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那公子
闲扯一下、、、时间匣子论

本帖最后由 刹那公子 于 2012-8-1 20:38 编辑

新人手打、、、求围观、、、

话说大家知道时间匣子是什么东西麽?大家觉得时间的概念又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做一个假设。

在此假设中,时间与空间在巨大的压力下可能会在压力集中区的某自身引力足够大的物体周围(强引力范围为内)产生一个不直接与外界相连的空间,拥有独立的时间、空间坐标。如果存在巨大的质量和压力,就会因重力作用使时间产生匣子效应,如果说时间坐标是一条线,匣子则是完全脱离了这根线,它就像一个被时光潮汐推到岸边的漂流瓶。比如,假设匣子里发生的事件有30分钟,不管有多少生命和物质,分别从时间坐标的任何一点进入匣子,都会共同经历这30分钟。而且匣子里的时间不是沙漏,仅可以流逝一次,当它发生了30分钟的事件之后,匣子就会彻底分解在黑洞中。那些从不同通道进入匣子里的生命和物质,如果在30分钟之内还找不到逃脱的办法,就会和匣子一同永远消失,若在匣子中死亡或损毁,也将无法回归真实。

其中还有个悖论推想,同一个人永远不会在匣子中遇见自己。

可能有人会问“在时间匣子里发生的事件,有可能改变早已出现过的事实吗?”我只能说应该不可能,因为时间匣子也是事实的一部分。即如“宿命论”——并不是出现了“原因”才会产生“结果”,而是结果造就了复杂的原因。没有结果的原因不能称为原因,正是由于结果的存在,才会使前边发生的事件成为原因。因果之间的关系就像一株参天大树,注定成为事实的结果是根,原因则是枝杈纵横交错的茂密树冠。事先掌握了结果的人,就能洞悉命运的规律。

一句搞笑的话“时间这种东西,别说是在匣子里,就算是装进棺材,它也……不可能停止不动。”这句话也说明时间是不可能停止的。我们所认为的时间停止其实并不是时间停止。它只能算是一种物态静止。我们对时间的概念比较模糊,但是也知道如果没有“事件”发生,就不会有“时间”存在,因此“时间”并不是某种具体的物质,也根本不会有“时间”静止不动这种情况出现,除非天地重新归于混沌。

“时间”不可能静止,如果“时间”不再流逝,那应该是“分子”意义上的停止,甚至连“光线”都会消失,人体也不可能再有任何感知和思维,所以只要“空间”仍然持续存在,“时间”就不会凝固。“匣子”完全脱离时间坐标,其内部的时间自成体系。如果更准确的形容,“匣子”应该是从时间坐标的各个点中,被不确定因素扭曲在一起的“事件”。“匣子”本身就像是一个没有底的沙漏,从中流逝掉的沙子则不再具有方向性和可逆性,它们将甄灭在黑洞里,永远不复存在。所以,在时间匣子里遇到的一切,不属于以前也不属于未来。时间匣子里所有的物体和被卷进时间匣子的东西都是同时经历着正在匣子中发生的“现在”。不过各自进入匣子的通道不同,所经历事件的物理速度也不同。比如版主被卷入时间匣子中一架即将要坠毁的飞机中。对版主本人来说时间流逝了几个小时,但对飞机而言,也许仅仅是它坠毁前几秒钟的一个瞬间。

而此时,又被卷入匣子的路人A和路人B先后经过森林探险和海底探险因为匣子的原因与版主相遇了。而他们本身都是一个个相对独立存在的“事件”,它们分别是“版主飞机事件、路人A森林探险事件、路人B海底探险事件”。这三个本该独立存在的事件,却在匣子中被“统一力”扭曲成了螺旋形的一个事件,因此无论路人A和B是死在森林和海底中还是成功的脱险亦或是其他种种,都会落在处于坠毁过程中的飞机上。空间的常规概念在“匣子”里已经不适用了。

而匣子是需要只是存在于飞机这个载体之上,如果飞机继续受到损坏,匣子也会消失。这两个人的结果你们懂得、、、(因为版主是匣子的通道,所以没有他匣子是不能形成的。也就是说版主不需要掌握匣子的逃生方法,他也可以活得好好地。)

“时间”像是一条平静的河,但离开了河道,也许就是大海狂啸般的惊涛骇浪,谁都无法预测那汹涌的暗流里存在着什么,“匣子”里的时间已经流逝到尽头了,谁也无法预测下面的事情。

