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mdtmd
[宗教]意识是咩啊?(六)

对大多数哲学家来说,“意识”这个词意味着心灵与世界的关系。而对于宗教来说,它经常意味着心灵与上帝之间的关系,高层次的意识是长存的(神、佛、上帝)。例如印度教的奎师那意识,是一个用来表示一个崇拜者与奎师那神意识之间的密切联系的词。

宗教或精神研究者给意识的分类。理查德·比克区分了三种意识:简单的、身体的意识,为许多动物拥有;自我意识(意识的存在意识),只有人类拥有(此处有误,镜子实验表明多种动物具有自我意识);宇宙意识(宇宙中的生命意识和秩序),只有开明的人拥有。还可以举出更多的例子。精神方法中最彻底的要算肯恩·威尔伯,他比较了西方和东方思考心灵的方式。他将意识描述为普通意识谱的一端,越走向深入其意识层次越高。

唯心主义者(澄清:并不是所有的宗教都是唯心主义)认为意识体现在心灵和更深的真理之间的关系,这种更深的真理被认为比物理的世界更根本。如何把握更深的真理,实现更高层次的意识呢?靠的是修行(或者其他一些行为)。

对唯心主义论证的复述的尝试:

1.感受进入思维,思维构建概念,概念形成认识。

1.1概念是由思维追问感受的来源而构建的。

1.2因果能力是先天的,猫会追滚来的毛线球,我会探寻谁扔的。

2.所谓的世界仅仅是我心中的一堆概念组成的网。

3.“我”也是我构建的概念。姑且把前我称为概念我,后我称为本质我。

3.1当问“我是谁”的时候,得到的回答是概念我。

3.2当问“我是谁”的时候,希望了解的是本质我。

4.世界内在于本质我,本质我无所依靠。

5.内在于我的世界虽然很有规律,但概念我生存其中却找不出任何的意义。

5.1世界是运动的、有限的,相对的,其中的所谓存在是短暂的。

5.2概念我生存其中堕入“欲望-追求-满足”这个轮回。

5.3本质我扮演着概念我,在其中寻找存在的意义(永恒、无限、绝对)。

5.4然而这如何可能?

6.我不需思考就能直接感受到我的意识。

下面这些很难。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佛说: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终极的道理无法娓娓道来,本质必须抛弃名。因而不可说。所以下面这些文字在唯心主义看来,必然是错的,在唯物主义看来,是不可理喻的。

7.感受在没有被概念化之前,是直觉。(名)

7.1疼痛,意识与疼痛同质,此时为直觉。(你忽然一惊,跳了起来)

7.2疼痛进入思维,将其命名为疼痛,此时为概念。(认识到被板砖拍得很疼)

8.直觉即意义,意义即本质。

9.认为直觉存在的时候,那被认为存在着的,已然是概念。

10.无法认知的被概念化之前的东西,称之为不可知物(上帝、佛、真主等)。(非名而名之)

11.直觉不可知物,则意识与不可知物同质。(进入“更高层次”)

12.此时的我为本质我。此时的感受不可名(概念)。

13.这种能力要通过锻炼才能获得。(坐禅、修道、苦行、冥想等)

nmdtmd
灼热的喵子
展开Biu

灼热的喵子 发表于 2013-2-22 20:21

其实有一点点疑问啊

一:不知道关于提问的语法问题在这些陈述中有无讨论价值

二:以上唯心理论似乎建立在主 ...

谢谢您的疑问。#om

一、没有理解“提问的语法问题”是什么。姑且认为您指的是语言哲学吧。作为语言哲学的门外汉,唯一浏览过的是国产某专家关于维特根斯坦的一本书。(我认为)维特根斯坦似乎认为“语言的归语言,不可说的就不说”。反正他的《逻辑哲学论》把形而上学毁了。比如他说:

“4.003 历来对于哲学问题所写的大多数命题和问题,不是假的,而是无意义的。因此,这类问题根本就不能得到回答,我们只能确定它们的无意义性。哲学家们的大多数命题和问题,都是由于我们不懂我们的语言逻辑而产生的。

