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没有人听过wordpress,它是一种使用 PHP语言和 MySQL数据库开发的开源、免费的 Blog(博客,网站)引擎,用户可以在支持 PHP 和 MySQL 数据库的服务器上建立自己的Blog,开什么网站都可以。WordPress 是一个功能非常强大的博客系统,插件众多,易于扩充功能。安装和使用都非常方便。 WordPress 已经成为主流的 Blog 搭建平台。有许多第三方开发的免费模板,安装方式简单易用。不过要做一个自己的模板,则需要你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比如你至少要懂的HTML代码、CSS、PHP等相关知识。
WordPress 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博客系统,是一款开源的PHP软件。因为使用者众多,所以WordPress社区非常活跃,有丰富的插件模板资源。使用WordPress可以快速搭建独立的博客网站。 不仅仅是一个博客程序,也是一个优秀的小型CMS,很多非博客网站也是用WordPress搭建的。
[查看全文]
大家都知道mentohust(不知道去撞豆腐吧)吧,以前用它代替锐捷可以开多网卡啦神马神马的,可是学校服务端现在加开md5验证了,验证客户端完整性,现在修改客户端和mentohust代替的方法都会显示“使用非法客户端”。。。。然后、、。。。然后就黑了。。。。
不过实际上,有这样一个办法,就是先打开锐捷认证成功,再用mentihust认证,这样二者都能成功,然后用任务管理器kill掉8021x那个进程就行了,亲测,已经仨小时了,我这虚拟机加无线加自带路由一共开了5个网卡呢一点事没有。注意,mentohust要设置成不使用自定义数据包,切记啊
顺便说一下,哈士奇我是西安电子可以大学南校区的,锐捷4.60,多网卡成功,校园网绑定ip绑定mac开md5认证
mentohusttool以及使用说明.zip(207.1KB)
[查看全文]
本帖最后由 lipotes 于 2012-10-31 14:09 编辑
大家写Blog都不容易呀,辛辛苦苦的写了N长时间,一位鸟人都木有~ #6t
在这里就提供给大家一个Blog展示以及链接交换平台,
把自己的Blog按照格式发布出来~
要求只要不是无意义的内容就行了(想必你也不会放出来 = = )
来吧,骚年们~ 秀出来吧~
格式要求如下:
Blog名称:Blog地址:
Blog主旨:例如 生活随笔,信息分享,生活图片,旅游日志等等
Blog宣传语:
是否换链:
好啦,就这样了,有什么遗漏的希望大家提醒我补充,
按照格式来哦,不做会有惩罚的~
是否会有奖励 = = 待我询问后给出答案~ #48t
不会建设博客的看我的签名.
[查看全文]
本帖最后由 轻舟过 于 2012-10-22 15:55 编辑
作者: 阮一峰
日期: 2012年10月 3日
大部分网站,都要求用户登录。
常见的做法,是让用户注册一个账户。
这种做法并不让人满意。
对于用户来说,每个网站必须记住一个密码,非常麻烦;对于开发者来说,必须承担保护密码的责任,一旦密码泄漏,对网站的业务和信誉都是巨大打击。
所以,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设想"无密码登录"(password-less login)。这对用户和网站,都将是极大的减负。
本文先回顾"无密码登录"的几种常见做法,然后探讨一种最简单的实现。
一、OpenID
OpenID是最早提出的一种无密码登录。
它的设想是这样的:互联网上每一个网址(URL),都指向一个独一无二的网页,这说明网址具有唯一性。因此,可以用网址来标识用户。
所以,使用OpenID的网站,不要求用户输入"用户名",而要求用户输入一个代表其身份的网址。然后,向该网址进行求证,如果得到证实,就允许用户登录,从而实现"无密码登录"。
OpenID有两个很大的缺点:一是需要服务器端支持,二是使用网址表示身份,违背直觉,普通用户难以理解。因此,始终无法得到推广。
二、第三方账户
OpenID的实质,是让第三方网站认证用户身份。那么很显然,这等同于用户在第三方网站登录。
因此,可以直接告诉用户,使用第三方帐号登录(前提是对方支持OpenID)。
这样做的优点是比较直观,用户容易接受;缺点是自身的业务,从此多多少少要依赖第三方网站。比如,现在很多网站使用Facebook帐号登录,一旦Facebook出现故障,这些网站都会受到影响。
三、Persona
去年,Mozilla提出了Persona方案,号称是无密码登录的终极解决方案。
它与OpenID异曲同工。后者用网址标识用户,它用Email标识用户。用户键入Email地址以后,网站向Email服务器请求认证。
