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宅苑 MewoGarden × 技术宅社区II | Z站 Z Station 棒棒哒纯文字二次元技术社区

正文

我在德国高中的那一年(听说标题要起得长才会有人看)

作者:袁朗VS改锥
LZ现在是大一狗,但是已经妥妥20岁了。在高中一年级读完的那个暑假,16岁的LZ去德国做了一年的交换生。准确的来说,因为被签证坑,所以是10个月左右。交流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和来自全世界的小伙伴一起玩耍。想想也是很棒的回忆呢! 看到这个板块,LZ就想情不自禁的发一贴,回忆自己在德国的那一年,也顺便可以帮忙想要去欧洲的一些同学解答一些问题。在LZ填坑的时候,也欢迎各位的交流。 对了,如果有一些德语的问题也可以问LZ,英语什么的也能问呦,毕竟LZ雅思7分,听力8分,hhhhhh。(请让我嘚瑟一番)。 那么下面就让LZ慢慢码吧,大家可以完全当小说,随笔,散文看,图个乐子。 其实,当年想去德国完全是一个误会。我初中在魔都的某个外国语中学就读,预初也就是六年级的时候,当时要求全年级的同学必须学德语。那个时候的我,还没有发现自己在语言这个技能点上的天赋。虽然当时的口试考了90分,但感觉完全是老师照顾我,所以给个好看的分数。初二的时候,选择了日语,学了将近1年,也因为和数学补课时间相冲突而放弃(现在LZ有在坚持自学呦~)。 因为我一直不是一个考试型的人,所以中考后,就去了一个很普通的市重点中学。为了给自己增加一些优势,我寒假的时候成功说服我爸,让我重新捡起德语。在学德语的这段时间,我完全没有想到自己会真的选择交换生这条路。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德语老师的几句话,可以说是改变了我的整个人生。(这个老师现在在德国读哲学博士,真是想想都觉得厉害) 其实过了将近四年,要自己回想那一段时间,未必找得到究竟从哪里入手。 欧洲实际上和大部分人的想象是一致的,节奏并不是太快,大多数都住在乡村,人的素质也相对比较高,生活都很宁静很安稳。校园里的学生也比较自由,每个人的课表也在11年级的时候开始变化,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自己德国“高考”(ABITUR)的考试科目。 我在德国的那一年身边也遇到过一些奇奇怪怪的人,比如说德国国家青年击剑队的队员;德国数学国家队的队员;每天都能在路上看到骑着公路自行车,穿着专业装备成群结队锻炼的下班族(我甚至有一次看遇到了自己当时的数学老师!);我第一个住家的二儿子是以进德国国标拉丁舞队伍为自己的目标;还有一个学长自己在家里买了电台的圈套装备自己在家里做节目,我离开之前听说他被汉堡的广播电台邀请做了嘉宾。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德国,如果你能够选定一条路,并且坚定信心地走下去,身边会有许多学校,老师,帮助你实现你的愿望,而这些愿望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也没有主次之分。主流与非主流也不是他是好是坏的评价标准。唯一的标准,只有你自己,你喜欢或是不喜欢,愿意坚持或是放弃。 身边那个德国数学国家队的朋友叫做Anne,她当时是我一个很好的朋友。因为国内伟大的基础教育,我原本想在那边做一个数学学霸,谁知道,天亡我,在身边给我安插了一个数学怪人。即便如此,老师和同学也很喜欢把我们当做是两个数学达人组合。我还记得一个老师在我走的时候和我说:“加油!未来的数学家。”我当时脸上是笑得灿烂,心里却活生生哭成狗。我这个数学水平在国内,哪有什么数学家的潜质可言,高考别拖后腿就不错了。 转回原话题。 Anne的目标是想去哥廷根大学。其实,在德国现在排名靠前的学校中,哥廷根大学并不算是特别的,或者说是一枝独秀的优秀。在国内的我们看来,Anne这样的天赋去那样的大学实际上并不是特别合适,毕竟德国还有柏林自由大学,汉堡大学,慕尼黑工大等一流学校,包括欧盟内部一些特别优秀的学校,Anne的选择其实是很多的。然后她选择这个学校的原因是:我觉得哥廷根小镇很安静,不是大城市,而且是高斯的母校。学校的老师也很尊重她的选择,也没有阻拦或者是劝阻,她是家里唯一的孩子,爹妈也很支持她的选择。可能,对于德国人来说,你的未来并不是由你是哪个学校而决定的,而是由你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儿决定的。你是哪个学校的学生只是你众多身份之中的一个而已,他并不能完全决定你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回复