可现在一想,这其中又涉及一个悖论原则——一个人绝不可能遇到另一个真实的自己。因此前两种结果也许并不成立,作为几个相对独立的事件,在“匣子”内部被扭曲到了一起,但每个事件都拥有自身的质量和重力,比如活着的版主,就永远不可能在路人A或B所处的时间坐标内出现,版主根本没有提前掌握逃离“匣子”的方法,但他本身就是“通道”,正因为他活着逃出生天的“结果”早已存在,所以一切复杂的逻辑和原因,都是基于这个“结果”才会形成。

还有一些猜想我就不说了,大家可以自己去思考。现在尽情的扯吧。(还有版主不要头顶冒怨气啊!)

我超爱傲娇123
让咱想起了箱子里的猫的物理假设
展开Biu

让咱想起了箱子里的猫的物理假设~~~~是死的又是活的,这种问题是出来让人纠结的,咱是不会在乎的说(咱很在乎!!!

[查看全文]
我不帅
我首先想知道楼主对时间的观念
展开Biu

我首先想知道楼主对时间的观念(为毛总是想到唯物唯心啊?)……假如一片空间内所有东西都停止运动,那么可否认为在这片区域内时间是停止的(无意义也行),在我看来不是因为时间的流动而物质运动,而是因为物质的运动才出现了时间的概念

[查看全文]
绯夜如
Ekino
刹那公子
展开Biu

刹那公子 发表于 2012-8-2 12:05

想检验你先准备能制造大范围磁暴的东西吧、、、

一般项目立项前都需要可行性分析…………太高深的理论也许会听不懂,但若能提供一整套若干年内可行的实验方案并能提出其中激动人心的地方,才有可能说服政府给你投资,工程师帮你干活。即使如此,你还必须给出一整套Work Break Structure以确定你的前期原理验证性实验有足够的资金可以运行且有足够的说服力。不然为啥要折腾去搞大范围磁暴装置而不是球状闪电生成装置呢?不过话虽如此,我还是很欣赏有创造力的楼主的,不过现实总是残酷的~

[查看全文]
ID:L1
刹那公子
展开Biu

刹那公子 发表于 2012-8-2 11:59

那就不一定了,毕竟这个假说还有很多死角。

我不懂乱扯的

[查看全文]
刹那公子
叉鱼哥哥
展开Biu

叉鱼哥哥 发表于 2012-8-2 21:16

窝也不叽道【摇头

#7109!

[查看全文]
叉鱼哥哥
刹那公子
展开Biu

刹那公子 发表于 2012-8-2 11:56

那这是什么、、、

窝也不叽道【摇头!20~

[查看全文]
刹那公子
闲谈好长啊
展开Biu

Ekino 发表于 2012-8-2 10:12

闲谈好长啊…………有啥可以检验可以观测可以做实验的推论么?

想检验你先准备能制造大范围磁暴的东西吧、、、

[查看全文]
查看更多
小随
【每日一点物理学】之万有引力定律

本帖最后由 浑狱弥 于 2013-2-2 16:28 编辑

打字好辛苦阿QAQ

牛哥又来了!!!今天讲的是万有引力定律 大家都懂的 就略微补充一点

今天偷懒打的内容略少 明天讲能量守恒一定会好好干的!@@9!!

万有引力定律是艾萨克•牛顿在1687年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上发表的。

任意两个质点通过连心线方向上的力相互吸引。该引力的大小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就是平方反比定律。

随后牛顿又大胆推广,提出了适用于宇宙任何物体的万有引力理论。任何物体所施加的引力都与其质量成正比,且该引力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因此,任何物体之间均存在引力。只是质量太小,不明显。

如果进一步观察,就会发现地球表面的局部重力存在着大小上的细微差异。不同的大山和岩石密度不同,他们附近的重力大小也会有所改变。因此,通过重力计就可以了解地形地表的结构。考古学家有时候也通过这种办法来定位被掩埋在地下的建筑。

万有引力定律是解释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引力的定律。是物体(质点)间由于它们的引力质量而引起的相互吸引力所遵循的规律。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是17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

番外!海王星也是因为万有引力定律才被发现的。好好谢谢人家! 【泥垢

因为在十九世纪初,天文学家们发现天王星并不是沿着简单的轨道行进的,好像受到了其他天体的影响。基于牛顿定律,有了许多假设。直到1846年,海王星才被真正发现。海王星的质量是地球的17倍!!

@NateSilver nata你有没有这些类似内容的题目阿 我不会出题@@13!!