虽然这种方案还处在推广期,效果有待观察。但是,我目前不太看好它。一则,它的技术要求和流程,比OpenID更复杂,无法用一句话讲清楚;二则,它要求服务器端支持,很难想象世界上大部分Email服务器都会部署Persona代码。
四、OAuth
OAuth协议其实与"第三方帐户"是一回事。
"第三方账户"是第三方网站提供用户身份认证,属于"认证"服务(authentication);OAuth则是更进一步,第三方网站允许你直接操作它的用户数据,属于"授权"服务(authorization)。
因为涉及到用户数据的改变,所以OAuth认证比Openid认证要求更严格。通常,只有针对某个第三方网站的外部服务,才需要用到OAuth;如果只是单纯地区分用户身份,其实没必要用它。
五、Email一次性登录
上面四种登录方法,是目前主流的"无密码登录"。下面,我想介绍一种最简单的实现,它是美国程序员Ben Brown在今年7月份提出来的。
他的做法很简单。用户登录的时候,只显示一个Email地址输入框。
用户输入Email地址以后,网站就向该地址发出一封邮件,里面包含了一个登录链接。用户点击这个链接,就证明他/她确实是这个邮箱的主人,身份有效,从而实现登录。
登录链接只在一段时间内有效,但是可以通过cookie,让用户长时间处在登录状态。如果cookie失效,则重新向用户邮箱发出另一个登录链接即可。
由于整个认证过程,都通过电子邮件完成,彻底实现"无密码登录",而且操作流程很自然,易于理解。更重要的是,它使用现有的Email协议,不需要服务器端部署新的代码,具有最好的兼容性。
主要缺点是,它需要用户额外查看一次邮箱,稍显麻烦;它也不适合那种用户无法打开Email的场合,比如在朋友家中上网。因此,使用它的网站,还必须部署备用的登录方式。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是一个简单易行的好方法,以后做网站的时候,打算尝试一下。
想听听大家的意见,你觉得这种方法可行吗?
(完)
文档信息
[查看全文]
- 版权声明:自由转载-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 |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3.0
- 原文网址: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12/10/password-less_login.html
- 最后修改时间:2012年10月21日 22:21
搜索引擎优化的发展趋势
搜索引擎优化(SEO)是不断变化的。目前,有两种基本形式的搜索引擎优化。一是需要设计一个网站,所以它的各种搜索引擎排名高的。其他形式,还利用社交媒体,网络上的文章,新闻稿和链接到一个网站进行推广的。
虽然这可能是“杠杆”或“游戏”的系统,并且上升到顶部的搜索列表中,但在现在这样做变得很难。搜索引擎的动机,是能够为每次的搜索请求,提供高品质的合适的有价值内容。用一句短语概括就是:“高品质,相应的内容。”
什么是现在日益重要的,真正重要的搜索内容呢?搜索是愿意与他人分享的内容必须是足够重要的。排名高的搜索能力将成为一个功能的相关性,价值和影响。它也有利于促进社区参与度。
这一切意味着什么?首先有密切关系的和价值的内容,然后决定搜索排名,最后提供尖锐的和实质性的内容,真正选择与观众有共鸣的,才是SEO的未来。这正是一个很好的概念和执行的用户搜索的倡议是所有。搜索引擎优化的核心用户搜索过程中,将运筹帷幄,产品化和货币化,是天然的继任者今天更传统的搜索引擎优化。
用户搜索,几乎所有的基于网络的营销力度,不仅是可能达到的相关搜索中的顶级行列,但用户搜索的内容将能迅速和显着提高。通过用户搜索力网络上的内容,搜索引擎提供快速和珍贵的测定值的内容。内容居高的程度,表明其适宜性和质量。例如,如果内容的滞后,这意味着用户搜索的内容需要被重建或重置。不过,如果内容排名高,内容仍然可以是精致但很显然,它是深远的,是有意义的。
互联网技术是显着的,并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转变方式,有效地开发新的业务机会。用户搜索是企业发展的方法,是适用的,功能强大的平台无??关。因此,作为搜索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媒体转换的能力来增加有意义的值的搜索,以及成员的社交媒体平台,成为我们与客户的联系和接触的方式,更重要的是,成为一个用户搜索者的过程中。
更多SEO资讯尽在SEO教程 www.36hb.com
[查看全文]
