士多德从一开始就不可能像柏拉图一样设计出一个理想国。

那么我们具体来看看亚里士多德是如何分析的。那么既然政治的目标并不是以统治者的数目作为标准,那么一个人的统治,可以分为君主制独裁专制两种模式。而少数人统治则可以分为贵族制寡头制。如果是多数人统治,则可以分为共和制群氓政体
“亚里士多德用极深刻的政治远见,将希腊的历史经验和这些论述糅合在一起;并以此为基础着手探讨历史哲学,,提出关于个别宪法形式相互渗透互相发展的必然性暗示。”

那么我们在回过头来看那一下柏拉图。柏拉图的政治体制是一个鲜明的等级体制,是一个从最高级形态向最低级形态的过程。(详见理想国)柏拉图认为最好的政体应该是aristocarcy,但是由于不注重生育的品质,而导致了人的素质的下降,于是产生了分化,出现了timocracy,这一政体最为重视荣誉和功绩,所以进一步导致了人的分化,使得退化为oligarchy,oligarchy以财产作为自己的标志,这加剧了平民对于富人的仇恨,因此产生了democracy。但是这种政体缺乏秩序,道德沦丧,因此又被tyranny所取代。

所以在这里,两个人的分析可以说是截然不同的,但是城邦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共同体,这种共同体是以为了某种善而建立起来的。而所谓的城邦就是这些所有的共同体当中,最为权威的、并且以至善最为目标的共同。当然亚里士多德也承认,需要有一个大众教育体系的存在,而教育的任务是借助于
“高尚的艺术将人从野蛮的自然状态引导到有道德修养的、理智的文明。”

(然后,木有然后了,因为我们看到的只是残篇,摊手)好吧,其实用亚里士多德自己的话来说,“教育明显应基于三项准则:中庸、可能的与适当的。”

唔,好吧,草草结尾的样子。果然吾辈的耐心已经消耗无几了,不过我们还是需要把亚里士多德总结一下。(好坑的感觉啊)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毋庸置疑,对于西方哲学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但是亚里士多德的名声并不像柏拉图那么稳定。一直到了托马斯·阿奎那手中,才重新获得了重要的地位。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关于一般和个别的争论,一直延续到了整个经院哲学之中,成为了构成唯实论和唯名论的核心问题。不过在亚里士多德的时代,哲学终于开始走向了整个地中海沿岸,哲学由此进入了新的时期。

呜哇,终于把亚里士多德给完结了,吾辈好感动的样子啊,唔,吾辈语无伦次了有木有。好吧,这次就这样吧,我们下次开始讲晚期希腊哲学或者说是罗马时期。唔,至少没有亚里士多德那么难了,大家欢呼吧。

@黑心  @毛线球    @波頭上の風   @木去白    @ㄗòsら啵~  @渚のCherry  @尘魇  @阿洛的狐狸  @破天一剑  @Getting  @ZoiiOh  @阿0  @不了个是吧    @ryoma1836  @湾湾情 @吾即世界 @小盆友要努力 @lybk13 @Fish_Pierrot @凭窗聆澜 @gcf  @不安心的安心

@阿突  唔,余来填坑了

御前带刀侍卫
知行合一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个东方儒学的概念
展开Biu

dlsdyc 发表于 2013-1-21 14:16

唔,知行合一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个东方儒学的概念,我在这里拿来类比,更多是强调一种表面上的相似性。而 ...

我想知道的是 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的前提是不是有良知 就是知行合一是善行 如果是恶行 就不算是知行合一 你懂我说的么?有点点纠结

[查看全文]
dlsdyc
御前带刀侍卫
展开Biu

御前带刀侍卫 发表于 2013-1-21 14:04

祝愿感冒康复 想知道知行合一是怎么解释 看过假想敌关于知行合一的一点说法 我很迷糊没有明白 希望你能给我 ...

唔,知行合一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个东方儒学的概念,我在这里拿来类比,更多是强调一种表面上的相似性。而知行合一这个命题在整个儒学中也被探讨了很多次。当然我们现在将这个命题主要是从王阳明的说法来解释的。知行合一这个命题子啊王阳明那里既是一个本体论问题也是一个功夫论的问题。他在这里提出一个问题,是为了反对宋儒知先行后的观点,同时也要强调当时为何会出现知而不行的问题。具体的话有很懂的东西要将。你想要听哪一部分的说

[查看全文]
dlsdyc
御前带刀侍卫
展开Biu

御前带刀侍卫 发表于 2013-1-21 14:04

祝愿感冒康复 想知道知行合一是怎么解释 看过假想敌关于知行合一的一点说法 我很迷糊没有明白 希望你能给我 ...

唔,知行合一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个东方儒学的概念,我在这里拿来类比,更多是强调一种表面上的相似性。而知行合一这个命题在整个儒学中也被探讨了很多次。当然我们现在将这个命题主要是从王阳明的说法来解释的。知行合一这个命题子啊王阳明那里既是一个本体论问题也是一个功夫论的问题。他在这里提出一个问题,是为了反对宋儒知先行后的观点,同时也要强调当时为何会出现知而不行的问题。具体的话有很懂的东西要将。你想要听哪一部分的说

[查看全文]
御前带刀侍卫
祝愿感冒康复
展开Biu

祝愿感冒康复 想知道知行合一是怎么解释 看过假想敌关于知行合一的一点说法 我很迷糊没有明白 希望你能给我讲讲 谢谢

[查看全文]
dlsdyc
凭窗聆澜
展开Biu

凭窗聆澜 发表于 2013-1-14 21:47

嗯~~话说热乎新一期不打算召唤了么?

唔,因为我当时急着出去吃饭了,明天再@把

[查看全文]
凭窗聆澜
反正只要知道两个体系不一样就可以了
展开Biu

dlsdyc 发表于 2013-1-14 21:38

唔,反正只要知道两个体系不一样就可以了

嗯~~#7027!话说热乎新一期不打算召唤了么?

[查看全文]
dlsdyc
凭窗聆澜
展开Biu

凭窗聆澜 发表于 2013-1-14 21:36

唔。。原来是这样。我本来也没想揪明白到底是什么,反正都只是名称而已~~ ...

唔,反正只要知道两个体系不一样就可以了

[查看全文]
凭窗聆澜
其实也就是五种政体
展开Biu

dlsdyc 发表于 2013-1-14 21:09

唔,其实也就是五种政体,主要是翻译成中文之后有些名称中国人有偏见

唔。。原来是这样。我本来也没想揪明白到底是什么,反正都只是名称而已~~#7055!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