阿诺 我把这些章节编一个总集放在地研总版上咯?

小随
万有引力是第一个被发现和成功解释的自然界的
展开Biu

hcl 发表于 2012-8-1 21:15

万有引力是第一个被发现和成功解释的自然界的作用力,而且由万有引力及万有引力定律对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极 ...

QAQ 具体的字母代表的是什么量阿

[查看全文]
hcl
本帖最后由
展开Biu

本帖最后由 hcl 于 2012-8-3 22:25 编辑

万有引力是第一个被发现和成功解释的自然界的作用力,而且由万有引力及万有引力定律对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总之请记住这个伟大的公式[tex]F=\frac{Gm_{1}m_{2}}{r^{2}}[/tex]

G:引力常量

m1,m2:分别为两个天体的质量

r:天体等效质心距离

[查看全文]
chenmingjia09
[可耻伸手]涉猎力学和结构学的一道题目= =

本帖最后由 浑狱弥 于 2013-2-2 16:10 编辑

安如磐石

A、要求:

要求参赛队员使用统一尺寸的积木,搭建一个稳定的积木结构,并在这个结构的最顶部放置一个统一定制的几何体,然后在结构的最低层逐个撤出积木,使这个积木结构尽可保持它的稳定性。

B、限制:

l、只能使用规定的木质积木,尺寸为:长6厘米、宽1厘米、高2厘米,数量50块;

2、积木结构只可搭接摆放,不可使用任何形式的粘接;

3、单体积木之间的接触面积不得超过6平方厘米;

4、两个面积超过12平方厘米单体积木面与面之间距离不得小于1厘米;

5、搭建完成后的积木结构顶端与支撑架之间搭置一个标有队籍名称的装置,除标志牌尺寸按要求外其它不限,但质量不得小于30克;

6、撤出积木时可以使用辅助工具,但不可以任何理由人为接触结构。

C、比赛:

1、必须按抽签顺序进行比赛;

2、整个比赛时间(包括准备、搭建、撤出时间)8分钟;

3、参赛队由三名队员组成,比赛时辅导教师不得进入赛场。

4、在比赛的任意时间,由一名或几名队员进行题意解说。

7、每一层积木摆放的数量不限,结构高度必须在6厘米以上;

8、积木结构搭建完成后,队员自己计算出结构的高度并报请裁判员审核;

9、高度审核通过后,将搭载体一端搭放于积木结构顶端,另一端搭放于可调节高度的平台支撑架上,如图;

6、撤出积木时可以使用辅助工具,但不可以任何理由人为接触结构。

C、比赛:

1、必须按抽签顺序进行比赛;

2、整个比赛时间(包括准备、搭建、撤出时间)8分钟;

3、参赛队由三名队员组成,比赛时辅导教师不得进入赛场。

4、在比赛的任意时间,由一名或几名队员进行题意解说。

7、每一层积木摆放的数量不限,结构高度必须在6厘米以上;

8、积木结构搭建完成后,队员自己计算出结构的高度并报请裁判员审核;

9、高度审核通过后,将搭载体一端搭放于积木结构顶端,另一端搭放于可调节高度的平台支撑架上

10、经裁判认定合格后方可进行积木撤出,但撤出的第一块积木必须是在第一层;

11、第一块积木撤出后,此后撤出积木的层数自定,但积木必须是一块一块地撤出;

12、撤出积木时,其它积木同时掉落的不计分,但比赛继续;

13、在每一块积木撤出后,整体结构必须稳定保持三秒钟以上方可有效;

14、遇到下列情况时将终止比赛:

(1)、积木结构整体坍塌(包括人为原因);

(2)、积木结构顶端的搭载体掉落。

D、计分:

1、积木结构的最终高度为基数,每次撤出积木为积分;

2、在摆放积木的桌面上划有正方形区域线

3、区域的尺寸和系数如下:

①边长15cm,系数1.0;

②边长20cm,系数0.9;

③边长25cm,系数0.8;

④边长30cm,系数0.7;

⑤边长35cm,系数0.6;

⑥边长35cm以外,系数0.5;

4、结构高度×积木积分×区域系数+提议解说+标志牌+服饰=总得分;

5、以总得分的高低排列名次,高分为先。

QAQ无图抱歉@125#

帮个忙啊XD

这小子姓丁
摩擦减小就能做到了
展开Biu

摩擦减小就能做到了

[查看全文]
我超爱傲娇123
其实这东西理论上是可以的
展开Biu

其实这东西理论上是可以的,但是,只是理论上啊,这尼玛不是坑爹吗!!!