考霸貌似全能猜中

作者:袁朗VS改锥
查看回复

乘着现在有点时间还不算特别晚

作者:袁朗VS改锥
乘着现在有点时间还不算特别晚。再上来码两个字好了。 走之前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去德国。回来之后很多人问我收获了些什么。其实,这两个是我最讨厌遇见和回答的问题。为什么?因为我想。因为我没法去成挪威和芬兰。收获了些什么?你想听哪部分?人生?理想?爱情?甚至是猛增了十公斤的体重。谈的太浅,感觉太敷衍你了,对你不太尊重。谈得太深,好像我们之间也没有到这个必要,更何况作为吹牛打P的谈资,我也没有必要谈一些深奥的人生哲学。 话说回来,他们想问,是因为他们羡慕。羡慕年纪还小,可以乘机看看外面的世界。羡慕有钱,有时间,可以涨见识。只是,出国,可能真的没有那么的容易。这是我呆至第三个月开始就产生的念头。当时交流生中间也有传言说,这三个月已经送回了三个中国学生,其中有一个是在第一个月就回去了的。 实际上,在国外,每过一天,每过一个月都是一个坎。更尤其,作为有色人种,虽然别人不敢明目张胆的歧视,但是你从小生活的环境,你的肤色,你口中的语言和思想就注定了,你和当地人之间的距离和隔阂。中国在欧洲人的眼里很奇怪。穷也不算特别穷(尤其最近中国注意对外形象),富也不能算什么很富的国家。 有很多外国人会觉得奇怪,中国人为什么会愿意只蜷缩在中国人自己的圈子里,而不愿意和他们相处。对中国留学生的普遍印象比较差。 可能有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感觉,这就有点像……我们上海人在全国人民眼中。虽然自己并不觉得,但是偶尔的一两句话,别人就会觉得这个B,装毛线。 再加之,全世界只有中国人讲中文。而西班牙文和法文又是德国学生在学习时会普遍选择的第二外语(德国的高中会规定学生一定要会两门外语,有的甚至会去学三外,甚至四外),所以南美(全南美除巴西都说西班牙语),非洲(很多非洲都说法语,虽然和法国人说的法语有些许的区别)的学生会普遍比较容易沟通。而意大利语和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的相似程度非常高,所以我经常会看到……一个意大利人,和巴西人(葡萄牙语)和南美人用各自的母语相聊甚欢,甚至有的时候还能看到法国人在里面混两句说说…… 而我们一个亚洲,光泰国,老挝,越南,中国,韩国,日本说的语言就不一样,整个亚洲的语言体系充斥着混乱,也根本没有学会了一个就能顺带便学会另一种语言的说法。加之中国人天生喜欢拉帮结派,所以,一群国人经常簇拥在一起组成一个小圈子也是自然的。 虽然很多人对此嗤之以鼻,觉得你出国应该交许多国外的朋友,但是在我看来,一个朋友都没有自然是你的问题,但是有许多的朋友甚至能够交心交肺的恐怕也是很难得。 这就是为什么留学生总说孤独,总说寂寞。 今天就说到这里吧,下一次聊聊入籍什么的问题好了。 晚安。
查看回复

袁朗VS改锥 发表于 2015-2-14

作者:ID:L1
查看回复

小浠子思密达

作者:袁朗VS改锥
查看回复

我回国之后尤其觉得

作者:小浠子思密达
袁朗VS改锥 发表于 2015-2-14 02:24 哈哈哈。 我回国之后尤其觉得,高考这事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干的。 中国学生太厉害。 ...
厉害也厉害不过出卷的人,不是人干事
查看回复

总觉得德国都是肌肉帅哥

作者:袁朗VS改锥
virusos 发表于 2015-2-13 21:58 总觉得德国都是肌肉帅哥【。 预初学德语吓得我坐在了地上 高考志愿也有填德语但最后还是没能实现一志愿@@6! ...
德语是进门难。学到后面反而觉得还好了。 我一个学长说,高考最美的就是阴差阳错啊~ 不然我也不会去支援西部大开发了。@@22!!@@22!! 当下最美。
查看回复

小浠子思密达

作者:袁朗VS改锥
小浠子思密达 发表于 2015-2-13 01:40 不,你很有勇气的选择回国高考就已经成功了!
@@25!! 哈哈哈。@@25!! 我回国之后尤其觉得,高考这事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干的。 中国学生太厉害。
查看回复

总觉得德国都是肌肉帅哥【。 预初学德语吓

作者:virusos
总觉得德国都是肌肉帅哥【。 预初学德语吓得我坐在了地上 高考志愿也有填德语但最后还是没能实现一志愿@@6!!lz的最后一番话让我感触颇深 活在当下吧@@31!!
查看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0%
站点地图友情链接:
喵宅苑
喵空间社区程序
喵宅苑 静态版
宅喵RPG地图编辑器
络合兔
Lanzainc
技术宅
小五四博客
莉可POI
Mithril.js
枫の主题社
Project1
午后少年
机智库
七濑胡桃
xiuno
幻想の日常
魂研社
Nothentai
0xffff
欲望之花
泽泽社长
淀粉月刊
HA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