智能手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今天,苹果仍能仅凭iPhone 获得全球手机利润的73%。苹果利润获得如此成就依靠的是什么呢?作者认为果利润神话除了产品品质外,另一个重要的核心是供应链。当手机厂商在千元智能机上苦斗之际,当手机价格不断下滑之时,苹果却靠一款手机产品,占了全球手机利润的73%。这正是苹果的可怕之处,更让对手望尘莫及。
乔布斯以一款iPhone颠覆了手机行业,改变了手机产业的未来。但苹果之所以能在利润上有此成就,除了产品品质之外,缔造苹果手机神话的另一核心要素就是苹果供应链。
在供应链领域,历来有“苹果模式”,也有所谓的苹果“高门槛”,但对所有元器件供应商而言,一入苹果名单,犹如鲤鱼跃龙门。
iPhone5刚刚发布,苹果继续其供应链上的优势,继续保持iPhone手机的高利润。据国内IC元器件分销商科通集团旗下电商科通芯城执行副总裁朱继志分析,iPhone5的利润可达35%,毛利在40%-55%之间。
揭开苹果供应链的秘密并不难,但对其他手机企业而言,这仍是一个就算了解但也难以学习的“苹果模式”。
供应链无“黑盒”的全面把控
乔布斯的强势性格,不仅体现在苹果内部的产品设计上,在供应链环节,苹果也做到了细节上的无缝把控。
一部iPhone手机包含约500个元器件,由上游200余家供应商提供。通常而言,手机在出厂前都会进行黑盒测试,也称功能测试。测试中,程序被看作一个不能打开的黑盒子。在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内部特性的情况下,对软件界面和软件功能进行测试。
与其他厂商“只要交给我符合要求的元器件即可”的思路不同,苹果在管理供应商的过程中遵循一个原则,不允许供应商对它产生任何“黑盒”,苹果必须完全控制手机生产的每道环节,在苹果看来,所有元器件对它而言,必须是“白盒”,苹果要了解每一个元器件的来源、研发、生产、测试等过程。
朱继志认为:“iPhone的成功在于采用无缝供应链,苹果公司渗透到手机上游所有元器件的开发、生产和制造的过程中,此举让苹果实现了手机技术始终领先市场两年的奇迹。”据朱继志介绍,苹果会将大量手机工程师下派到元器件工厂,共同开发。“就算富士康只是个组装工厂,但苹果仍派驻了近2000名工程师。”
对供应链的无缝把控,意味着对成本的严格审核,而这正是苹果利润的真正来源。
整体来看,苹果的供应链企业分为两类,一类是普用元器件的供应,另一类是超前市场需要研发的元器件。
采购量历来是议价的筹码,在通用元器件领域,苹果的采购量就是谈判的利器。根据市场调查公司Gartner的相关数据,2012年第一季度苹果手机销量达到 3310万台,占全球手机销量的7.9%。全年销量来看,苹果手机出货量至少在1亿部。1亿部手机的元器件采购,足以让苹果获得比其他手机厂商低的价格。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市场的变化,手机产品以及元器件的价格也日趋下降。据朱继志介绍,根据市场的变化,苹果每个季度会与元器件供应商总结上一季度的合作,并谈判新的价格。所以,苹果手机的成本每个季度都会下降,从而保证苹果手机的利润率。
苹果对自身成本的把控就是如此细致。
对另一类需要超前于市场研发的元器件,苹果除了派驻研发工程师外,对元器件厂商的要求也非常之高。在朱继志看来,“一台iPhone,实际上是苹果和上游元器件供应商一起制造出来。这条特殊的供应链模糊了设计开发和制造生产的关系,开发就是制造,制造就是开发。”
带动元器件行业发展
苹果走到今天,的确有其秘密,供应链环节就是其一。与苹果合作并不简单。
“苹果的要求太高了,而且苹果不讲情面,能做你就做,不能做我们换人。”根据保密协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苹果元器件供应商主管如此说道。苹果要求供应商保持绝对的沉默,如果发生产品泄露事件甚至会遭到财务上的惩罚。
苹果手机领先市场,苹果手机的元器件自然同样超出了供应商企业的能力。“iPhone会比其他同类智能手机领先两年,这些对元器件的供应需要我们研发,并试产。”据这位主管描述,初期既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而且良品率也很低,通常只有20%左右,“就算能被苹果认可,良品率也在80%。”
事实上,苹果与供应商之间已经建立起了一种“爱恨交加”的关系,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主任苏孟宗曾经在一家为苹果供应iPhone、iPad和Macbook相机模块的公司工作过。“苹果不会与供应商联合投资一项新技术,”苹果只会强迫供应商“必须如此”。
面对苹果如此的“刁难”,投入还很大,为何还有众多供应商响应召唤,乐此不疲?