[查看全文]
娃娃。
母上单位的
展开Biu

chenmingjia09 发表于 2012-8-5 00:18

母上单位的= =

好吧。。继续刚八爹

[查看全文]
娃娃。
母上单位的
展开Biu

chenmingjia09 发表于 2012-8-5 00:18

母上单位的= =

好吧。。继续刚八爹

[查看全文]
chenmingjia09
你还去问了单位的
展开Biu

娃娃。 发表于 2012-8-2 16:08

你还去问了单位的= =

母上单位的= =

[查看全文]
娃娃。
单位一群结构力学技术宅都跪了
展开Biu

chenmingjia09 发表于 2012-8-1 21:41

单位一群结构力学技术宅都跪了…

你还去问了单位的= =

[查看全文]
Ekino
目测真要动手算的话会是个大工程
展开Biu

目测真要动手算的话会是个大工程…………

[查看全文]
chenmingjia09
真心给跪了
展开Biu

娃娃。 发表于 2012-8-1 11:19

OTL真心给跪了

单位一群结构力学技术宅都跪了…

[查看全文]
查看更多
小随
【每日一点物理学】之牛顿力学

本帖最后由 浑狱弥 于 2013-2-2 14:49 编辑

yo!对不起今天回来很晚了 但还是整理了一章 我觉得今天内容比昨天简单是大家初中就学过的 牛顿运动定律 经典力学哟! 忘记了的同学们可以看看 这里说的比较肤浅啦 如果已经学过的大家就不用费时间看了~

相信牛顿就不用我介绍了吧= =基本都知道 不知道的给我面壁去!!!!!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表述一:任何一个物体在不受外力或受平衡力的作用时(Fnet=0),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原来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的性质,原来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运动的性质,因此我们称物体具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表述二:当质点距离其他质点足够远时,这个质点就作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状态。

即: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无关。

质量越大,克服惯性做功越大;质量越小,克服惯性做功越小。

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加速度表示一定时间内速度的变化 例:速度每秒加快1m/s记作a=1m/s

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质量较大的物体加速起来所需要力大于质量较轻的物体。代数表达形式是:F=ma 则又带出两个可以相互转化的式子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详见牛顿第三运动定律) 表达式:F=-F'

利用这三大定律(以及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就可以解决所有物体的运动问题,无论是落下的橡子还是打出的子弹。有了这三个方程,牛顿就能信心十足的驾驶摩托车加速开上死亡之墙。对于牛顿定律,你有多少信心呢?第一定律假设摩托车驾驶者想以恒定的速度在某个方向上保持行进。但是,如果要让摩托车不断作圆周运动,就需要一个约束力不断地调整摩托车的方向。在本例中,这个力就是轨道通过车轮对摩托车施加的力。需要的力等于摩托车与驾驶者的质量之和与加速度的乘积。然后,第三定律解释了在其反作用力形成后,摩托车队轨道所施加的压力。正是这个力使得自行车特技演员能够粘在倾斜的墙面上。

时至今日,要描述驾车快速通过或者撞击弯道时所涉及的力,牛顿定律也足够了。但是,牛顿定律不能解决接近光速的物体和极小的物体的运动。这些极端情形需要借助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NateSilver nata帮忙发糖QAQ发现自己的帖子发不了啊

laibaqinmeixu
苦逼的物理系路过
展开Biu

苦逼的物理系路过#7053!

[查看全文]
ぃ野花のAriosモ
ぃ野花のAriosモ回复给帖子:347644
展开Biu

小随 发表于 2012-7-30 22:18

@3*一起么

[查看全文]
小随
我去面壁了
展开Biu

ぃ野花のAriosモ 发表于 2012-7-30 21:53

恩,我去面壁了

@@22!!

[查看全文]
ぃ野花のAriosモ
我去面壁了
展开Biu

小随 发表于 2012-7-30 21:41

早!

@3*恩,我去面壁了

[查看全文]
小随
小随回复给帖子:347644
展开Biu

ぃ野花のAriosモ 发表于 2012-7-30 21:39

@26*早!

