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 本帖最后由 wugy315 于 2016-4-5 20:13 编辑 标签化的合理性存在于哪里?标签化对于群体又有哪些积极影响呢? 这是一个有思维导向的问题。引题中说了标签的消极面,然后反向设问。蛮引发思考的方式。但也同时是一个有深度且不易于回答的问题。 言归正传。 标签化的合理性,集体管理被灰蓝君说了我就不说了。再仔细想想,大概是使设定相处模式成为可能?我是指人与人之间。人初相遇,没法深入了解对方。凭对方的言谈举止和自己的第一印象带来的标签,便可以决定自己如何与之相处。所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以这种方式 但是有必要强调的一点是,标签化在我看来是弊大于利的。所以,去标签化的觉醒很重要。标签可以存在,但标签不应该被依赖,更不应该被胡乱赋予。否则,害人害己。我来举几个耳熟能详的标签吧。城管,广场舞大妈。城管队伍里并非都是恶棍,同样的,没事儿去跳广场舞的也并不都是素质感人。直男癌,女权婊,拜金,绿茶婊。我就不赘述了。前面两个例子,我想说的是,标签不应该被依赖,主流群体的内部,是存在不那么典型的,不符合主流印象的对象的。后面三个例子,我想说,标签的滥用也很普遍。 直男癌的滥用,过于普遍以及无脑以至于我没有能力用言语概括。女权婊,不可否认女权主义者中存在许多激进分子,贴上这个标签无可厚非。但许多合理、正常地呼吁平权的女性往往也容易被贴上这个标签,这是现状。拜金,绿茶,对物质的合理诉求以及许多颜值高的妹子都也都容易被胡乱贴上这个标签。这是非常不应该的,甚至是一种侮辱。 咦。我好像也大面积跑题了。 最后上两张图。(图文不太有关) [attach]452067[/attach][attach]452068[/att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