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伟】:长春市诺亚心驿咨询公司首席治疗师,国际沙盘游戏学会专业会员,美国艺术治疗师学会注册艺术治疗师。李洪伟老师从2000年开始研究绘画分析和色彩治疗,从2007年开始在中国本土推广艺术治疗,在北京、青岛、济南、广州、上海开了十几期"绘画分析与色彩治疗101"培训课程。 【吴迪】:注册艺术治疗师(CAAT),国际心理咨询师。专业研究色彩治疗,色彩心理咨询,曾跟随日本色彩大师宫崎道子学习色彩艺术和色彩心理。天生对颜色敏感,赋有一双发现的眼睛,研发了色彩心理咨询应用体系,并结合色彩营养学、服饰搭配学给予个案全方位的身心整合指导。致力于身心疗愈的研究与推广,让更多人获得身心健康。
《心理画:绘画心理分析图典》能看到你的潜意识,是中国第一部图典形式的绘画心理分析书。图文对照,操作性极强。图例均以大量真实中国案例为基础,所有释义均符合中国人的心理特点。通过房子画、树画、人物画,来了解自己和他人隐藏的内心,整合色彩心理学和绘画心理学。 《心理画:绘画心理分析图典》是中国第一部图典形式的绘画心理分析著作,图文对照,方便查找,可操作性极强。本书图例均以大量真实中国案例为基础,所有释义均符合中国人的心理特点。 绘画是把人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以图像化的形式表达出来的一种方法,它是表达我们潜意识的直接工具,因为人们在画画时,会把自己的性格倾向、心理需要、心理问题投射到图画中。通过绘画分析我们可以确定一个人的情绪和人格特征、内部心理现实,而且还能看出绘画者的人生经历。 早在18世纪,欧洲的医生就开始把病人绘画作为一种诊断精神疾病的方法来使用,现代绘画心理分析已经成为艺术治疗的一种最重要的技术。 《心理画:绘画心理分析图典》在传统的线条绘画心理分析技术之上,开创了色彩分析技术,在技术和理论上都进行了创新。
【图典使用说明】/001 【上编 图典】 第一章 房部--房子图 第二章 树部--树木人格图 第三章 人部--人物画 第四章 画面整体分析 第五章 常见附加物 第六章 色彩部--色彩的心理含义 【下编 应用指南】 一、家庭问题/161 二、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165 三、婚姻情感问题/173 四、人力资源测评/178 五、监狱--服刑人员心理评估/185 【高级编 色彩的象征与意义】 色彩如何反映心理/193 参考书目/236 色彩案例分析/239 【附录】 绘画心理分析的三角模型/245 为什么可以从图画中看出我们的内心/247 绘画心理分析发展简史/250 【后 记】/259 【学员感言】/261

【内容简介】 短裙、丝袜、一把好乳、娇颜美态处处流动在上海这个花花世界里,刘天心心念念当初未曾下手成功的初恋之遗憾,开始了新新恋恋的各种情感——或者说是际遇。 世界上其实有两个刘天,一个纯洁的,一个小妖当道的。 纯洁的刘天,看重所谓的感情感觉感受感动。 小妖当道时,刘天是个纯粹的下半身动物。 男人究竟是个什么东西?男人——你自己知道吗?女人——你想知道吗? 阅读《无所适从的荷尔蒙》,将核查你的身份证年龄 【编辑推荐】 男人身体里的小妖精 女人——看清男人的思维,认准男人的情感 男人——回忆曾经和窥探现实的自我 【作者介绍】 王千马,青年新生态作家,批评家,杂志主编。主编国内首部关注当下年轻人生存困境及精神特质的《无法独活——致喂大的年轻人》。出版长篇小说《媒体这个圈》《她比时尚寂寞》。 【本内容已隐藏,回复后刷新可见哦】
作者简介: 斯蒂芬·G·吉利根,于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吉利根博士作为国际公认的艾瑞克森学派的权威催眠治疗师,他长期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组织催眠培训。此外,他还在加州圣地亚哥进行私人门诊治疗。吉利根博士还发表了很多关于情感、学习和催眠的论文。出版的中文书籍有:《挑战挫败:成功的领导者如何从挫败中反弹》《不同的声音:心理学理论与妇女发展》《爱的勇气》《艾瑞克森催眠治疗理论》。 图书信息: 翻 译:王峻 等 出版时间: 2007-10-1 字 数: 332000 版 次: 1 印刷时间: 2007/10/01 纸 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催眠的治疗用途的书籍。它主要是为治疗师而写,虽然其他健康专业人士也会从中受益。基于与艾瑞克森博士的长期密切合作,本书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种治疗师如何通过与来访者合作来解决问题的感觉。 本书的丰要前提假设是,催眠是描述体验如何被生成的极佳模型。催眠被定义为一系列体验式专注的交互序列,该序列将产生一种改变的意识状态,在其中自我表达开始自发发生(即,没有意识的干预)。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那样,这种自然方法使来访者不仅体验到“失去控制”的症状,而且体验到公用语言所描述的治疗性催眠状态;因此,问题取向就成了已经见效的自然的“催眠诱导”取向(cfRitterman,1983)。用相同的语言描述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就允许了催眠诱导和其他治疗性沟通直接从来访者采用的“问题诱导”演变过来。通过这种方式,艾瑞克森学派从业者正是使用来访者保持有限现实的这种模式,来扩展出多种可能性。 该观点的另一个主要前提假设是,体验的价值主要决定于其情境。例如,一个年轻的女性来访者抱怨说,数月来每当她闭上眼睛试图放松≥下时,她就会看到热情的“眼睛”。这双眼睛是脱离实体的(即,与脸或身体夯离开的),一直盯着她,直到她睁开眼睛并重新适应现实。这位女士越来越感到被上述体验所困扰,所以才来寻求治疗帮助。 下载链接: 密码:ae1c 【本内容已隐藏,回复后刷新可见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艾瑞克森的催眠理论 第二章 催眠体验 第三章 艾瑞克森学派催眠治疗的一般理论 第四章 合作策略 第五章 为治疗性催眠创造情境 第六章 产生治疗性催眠的联想策略 第七章 混乱技术——减弱意识作用 第八章 平衡联想和分离策略:催眠诱导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我们抵御谣言惟一可靠的方法就是对所有道听途说的描述持普遍怀疑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