[查看全文]
ぃ野花のAriosモ
ぃ野花のAriosモ回复给帖子:347644
展开Biu

小随 发表于 2012-7-30 21:29

@4*早

[查看全文]
小随
应该说那种极端状况改变了物体的性质吧
展开Biu

yzm249341129 发表于 2012-7-29 19:22

应该说那种极端状况改变了物体的性质吧。。。

大概。。吧 因为这些情况就是这么设定的

[查看全文]
小随
小随回复给帖子:347644
展开Biu

ぃ野花のAriosモ 发表于 2012-7-28 22:19

牛哥

@98#

[查看全文]
查看更多
Naの私人ATM
【教程】DIY斯特林发动机

本帖最后由 浑狱弥 于 2013-2-2 00:45 编辑

从 Stirling Engine 的原理与结构来看,它有几项颇具优势的特点:

1.、其使用外部热源,因此只要是能够产生热,皆可用来做为推动的能源,

所以并不仅限于可燃烧的燃料。而由于内燃机常令人诟病其排放的废气,会产环境污染的问题,

因此能够使用地热、太阳能等自然的能源来运作StirlingEngine,显然在此方面是具有优势的。

斯特林发动机原理

  2.、虽然Stirling Engine 常被归类于外燃机,但实际上,只要能够产生温差,

就能够成为运作的能源,因此使用低温流体,如乾冰、或冰水,同样可使Stirling Engine 进行运作。

3.、由于Stirling Engine 外部热源与工作气体(Working gas)是分开的,因

此没有燃烧废弃物堆积于内部的问题,使用的润滑油周期较持久。

4、由于热源位于外部,因此在调整控制上,比内燃机容易得多。

5、 热源的提供是连续性的,较不会有燃料燃烧不全的情形。

6、比起其他引擎,它的构造很简单,不需要阀门,也没有化油器等机构。

7、运作的温度与压力比起蒸气引擎或内燃式引擎要低且安全的多,因此引擎强度与重量不需要很要求很高。

8、没有燃烧爆炸的作用,运作也很安静,没有剧烈的震动。

以上就是 Stirling Engine 的发展优势。然而,既然Stirling Engine 具有优势,但为何当初它并没有成为普遍的动力系统?显然它仍然有一些问题有待克服或替代方案:

斯特林发动机原理

  1、无法避免热源对热室的侵蚀。毕竟高温差使得其运作效率提高,但也相对的会使活塞机构产生高温或低温侵蚀性的影响,引响运作寿命。

2、虽然在低温差可以运作,但要在低温差下产生大量的动能时,引擎的体积就会很巨大。

3、高低温差的控制很困难,尤其取决于引擎的隔热包装技术。如果无法有效控制,会徒增能源的散逸,减低效率。

4、刚开始Stirling Engine 无法迅速运转,它必须经过一段“暖机时间”。

5、要改变它的能量输出等级是很难的,它无法像内燃机一样用燃油多寡直接去控制动力的大小。

6. 最好的工作气体是使用氢等分子量小的气体,但这些气体不易保存。

所以,以上的这些特性与问题,造成了 Stirling Engine 发展的兴衰。

尽管如此,Stirling Engine 仍被利用在进行乾淨、环保的长时期稳定运作的电力生产与低温冷冻上。

制作过程:

本内容已隐藏,回复后刷新可见哦

  注意事项:

  

虽然,本次制作的 Stirling Engine 教具结构简单,但整个史特灵引擎制作

  的关键,就在曲轴与活塞,因此有几点影响制作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点要注意:

