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阿洛的狐狸 于 2012-12-19 16:43 编辑
我想在这里说孤独应该有很多共鸣,所以我就说了。
我想在技术宅文史哲思会有很多人都会认同一个观点:人类的孤独是绝对的。
就像EVA中说的,因为AT力场的缘故,每个人的心灵都被分割了。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思想,不同的形貌,所以这种孤独是绝对的。就像人的身体只可以接触,而不能互相交融一样,人的精神也是一样,只能寻找到表层的共鸣,却永远无法完全走入对方的内心,完全理解对方的想法。
无论两个人如何亲密无间,那心灵的距离都是无法突破的。
以上所说,应该有很多人都想到过,我就不卖弄什么了。
下面,我想问问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是如此?人类为什么会如此孤独?
1、为什么?
我经过思考,终于似乎想明白了。
那就是:因为人类本身就是这样一种会感到孤独的生物。
这句话好像是废话。但是我们可以想一想,除了人类,其他生物会感到孤独吗?
我觉得好像没听说过。为什么没听说过?因为其他生物没法表达。
与其说没法表达,不如说,他们根本不会有这样的想法怎么去表达。
我开始考虑到,其实人类的本质就是拥有了一种对自我的认识能力。
人能够认识到自我,认识到自己与其他人类是不同的个体,认识到自我是一个独特的所在。
而动物不能。动物只能认识到自己是哪一种生物,却无法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群体中的一员。
打个比方来说过,小孩子淘气去捅了马蜂窝,结果可想而知,一群马蜂玩命地去蛰他。
为什么会这样,明明蛰到了,马蜂就死了。如果求生是本能,为什么会这样?
那就是因为马蜂没有自己会死亡这样的意识。
马蜂只能认识到马蜂的群体要有家,要繁衍。却不能认识到我是众多马蜂中的独特的一员,蛰了他我将失去生命。
再比如说,蚂蚁的社会如此有秩序,如此各司其职,一切都心甘情愿围着蚁后。
那是因为,他们的脑袋就只能认识到自己是属于蚂蚁这个族群这样而已,无法知道我是这族群里的工蚁还是兵蚁。
不知道这两个例子准确不准确,毕竟我没具体专研过动物行为学。
我只想说明,人类与动物是不同的,人类既能认识到自己是人类,必须肩负起种族延续的重任,也能认识到自己是全体人类中一个独特的个体,生命是属于自己的。
正是基于此,人类才会感到孤独。孤独才成了人类的基本属性。
2、人类的情感
孤独延伸出来,就是情感了。
基于上文所述,我觉得人类对自我的认识是进化的产物,人类突然出现自我意识,其实这与为了族群的利益牺牲自己的那种群体意识是冲突的。人类成了一种矛盾的生物,既要为种族延续负责,又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人类的很多矛盾就如此展开,又要做社会的螺丝钉,又执着于自己不切实际的梦想。所以某种层度上讲,孤独,这种情绪成了人类最大的敌人。人类想要回归群体,却又无法容忍群体对于自己个性的掠夺。所以建立小部分人的一种社会关系就诞生了,在这个群体中彼此尊重,彼此认同。其中,联系小群体中人类的神奇力量被称作“爱”。
为了战胜孤独,人类从本能中继承了“爱”。
“爱”其实只是生物为维持族群繁衍的一种互帮互助的本能。到了人类这里,就赋予了新的意义——战胜孤独。