“5.6 我语言的界限就是我世界的界限。

“5.61 逻辑充满世界:世界的界限也是逻辑的界限。

“5.63 我是我的世界。

“5.632 主体不属于世界,而是世界的一个界限。

“6.5 如果答案不能表达,问题也就不能表达。如果能提出问题,问题也就可以解决。”

“意识是咩啊?”这种形而上学的屁话是毫无意义的。

“6.54 任何了解我的人终究要认识到我的命题是无意义的。这些例题只是他用来攀登的阶梯,当他超越了这些阶梯之后,他必须抛弃这个梯子。他必须超越这些命题,然后才正确地看这个世界。”

“意识是咩啊?”这个问题是在冲击语言的界限,虽然毫无意义,但是这些屁话毕竟体现了我们对于世界的好奇。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认为日常语言的用法比“逻辑语言”复杂的多,即使如此,也不要幻想语言能够解释世界,“我们必须只考虑日常思维的对象而不走上歧路,幻想我们应当去描述极端微妙的东西。”意识这个词与其他任何词一样平凡,在日常运用中张显着所有的答案;不要去追求什么本质,因为没有和“意识”这个词语相连的本质。连本质这个词也没有什么背后的东西与之相连,所以连这句话也不可说。

OK,如果上面的废话够算讨论价值的话,就这样吧。

二、才疏学浅,根据您的提示,抛弃主客二分试试:

前提先放在这:量子论包括很多假说,因为预设了一些貌似公理或者不可证的东西,目前仍然是假说。

哥本哈根解释:世界和宇宙不过是一组波,不存在所谓经典意义上的物质。但是当意识观察时,对象的波函数就在瞬间坍缩,组成对象的所有基本粒子就按照波函数所决定的概率进行排列,组成宏观意义上的物体,但当人一转头,看不见这个物体了,则这个物体的所有基本粒子又变成了波。

多世界解释:对于孤立系统,其维度为6的粒子数次方?,概率决定的所有现象都发生了,只不过是发生在不同的世界里。但当意识观察时,因为我们的观测行为为系统引入了数不清的基本粒子,系统与观察者组成新的系统维度上升,所有概率所决定的世界在这个多维空间互相正交垂直,只剩下确定的而不是叠加的概率来决定系统发生了什么。

不知道我的描述是否正确,但大致应该是这样,世界的状态由我们的意识决定,我们不去观察,甚至不存在世界这回事(用奥卡姆剃刀剃掉不观察时的确定的状态)。

在这个意义上,没有客观这回事(客观是多余的假设),一切因意识而存在。

三、本质我是否是概念我的总和?

本质我是不可描述的,描述固然不对,甚至连取“本质我”这个名字也是错的。

概念我的总和是什么,我不知道。

早上吃饭的桌子,中午包饺子的桌子,晚上放剩菜的桌子,磕破了我的腿的桌子他们能加么?结果是什么?我无法回答。

宏观与微观从未统一。宏观是微观的简单加总么?好像也不能这么说。懒一下,就先不说罢#pm

四、后半部分本身就是错的,无论从那个角度看,因为不可说。

[查看全文]
喵喵喵喵喵丶
其实有一点点疑问啊
展开Biu

其实有一点点疑问啊

一:不知道关于提问的语法问题在这些陈述中有无讨论价值

二:以上唯心理论似乎建立在主客二分的基础上。量子力学的出现使得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区分变得暧昧,而现代哲学也在从各种方面想要脱离近代哲学的主客二分法,那么在以上两点的基础上,意识是否是另一番模样?

然后是一些细节部分的问题

三:本质我是否是概念我的总和。譬如马克思对于人的定义之一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以类似的思考方式来想一下,作为父亲的我,作为儿子的我,作为丈夫的我……所有的我加起来,是否等于本质的我?

四:后半部分的推理论述中关于最高存在的那部分——

康德纯批里貌似写道过,传统逻辑的推理形式是三段式,每个三段式都蕴涵一个理性的最高概念作为其统摄原则,比如,选言三段式指向的是一个自身不再是部分的整体,即“上帝”的概念,这是一个先验的理念,实际上并不存在。从这一点来看10,似乎可以用语法习惯上的理由来解释。

====

胡言乱语一通,如有冒犯,请见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