  1. 气体交换室(试管)的密闭性要高,尽量不要有漏气现象。

  2. 曲轴角度要呈90 度,移气活塞的相位角要比活塞提前90 度。

  3. 移气活塞的铜棒管接合处,要尽量能滑顺,但又不能有大量漏气现象,

  挑选铜管与铜棒时,公差要配合好。

  4. 曲轴旋转的流畅度是关键,这个部份需要的精密度较高,尽量能以模

  具或电动工具製作。

  5. 连结曲轴的冰棒棍要尽量平行推动,不要有分向力量减低推动。

  6. 光碟片的目的是要增加其旋转惯性,如惯性不足,可用小夹子夹住光

  碟片来调整。

豆奶开怀
顺便顶一下
展开Biu

顺便顶一下

[查看全文]
豆奶开怀
看起来很厉害的样子
展开Biu

看起来很厉害的样子

[查看全文]
鲛消透
这很技术宅
展开Biu

可以,这很技术宅

[查看全文]
鲛消透
巫木
学习学习下
展开Biu

学习学习下,资料分享感谢

[查看全文]
virus458649
这个看起来就好棒
展开Biu

wow,这个看起来就好棒

[查看全文]
352242948
路过看看
展开Biu

路过看看23333333333

[查看全文]
demoa
不明觉厉啊
展开Biu

不明觉厉啊

[查看全文]
查看更多
hcl
中微子新振荡测量揭秘:每天数据量310GB

以中国为主导的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近日对外宣布,在大亚湾中微子实验中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并测量到其振荡几率。这标志着人类在破解宇宙中“反物质之谜”的路上迈出重要一步。据记者了解,在此次大亚湾中微子实验中,上海交通大学刘江来中微子团队承担着刻度系统的安装、调试、取数和物理分析工作,也就是设计一把“刻度尺”,帮助测量出新的中微子振荡几率,从而为这一世界性成果做出了关键性贡献。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主任、粒子物理宇宙学研究所所长季向东教授告诉记者:“大亚湾实验发现了电子中微子振荡的新模式,这种模式的发现对了解为什么物质多于反物质,解释太阳系中元素的丰度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我们所观察到的宇宙中,物质占主要地位,为什么如此,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大亚湾实验的结果为此打开了一扇门。”

通过光的多少反推中微子能量

刘江来说,中微子在探测器中反应时会放出一定量的光,因此可通过观测光的量的多少来确定中微子的能量。“中微子能量越高,反应得到的光就越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倍数关系。”

在此次实验中,上海交大承担的任务,就是把这之间的转换关系搞清楚,以通过观测到的光的多少来精确地反推出中微子的能量。

刘江来打了一个比方,测量就是制定一种标准,比如测量长度时要有一把事先校对好的尺子,测量重量时要有几个事先已知重量的砝码。同样,刻度系统就是把几种已知能量的放射源放入探测器,以此得到几种不同能量与观测到的光的量之间的转换关系。

为所有数据“验明正身”

刘江来团队独立开发了监控数据质量的实时监控软件、监控网站以及数据库,承担了大亚湾实验数据质量筛选的主要任务。

他介绍,大亚湾实验采用国际先进的全电子学设计,实验数据每隔十几分钟都会由计算机自动记录,压缩成单个文件,并传送到中科院计算中心和美国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计算中心,每天的数据量是310GB。

由于实验过程中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会产生部分干扰数据,这些数据如果混入最后的数据分析中,会严重影响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有些干扰数据值班人员可以发现,如实验设备的高压异常,有些他们无法直接发现,如大亚湾反应堆异常对实验的影响、宇宙射线短期异常等。

“每天310GB的数据文件,每一个都要经过层层筛选,以确保最后的数据分析能顺利进行。可以说,我们就是所有数据文件的质监部门。”刘江来表示。

不放过0.1%的疑似信号

刻度系统是实现实验能量精确测量的关键之一,但研究人员经仔细研究发现,刻度系统所使用的放射源即使在完全受保护的情况下,也会在探测器中产生少量假的疑似中微子信号,这部分信号大约占不到0.1%。

刘江来团队计算了这部分疑似信号量,并成为大亚湾合作组最后公布的官方数据。同时,该团队还独立计算了宇宙射线带来的部分疑似信号,很好地验证了合作组其他成员的分析结果。

为减少误差,该团队对中子探测效率也作了细致的研究。据刘江来介绍,由于中微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极微弱,不易直接测量。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的手段是利用中微子与探测器内的质子反应,产生中子和正电子;通过探测中子和正电子来间接测量中微子。因此,中子探测效率的精确测量直接关系到中微子探测的准确性,是整个实验的误差控制当中的重要环节。

记者了解到,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上海市科委对刘江来团队的大亚湾研究做出了重要支持。在上海市科委的支持下,上海交大成立了上海市粒子物理和宇宙学重点实验室,致力于微观和宏观世界最前沿的科学研究。刘江来的中微子团队就是实验室的若干研究团队之一。类似中微子这样的国际重大科学前沿问题的研究团队还有暗物质、宇宙起源和发展、黑洞等。“这些研究都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内有新的重大突破。”季向东说。

《科技日报》

hcl
[视频]3分钟看尽月球的演变

新闻来源:煎蛋

为了庆祝在轨1,000天,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 Lunar Reconnaissance Orbiter)团队放出了两个精彩的视频。这个史诗般的蒙太奇带领你从月球形成之初到南极的形成再到后期重轰炸期( Late Heavy Bombardment)等历史瞬间,但这个视频唯一偷懒的地方在于没有展现月球形成的过程,也没有解释从离我们较近的月球表面到较远的高原地带不同地貌的形成过程,不过影像还是很精彩的。