“原因有二,一是苹果的要求虽然高,但让企业能够以领先市场的优势实现技术发展;二是苹果的采购量足够大,而且是一款产品,只要在一个产品上符合了苹果的要求,我们既有出货量上的目标实现,同时管理上反而更简单,更清晰。”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供应商主管说道。
相比之下,如果给三星供应元器件产品,三星的手机型号众多,每款产品的市场反应各不相同,三星随时调整每款产品元器件的供应,这对供应商的生产管理并不利。
有消息指称,苹果惊人的销售额,除了与产品本身的高品质有关,也与其压榨代工企业代工费不无关系。但事实并非如此。虽然不能提及具体厂商,但朱继志知道,有不少元器件供应商,从开始给苹果、三星、HTC供货,到最后变成“只给苹果一家供货”。单一产品,大量采购,供货稳定,而且技术超前,事实上,在供应商领域,能成为苹果供应商已经是元器件厂商“鲤鱼跃龙门”的法宝。甚至在资本市场,每当苹果推出新产品之际,“苹果概念”也成为部分上市元器件厂商股价大涨的原因。
毋庸置疑,能够进入苹果公司的全球供应链,意味着将有机会从苹果公司明星产品销售中,获得充足订单和稳定持续的收入。朱继志认为,苹果要求手机元器件质量标准超出行业的五倍以上,所以iPhone市场开发周期长达三年,其中两年供给元器件供应商, 慢慢“催熟”尚未普及的技术。
苹果今年初公布的一份报告,苹果在全球拥有156家官方的产品和零部件供应商,其中1/3位于台湾,另有8家中国公司上榜,包括A股中的安洁科技、环旭电子、比亚迪、歌尔声学等。
正是在苹果产业链光环的带动下,A股中“苹果概念股”一度走出一轮持续2周的行情,其中歌尔声学更是创出每股40元的历史新高。多家证券分析机构认为,iPhone和iPad耳机订单和声学零组件订单有望成为歌尔声学主要的成长动力,未来几个季度的利润有望达到90%的增长。
“苹果的供应链网络恐怕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供应链。”咨询公司Creative Strategies总裁蒂姆·巴加林说道。虽然苹果的供应链如同苹果产品一样,品质要求极高,但一旦进入“豪门”之后,因苹果的单一产品以及采购量巨大,一切也变得相对简单,相比之下,供应商们更愿意跟随苹果。
事实上,某种程度上,苹果的粉丝文化也进入到了供应商领域。毕竟与苹果合作将极大地提升厂商在业界的地位, “如果它们是苹果的供应商,那么它们就会被看做是业界一流的厂商。”
“我们只是机器上的一颗小小的螺丝,但关于苹果的事宜我们从不含糊。”这位国内供应商人士如此说道。
苹果今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的业绩依旧非常强劲。第一财季营收为463.3亿美元,同比增长73.3%。净利润则高达130.64亿美元,同期相比大幅增长118%,这一业绩大大高出华尔街预期。
苹果以一款iPhone改变了手机产业,缔造苹果神话的除了手机产品之外,还有供应链。解剖苹果手机,解剖苹果供应链都不难,但其他手机企业就是学不了。朱继志认为,苹果在产品、在供应链的把控上到了一个极致状态。这是苹果成功的根本。但“极致”二字,恰恰是其他企业都明白却完全模仿不了的原因。
“极致”,是乔布斯的追求,他也实现了。此刻,后乔布斯时代,苹果仍在沿续这一精神。极致追求,成就了苹果,也带动了供应链厂商的发展,催动行业进步。
来自http://www.cnbeta.com/articles/209538.htm
[查看全文]
本帖最后由 LiQSun 于 2013-1-13 13:26 编辑
看着乱糟糟各种元素充斥的页面,怎么看怎么觉得闹心。虽然没有办法再回到旧版了,当仍然有办法把新版的微博变得简洁一些,或者是由自己选择哪些元素留在页面,哪些元素,比如那些推荐活动啊推荐关注啊热门话题啊会员专区啊公开分组啊之类的趁早滚蛋。
使用前后对比图:
本帖最后由 hcl 于 2012-8-24 11:06 编辑
微软2号宣布WIN8 RTM编译完成,预计15号就能下载到正式的RTM版本。不得不说,WIN8是微软自图形界面诞生以来,最大的一次变革。从Windows人机交互的发展 历史来看,微软从CLI(Command-Line Interface/命令行界面)到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图形用户界面),再到今天Metro的NUI(Natural User Interface/自然用户界面),Windows的人机交互越来越直观和智能。
谈到Windows8,就一定绕不开Metro UI(可能是涉及商标权问题,微软即将为Metro UI改名)。目前Metro UI已经开始在微软的云端产品部署,可以体验的就有Outlook、人脉、微软账户等产品,预计新版SkyDrive和日历也会很快放出。相比 Android和iOS一致以图标为核心的UI理念,基于文字排版的Metro UI将内容本身放到了视觉展示的最前端,这样的设计语言可以更好、更快的让用户获取信息,但也背负了“过于激进”的骂名。
是的,不得不承认,Metro UI十分优秀,甚至可以说是UED的典范。但是,普通消费者喜欢它吗?我给出的答案是:NO!