归根揭底,所谓的“爱”只是人类之间相互利用来逃避孤独的工具。与己无关的“爱”是不存在的。人类获得感情(或爱)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先天的血缘,一种是后天的巧合。前者的获得得天独厚,最为容易。动物也有哺育幼崽的繁衍本能,到人这里,与人性中最本质的对孤独的恐惧结合,血缘成了一种最好的先天的可以连结几个人、连结一个群体的纽带,这就是所谓的“亲情”。人类逃避孤独,最根本的方法是寻求认同,而同血缘之中能找到认同的是少数。所以后天的巧合也成为了人类逃避孤独的好方式。在无数的巧合中,总会有几个巧合会如此巧合地与己愿相符,这种没有血缘关系而仅仅围绕某种认同得意维系的足以逃避孤独的群体关系,就是所谓的“友情”。
最后,我们渴望的爱情不过也是生物繁衍的本能,人类逃避孤独的群体性矛盾又赋予了爱情新的定义,那就是与一个固定的人在漫长的一生中一起逃避孤独。
原来人类的感情就是如此,寻找认同而已,说什么为了别人的话,其实不过是为了维系自身不孤独的借口。不得不令人悲哀。
我今天就说到这里了,对于孤独,应该还可以想到更多,欢迎补充和交流。
最后,也许有人感到害怕,但是楼主想说呢,孤独自人类诞生就一直伴随我们,只是这个真理无人发现而已。在不知道的时候,我们一直在矛盾地生活和抗争着,而如今知道了,也无需感到恐怖,只是继续重复一样矛盾的生活而已。只是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路,为自己存活,摒弃寻找认同的做法,可以减少很多痛苦的。佛家让我们抛弃自我,我想大可不必,我们可以抛弃他人,当然这并不是要我们一切随自己的性子,杀人放火,我的意思是,不对他人怀有善意,也绝不能有恶意。自己活着的意思,不是只为了自己活着,而是,不为他人活着。
再次感谢看完的各位。楼主十分想听听你们怎么看。
楼下的,你怎么看?
——————————————————我是分割线,以下是进一步说明——————————————————
我针对其评论对孤独、自我意识、群体意识、孤独与社会发展的矛盾的进一步说明放在下面。
首先,我所说的孤独,是一种生存状态,并不单纯是感受。这样一种生存状态是因为我们的身心并不相连,诚然动物也是如此。所以说动物也是孤独的,这个没什么说的。但是,孤独之所以成为孤独,是因为我们能够意识到我们的孤独。如果脱离了我们的意识去谈孤独,那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没有不被感知到的孤独,即使有,那么感知都感知不到还谈什么呢?参照奥卡姆剃刀原则,把它剃掉。所以,对于动物的孤独感,我的意思是,动物,不管是高级还是低级,对于动物有没有自我意识,我查了一下,据说只有黑猩猩和人类拥有自我意识。有自我意识就会察觉到自我,察觉到自我的孤独。狗也好,牛也好,他们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但是没有自我意识不代表他们不能学习,但是他们的学习是机械的。比如说狗算数,研究表明其实狗根本不是在算数,只是一种条件反射,它停止叫声似乎是因为注意到了主人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因为人类在听到正确答案后脸上会发生细微的变化,狗狗发现后,就停止了叫声。猿猴或者海豚,大脑更加发达,但是,也不能达到人类所拥有的智能,他们不会思考到自己的孤独,那么谈他们的孤独,也是人类附加给他们的,并不是他们自发的认识,所以这个我们来谈,毫无意义。
其二,关于马蜂还是蚂蚁的这个问题,你完全误会曲解了我的意思。刚才我已经提到了什么“自我意识”,我现在就具体说说我是如何定义这个东西的。
如果你问我动物有没有意识,我会说,有,只是他们只有群体意识,没有自我意识。那么什么是群体意识,什么又是自我意识呢?现在我来解释一下。