后期重轰炸期

[media=x,500,375]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fe5yIZ1ZY-0/?resourceId=0_06_02_99[/media]

[media=x,500,375]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wOt4rBaU-O4/?resourceId=0_06_02_99[/media]

hcl
德科学家发现虫洞 欲造“银河地铁”穿越时空

据国外媒体报道,来自德国的物理学家小组通过计算发现“虫洞”并不是科幻片的专属,在不需要输入任何负能量的情况下可建立时空“虫洞”。来自德国奥尔登堡大学布克哈德·克雷豪斯(Burkhard Kleihaus)博士认为:打开宇宙中的虫洞甚至不需要正能量,这意味着虫洞可以不依赖于任何物质完成开启,可从“虚空”中诞生。我们可以通过“虫洞”实现时空旅行,瞬间出现在冥王星附近或者距离我们数百万光年的仙女座大星系。

探索虫洞的奥秘是实现星际旅行的一个途径

此前研究人员认为没有人可以靠近虫洞,更不用说穿过虫洞了,因为虫洞非常不稳定,需要负能量的介入才能打开,而负能量是否存在却又是一个大问题。这一发现激起了诱人的研究前景,既然虫洞的产生并不需要正能量和负能量的介入,而是从虚无中诞生,因此我们可以检测宇宙空间中是否有虫洞存在。比我们先进的外星文明应该掌握了通过虫洞在星系间穿梭的庞大“银河地铁”系统,而我们人类在发现宇宙中的虫洞后也可以将其作为通过其他宇宙的通道。

宇宙中高级文明或具有使虫洞持续开放的技术

关于虫洞的奥秘第一次出现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物理学家在对爱因斯坦方程的史瓦西解研究时发现了可连接遥远时空的神秘通道。相对论中提及了通过负能量维持时空中隐藏的翘曲,通常在质量较大的星系或者恒星周围才可出现。在1916年,爱因斯坦在公布出版了他的方程后不久,奥地利的物理学家路德维希弗拉姆(Ludwig Flamm)也预测到了在宇宙中存在的“时空管道”。

但是,爱因斯坦对虫洞的研究做出详细解答是在与另一个物理学家纳森罗森(Nathan Rosen)的合作中。1935年,他们共同构思了一个由两个黑洞通过一条时空隧道连接的时空穿梭概念,而这类虫洞如果用于时空旅行,那么需要保证其中一个黑洞有着特殊的时空结构,以维持时空大门的持续打开。传统意义上的黑洞具有强大的引力场,任何物质一旦超过事件视界就会被恐怖的引力束缚。在爱因斯坦- 罗森桥(虫洞)形成的时空通道上,黑洞扮演着重要作用并作为通道的一端。

爱因斯坦与罗森推出的“虫洞”构想看似出于一个纯粹意义上好奇心的原因是他们还有一个不可思议的目的。比如,在平行宇宙中存在一个神秘的通道连接着我们的宇宙与另外一个宇宙,被连接上的那个宇宙却也拥有着自己的恒星、星系和行星。尽管今天的宇宙学理论家只认为只有一个宇宙存在,但是在爱因斯坦与罗森提出虫洞的时代却并不是这样,那时候的理论家认为宇宙是可无限想象的。

科学家所发现的两种类型虫洞

幸运的是,在广义相对论中允许另一种类型的虫洞存在。1955年,美国物理学家约翰·惠勒的研究表明在我们的宇宙中存在一个可以快速连接两个时空区域的通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星际旅行。他将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虫洞”赋予了存在与两个黑洞之间的时空通道。但问题是惠勒的虫洞与爱因斯坦罗森桥都存在相同的缺陷,那就是它们都不稳定。典型的案例为:发送单个光子通过这类虫洞的入口,一旦光子接触时立刻会触发形成事件视界,于是看似开放的虫洞就被封锁了。

更加怪异的是,美国行星天文学家卡尔·萨根的研究结果显示,虫洞是一个可移动的时空区域。因此在他出版的科幻小说中将其赋予了在银河系间快速运输的通道。卡尔·萨根就这个问题询问了位于帕萨迪纳的加州理工学院宇宙理论学家基普·索恩(Kip Thorne),他却认为虫洞可能是个骗局。但在1987年,他的两位研究生迈克尔·莫里斯(Michael Morris)与乌里耶特塞韦尔(Uri Yertsever)计算出创建虫洞所需要条件,发现在负能量的帮助下可以维持虫洞的开放,如果存在足够多的负能量,将会形成排斥引力场而打开虫洞大门。

