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宅苑 MewoGarden × 技术宅社区II | Z站 Z Station 棒棒哒纯文字二次元技术社区

正文

[vip1] 我们的课本里有这样的公式 [

作者:Blue_sdo
[vip1] 我们的课本里有这样的公式 [/vip1] [article3] 物质的量 = 物质的实际质量 ÷ 物质的摩尔质量 = 气体的实际体积 ÷ 气体的摩尔体积 = 溶液体积 * 溶液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article3][vip2] 那么问题来了,物质的量究竟是什么呢? [/vip2]
还记得以前学过的比例尺吗?在地图上经常见到。因为地面实际的距离实在是太大了,我们不可能按1比1画出地图,所以我们要将实际距离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这样,
比例尺 = 图上距离 : 实际距离。

而在研究化学问题的时候我们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微观粒子实在是太小小了,这样会导致测量一个粒子的质量、体积造成很大的困难【测量困难】,而它们的数目又特别特别多,给数字表示上面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表示困难】。

首先,我们解决测量困难的问题:

一个粒子测量困难怎么办呢?我们抓“一大把”测量不就好了吗?那到底要抓多少呢?人们约定,采用原子C12中所含的微粒数作为这“一大把”的具体数值,它的数量是6.02*(10^23),我们将这个数值用符号NA表示。这样我们就解决了测量困难的问题啦。

那么接着,表示困难怎么解决呢?

这还不简单,我们采用类似比例尺的思路来借助NA来衡量其它物质的微粒数不就好啦?

于是我们有了一个新的比例尺:

比例尺(缩放系数) = 缩放后的微粒数 : 实际微粒数

为了方便表示,我们为按比例尺缩放后的微粒数提供一个单位,叫做摩尔(mol),同时规定这个缩放后的微粒数叫我们所要研究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所以所谓的物质的量,实际上就是物质的实际微粒数在经过比例尺缩放后的,缩放的微粒数

这样,我们只要能够测量出这“一大把”微粒数(1mol)物质的质量,那么按照比例尺缩放回去,物质的实际的质量不也就知道了吗?

实际上伟大的科学家大大都帮我们测量到啦!

打开化学课本的元素周期表,里面的元素对应的相对原子质量,其实就是经过我们的“比例尺”将实际质量缩放后而得到,也就是1mol的物质的质量。

所以我们的可爱的课本上有这样的说法:1mol的物质的质量,在以克为单位的时候,数值上和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相等。所谓的“相对”,实际上就是相对C12的微粒数,也就是相对NA——我们的“比例尺”,缩放得到滴。

接着气体的体积相对于固态物质而言的测量要简单的多,因为气体内部的微粒间隔大,体积实际上不受具体物质类型的影响,只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所以科学家们测得在0摄氏度,101千帕的标准大气压下,1mol(NA数量)的气体所具有的体积是22.4升,我们将它称为“气体摩尔体积”。还有在25摄氏度,101千帕的大气压下,1mol的气体所具有的体积是24.8升。记作:22.4L/mol和24.8L/mol。

关于浓度,用类似的思路理解应该也不困难滴。

[vip3]比例性质的应用[/vip3] 由等比定理,我们有 物质的实际质量 + 物质的实际体积 物质的摩尔质量 + 物质的摩尔体积 = NA 根据合分比定理,我们有 (物质的实际质量 + 物质的摩尔质量) ÷ (物质的摩尔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 = (物质的实际体积 + 物质的摩尔体积) ÷ (物质的实际体积 - 物质的摩尔体积) 类似还可以推导一些,或许它们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是利用方程的思想,可以帮我们再解题的时候简化一些步骤哦。 [vip1]关于弧度和圆[/vip1] 参考@惊蛰_ 的回答就好啦

回复

0%
站点地图友情链接:
喵宅苑
喵空间社区程序
喵宅苑 静态版
宅喵RPG地图编辑器
络合兔
Lanzainc
技术宅
小五四博客
莉可POI
Mithril.js
枫の主题社
Project1
午后少年
机智库
七濑胡桃
xiuno
幻想の日常
魂研社
Nothentai
0xffff
欲望之花
泽泽社长
淀粉月刊
HA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