为 什么消费者不需要WIN8?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消费者”的概念以产品周期为出发点对消费者行为进行分析,消费者行为大致会分成四大类:先锋型、实用型、保 守型和怀疑型消费者。简单来说,“新东西”能打动先锋型消费者,“好东西”能打动实用型消费者,“普及的东西”能打动保守型消费者,至于怀疑型消费者由于 总是找得出不买产品的理由,往往是企业放弃的那一部分。
至少在现在,试用过WIN8的消费者,一定都是先锋型或实用型的,这也就是目前网上对WIN8的评价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的原因:先锋型的消费者认为WIN8太棒了,全新的界面,优秀的体验,没有什么比现在更好了;而实用型消费者更多地认为WIN8是个四不像的怪物。
先 锋型消费者往往只占消费者总数的5%,所以决定WIN8好不好的人不是先锋型消费者,而是实用型消费者。决定Win8好不好卖的也不是先锋型消费者,而是 实用型消费者和保守型消费者。以我个人举例,感性上我是个先锋型消费者,我愿意尝试一切新鲜事物,并为此付费;但理智上我是个实用型消费者,作为IT从业 人员,我需要一个足够高效的工具,电脑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件玩具,还是赖以谋生的工具。
Windows8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没错,是 Metro UI!但Metro UI是“针对触摸设备设计的全新触控体验”,毫无疑问Metro UI的触摸体验很好,但仅以操作来说,Metro UI和键鼠操作实在没有半毛钱关系——呃……如果硬是要拉关系的话,好吧,键鼠也能用。
既然WIN8的诞生是因为平板而不是因为键鼠,我会认为换用WIN8的机会成本不高,而我却要为学习WIN8付出许多的时间成本,那么,我为什么要为我现有的设备换上WIN8?难道仅仅是为了尝鲜?
微 软的失误Metro和桌面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操作体系微软在Metro UI中颠覆了传统桌面经典的动作。比如单击关闭,这对于使用笔记本触摸板的用户而言非常痛苦,因为触摸板并没有足够的空间操作Metro UI的关闭程序动作(拖住程序窗口从顶部拉到底部);再比如调出“开始菜单”和切换程序,无论是使用鼠标还是触摸板,都很难准确地将光标指向能弹出菜单的 位置(屏幕四角)。
如何整合平板电脑和桌面电脑在操作上巨大的差异?在这个问题上,微软交了白卷。我觉得从体验流上来说,苹果一直把用户当傻瓜,而微软一直把用户当工程师——哦不,微软谈不上体验流,微软培养的是使用逻辑。Metro UI是很好的产品交互设计理念,但桌面软件和平板软件在操作上的巨大差异,会成为Windows8普及的巨大障碍,Windows8正走在为Metro而 Metro的路上。
说实话,作为普通消费者,Windows8会使我的认知出现混淆:如果我用的是平板电脑,我一定不需要桌面功能,因为触 控体验更好;反过来,如果我是键鼠用户,那么我同样不需要Metro UI,因为体验很糟糕。平板系统和桌面系统始终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Windows8究竟是平板系统还是桌面系统?微软并没有进行定位。 Windows8,你搞的究竟是什么?
微软从谷歌和苹果身上学会了简洁,但还是没学会减法从Metro UI上,我们看到了微软对于“简洁”的顿悟,但“简洁”并不等于做减法,微软依然没有学会做减法,从WIN8的“平板+桌面”看得出来,从Surface 的“触控+键盘”也看得出来,微软一直试着强化产品的功能。的确,Windows是工具,没有人否认这件工具质量真的很好,但好不好用却是另外一码事。
Windows8 的增量点在哪里?虽然并不看好Windows8的市场表现,但它的面世,依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就像2007年的Vista系统,它并不符合当时的市场环 境(硬件要求过高),但却推动了计算机硬件的升级,而WIN7正是吸取了Vista的教训,降低了资源消耗,从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由于用户转移成本过高,Windows8的增量点一定不在旧电脑的升级上,但Windows8可以依靠新产品(如平板电脑)的增量来提升普及率。或许,Windows8是划时代的,关键是看消费者有没有耐心等待Windows9了。
来自cnbeta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