虫洞连接宇宙中两处时空的原理图

负能量并不是一个可笑的想法,真空中两块平行金属板之间就会出现负能量,即会产生比外面真空中还要少的能量。这是因为正常的真空中如同波浪滚滚的大海,形成波浪远不适合两块平行金属板之间的空隙,因此金属板之间的能量就会比外面来得更低。但科学家们计算表面,用真空负能量来维持索恩-莫里斯-耶特塞韦尔虫洞的开放所需要的负能量相当于银河系中所有恒星花一年的时间聚集,这显然是太不可思议了。

直到目前,物理学家想出了一个方法可绕过这些困难:基于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所推倒的虫洞模式,然而事实上不太可能如此,因为该理论在黑洞的核心处是失效的,这个情况与在宇宙大爆炸产生时间起始点上一样,都是失效的。而量子论很好描述了原子等微观世界,但它与广义相对论并不兼容。

银河系的近邻:仙女座大星系

1921年,物理学家西奥多·卡鲁扎(Kaluza)与奥斯卡·克莱因(Oskar Klein)受到爱因斯坦理论的启发,将广义相对论发展到五维的时空,将电磁力与引力统一到这个时空中。但最近弦理论家认为宇宙中所谓的四种基本力都可以用10纬的时空加以解释。至关重要的是,如果时空的纬度超过了四维,那么虫洞的开放将基本不可能存在,除非有足够的负能量进行支撑。在2002年,莫斯科引力与基本计量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基里尔布龙尼科夫(Kirill Bronnikov)与韩国科学家提出了不需要外来物质进行维持的虫洞模型。

据位于法国格勒诺布尔亚原子物理学和宇宙学研究所科学家奥雷利安·巴鲁(Aurélien Barrau)介绍:通过负能量支持的虫洞想法更有可能,没有外部物质支持的虫洞显然是非常投机的想法。基里尔布龙尼科夫却认为不依赖任何物质以维持的虫洞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其可能是最适合的理论,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理论在宇宙空间中寻找这样的虫洞,比如空间望远镜在扫描恒星周围时空并触及到一个虫洞时,我们就会发现视场中的虫洞会突然变化,毕竟虫洞是另外一个宇宙的窗口,具有不同于所在宇宙的特征。

科学家怀疑半人马座A中的黑洞可能是一个虫洞

据科学家们计算,巨大的漩涡式虫洞比较难以观测到,它们隐藏于宇宙气体和尘埃中,非常类似于黑洞,比如半人马座A中的黑洞甚至就是一个虫洞,我们银河系中央的黑洞也可能是虫洞,最新的观测显示黑洞周围形成炙热的物质吸积圆盘发生强烈的X射线,这些特征与虫洞类似,如果半人马座A是一个黑洞,我们应该会观测到气体在穿过事件视界之后,X射线突然消失,而且再也不会出现;反之如果半人马座A是一个虫洞的入口,那宇宙气体在穿过其中后依然会出现X射线,因为虫洞不存在事件视界。

因此,从各种时空理论推倒出的虫洞理论中,比如爱因斯坦-高斯-博内特理论,都存在不同的虫洞解决方案连接我们宇宙中的不同部分,这类虫洞将为未来 “外星地铁”系统的开辟前景。届时我们银河系中的星际地铁可能会比较拥挤,因为恒星之间的相互间隔仅数光年。也许在某个时刻还可以建立其连接银河系与仙女星系的地铁通道。(文/新浪科技)

hechuang
在我有生之年能旅行否
展开Biu

在我有生之年能旅行否?

[查看全文]
a48821547
a48821547回复给帖子:343270
展开Biu

$96$给力。。赞一个

[查看全文]
Tinder
brillian.Z
卖药郎吆喝道
虫洞可能连接的是宇宙中的这个点到那个点
展开Biu

虫洞可能连接的是宇宙中的这个点到那个点

也有可能连接的是这个宇宙到那个宇宙……

[查看全文]
hominbaby
图片看不到
展开Biu

图片看不到!!!

其实看不太懂~~~

科普了~

[查看全文]
634046820
长见识了的说
展开Biu

长见识了的说`20`

[查看全文]
十三阁主人
我记得霍金做过一个实验
展开Biu

这个。。。我记得霍金做过一个实验,貌似是给未来的人留下请柬,约定见面时间,最后没人来。。。。仿佛。。。

[查看全文]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