所谓的群体意识,指的是生物的一种意识,能够认识到自己是什么物种,归属于哪一个族群,比如说狗见到陌生的狗就会叫,见到人就跑,是因为它知道它是狗,见到同类要捍卫自己的领地,见到人它也知道,这家伙很厉害,狗打不过人。一山不容二虎啊,都是这个道理。是生物,高级一点的,有大脑的,神经系统发达的像昆虫和脊椎动物应该都有这种群体意识。至于低等动物,我就不知道了。
而所谓的自我意识,是相对于群体意识而言。人类和黑猩猩,不仅能认识到自己属于这个族群,而且能认识到,自己是这个群体里独特的一员,也就是知道“我”这个概念。最典型的实验就是在镜子面前,狗会觉得里面是另一条狗,而黑猩猩却知道那里面就是它自己。人类就更不用说了。我们都知道,我们是阿洛,是阿突,是ALEX,而不是别人。
了解了这两个概念,现在我来说说我举马蜂和蚂蚁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马蜂,因为群体意识使然,它的认识中,并没有自己的概念,所以才会舍命护巢,因为你也说了,这是在保护族群。他并不是具有为了族群牺牲自己的精神,而是它只能认识到族群,认识不到自己,自然想不到“我”会死,它想到的,仅仅是“我的族群”会死。蚂蚁,我说的也是一个意思,蚂蚁能够认识到自己归属于蚂蚁这个族群,但并不知道自己,我在《关于》一文中的措辞的确不严谨,蚂蚁不是并不能认识到自己是工蚁还是兵蚁,是他们认识不到自己是工蚁中独一无二的一员。至于你所说的信息交流,我想,这也是基于他们族群利益的事情,并不能说明他们的自我意识,在我看来,昆虫是不会意识到自我的,至于他们交流的是什么,我想动物行为学家只能认识到他们是在确认是否是同一族群和食物的来源,不能作为他们会说”你好,干嘛去呀“的理由。我举这两个例子,其实是因为真社会性动物和人类社会的比较最为鲜明。人类在社会中会有各种抱怨,而蜜蜂蚂蚁这样的真社会性动物不会。按照我的这个说法解释,原因就是因为,我们不仅仅只有群体意识,更重要的还有自我意识,所以才会对自我的一些遭遇耿耿为怀,为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而努力拼搏等等。蚂蚁和蜜蜂,因为不能认识到自己是社会中独立的一员,所以这个社会才会那么稳定。
最后,第三点,我的观点是,人类能认识到自己的孤独,与社会意识的整齐划一是矛盾的。社会的要求就是各司其职维持宗族延续,像蚂蚁一样,而人,因为有了自我意识,不同的人所在的不同的阶层才会不断变化,不断折腾。这才有了战争、国家、阶级、不同的社会制度。试想,如果我们都能顺从地在某位”王“的统治下安生过日子,我想,社会生产力绝对会大幅提高,把每一类人束缚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中,这样的社会才是最稳定的。柏拉图是这么说的,霍布斯也有这个意思,古代很多政治家都想这样建立一个稳健的社会,但是,他们都失败了,就是因为人类的自我意识,是追求个人自由的,是社会要求无法束缚住的。所以我说这里面有矛盾。
————————————————————我还是卖萌的分割线————————————————————
最后,狐狸君我再次非常感谢各位把此贴挖出来,又一次讨论,还帮我把这帖子弄成了HIT,我很高兴地说,也是欢迎大家多说点什么。对于动物的观点,一直被喷。有人问我,你不是动物你怎么知道动物没有自我意识,我也没法回答,所以我只能反问一句,可是你也不是动物啊?
这里再声明一句:我没有任何贬低动物的意思,我这里重在讲的还是人类的孤独,动物即使有孤独,也不是吾辈能够感知的,感知不到的东西,还谈它干什么呢?我只是提供给大家一种思路,人本质是孤独的,所以也可以孤独地活下去,所以,追不到妹子的,怀才不遇的,可以看开点,我们自己的才能为什么非要让他人认可?自己足够强大,评价标准在于自己,不在他人的评价。就这样,走你!
