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现在有点时间还不算特别晚。再上来码两个字好了。 走之前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去德国。回来之后很多人问我收获了些什么。其实,这两个是我最讨厌遇见和回答的问题。为什么?因为我想。因为我没法去成挪威和芬兰。收获了些什么?你想听哪部分?人生?理想?爱情?甚至是猛增了十公斤的体重。谈的太浅,感觉太敷衍你了,对你不太尊重。谈得太深,好像我们之间也没有到这个必要,更何况作为吹牛打P的谈资,我也没有必要谈一些深奥的人生哲学。 话说回来,他们想问,是因为他们羡慕。羡慕年纪还小,可以乘机看看外面的世界。羡慕有钱,有时间,可以涨见识。只是,出国,可能真的没有那么的容易。这是我呆至第三个月开始就产生的念头。当时交流生中间也有传言说,这三个月已经送回了三个中国学生,其中有一个是在第一个月就回去了的。 实际上,在国外,每过一天,每过一个月都是一个坎。更尤其,作为有色人种,虽然别人不敢明目张胆的歧视,但是你从小生活的环境,你的肤色,你口中的语言和思想就注定了,你和当地人之间的距离和隔阂。中国在欧洲人的眼里很奇怪。穷也不算特别穷(尤其最近中国注意对外形象),富也不能算什么很富的国家。 有很多外国人会觉得奇怪,中国人为什么会愿意只蜷缩在中国人自己的圈子里,而不愿意和他们相处。对中国留学生的普遍印象比较差。 可能有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感觉,这就有点像……我们上海人在全国人民眼中。虽然自己并不觉得,但是偶尔的一两句话,别人就会觉得这个B,装毛线。 再加之,全世界只有中国人讲中文。而西班牙文和法文又是德国学生在学习时会普遍选择的第二外语(德国的高中会规定学生一定要会两门外语,有的甚至会去学三外,甚至四外),所以南美(全南美除巴西都说西班牙语),非洲(很多非洲都说法语,虽然和法国人说的法语有些许的区别)的学生会普遍比较容易沟通。而意大利语和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的相似程度非常高,所以我经常会看到……一个意大利人,和巴西人(葡萄牙语)和南美人用各自的母语相聊甚欢,甚至有的时候还能看到法国人在里面混两句说说…… 而我们一个亚洲,光泰国,老挝,越南,中国,韩国,日本说的语言就不一样,整个亚洲的语言体系充斥着混乱,也根本没有学会了一个就能顺带便学会另一种语言的说法。加之中国人天生喜欢拉帮结派,所以,一群国人经常簇拥在一起组成一个小圈子也是自然的。 虽然很多人对此嗤之以鼻,觉得你出国应该交许多国外的朋友,但是在我看来,一个朋友都没有自然是你的问题,但是有许多的朋友甚至能够交心交肺的恐怕也是很难得。 这就是为什么留学生总说孤独,总说寂寞。 今天就说到这里吧,下一次聊聊入籍什么的问题好了。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