嗯~ o(* ̄▽ ̄*)o 这么理解也未尝不可啦
好啦,的确从人类的角度去评判动物是带有主观性的,我只是为了说明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才做了一个对比。
然后我想说我指出的孤独的来源。就像你说的,孤独就是因为我们有所想嘛,能够想到孤独这一词才体会到了自己的孤独。所以对于孤独,主语永远都是我。所以,我们要体会孤独,必须要有对自我的认识,如果没有对自我的认识就不会意识到自己的孤独了。所以我才说,孤独来自于自我意识。
至于情感嘛,你说的很好啦,我也甚是赞同,我的意思其实和你差不多,只是表述上不同。我是个悲观主义者,而你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悲观地认为我们再去试图了解对方也永远无法了解透彻,所以与其这样还不如就享受自己的孤独罢;而你乐观地认为即使步伐理解,那么就多理解一些是一些,总比完全不理解要好多了。
[查看全文]
关于孤独,首先我想说不管是群体意识还是个人意识,其本质都是意识,对于我来说,意识就是一些对外来物或者自身行为的一些思考与疑问。作为一个个体,我们能观察到的大多数就是人类或者是其他生物的一些行为,但是这种行为背后有种多重的解释,比如一个人杀了另一个人,这种原因可能是恨,也可能是爱,还有可能是误杀,或是其他的一些奇怪的缘由,所以我觉得人不能通过生物的一些行为来推断他们到底有没有个体意识,我们也不能知道他们到底孤不孤独,有些学家直接就说只有人类才有思想什么的,我真的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因为我们人类接受信息与传递信息的方式可能与其他生物的方式不一样,而且我们也不一定能感受到其他生物的信息,但是说不定如果人类的大脑利用率达到了100%,我们读取这个世界可能就更方便了,进而也许会知道现在我们完全不知道的事情
所以孤独可能不是人类的专利,但是我们会切实的感受到孤独,这与意识无关,孤独一直在那,你会为它感到难过,感到胸闷,就算没有意识,你的身体还是会有所反应,只有当你开始思考为什么自己有某种行为的时候,想了很多原因并且排除了很多,结果指向了孤独这一个词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自己原来是孤独的,所以当有人和你在一起的时候,你的所思所想不在孤独这,而是在其他的某些地方,这时候你就不会想到自己是孤独的,当爱情来临的时候,你的想法全部落在另一个人身上,更加不会让自己觉得孤独,,所以基本上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就不会让自己感受到孤独的摧残
但是人毋庸置疑是孤独的个体,但是这又怎么样呢,正因为孤独,我们才会有想要靠近他人的想法,才会试着去理解他人,就算不是非常非常的理解又有什么关系,我们这种想要理解想要帮助想要在一起的心情以及互相帮助互相靠近互相接受的行为已经足够我们温暖的度过一生的光阴了,人与人之间有摩擦有交流这正代表这我们的相互碰撞,所以说孤独不是一定要战胜的东西,战胜了还是改变不了你仍是一个人,其他人还是不能完全理解你的事实,与其时刻提醒着自己是孤独的,还不如多出去走走,晒晒太阳,享受有好事有坏事的人生
[查看全文]
最近刚好在思考这个问题 从孤独感延伸出来而得来的思考 楼主腻害~ 大学生活里经常会被教育 初入大学生活感到孤独是正常的 此时的孤独是行走在拥挤校园里穿越人群更倍感自己不属于任何归属 就只是单薄一人 大一时时常有孤独感 也不是没有朋友 但就是交流难以融入 这时候就更加清醒意识到自己是孤独的一个个体 当时怎么过去的也忘记了 战胜孤独感的确是我们成长必须做好的课题 动物大多没有自我意识往往是群族意识占领主要位置 也因此没有孤独感? anyway我们不是动物学家这个难以说清 假如他们没有孤独感难以意识到自己是单独的个体 那么这也算是我们进化而来的一幸运了 亲情 友情 楼主的解释 啧啧 挺不错~ 或许是我们一代一代进化写进DNA的密匙 动物如此 我们也是如此 他们群族性 我们也是以家为单位只和人交谈 这样看来我们也有群族性 只不过动物DNA密匙天性使得他们为了生存必得在一起而大部分忘了自我意识 离群者必被淘汰 我们的DNA密匙更加进化的高级一点 不仅仅为了生存 还有更深层次的感情存在 有了难以更换的纽带联系 大概也就是楼主想的 驱逐孤独感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