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heir
关于这个板块的想法
展开Biu

本帖最后由 Richeir 于 2012-5-28 17:07 编辑

先把坑挖了,以后陆续填@46#

嘴唇是这么定义的:

@127#虫洞:这里是所有关于这个版块和相关主题有关的帖子的集中地(就是大杂烩交流区,各种交流),什么都可以发到这里或者进行推广。如果帖子有价值或者有分类,我们会让楼主前往相应的版块复制一个帖子内容,将此贴改为推广贴。

@28#

我虽然是新晋实习版主吧@95#

但是看到这个介绍的时候也被当头一XX@94#

对于这个每天浏览人数小于3人的板块,我表示壮大的压力无比巨大@42#

[查看全文]
Richeir
关于讲师招募啥的~
展开Biu

@119#

乐器宅和视频制作室都已经出讲师招募计划了@125#

我们也不来一发么@42#

[查看全文]
Richeir
Visual Studio娘~红框眼镜激萌!
展开Biu

来源地址:http://www.cnbeta.com/articles/189024.htm

窗边奈奈美堂姐代言 买Visual Studio 2010专业版送克劳迪娅手办

大家只记得win7娘窗边奈奈美和Sliverlight娘蓝泽光,其实日本Visual Studio也早就有二次元代言人,只是同为窗边家族的奈奈美的堂姐克劳迪娅·窗边一直非常低调,总是默默支援奈奈美。

微软现在打算拿VS娘出来晒晒了,6月29日前,只要购买Visual Studio 2010 Professional with MSDN Subscription的用户,都可以获赠高度15-20cm的克劳迪娅的限定PVC,每个都有编号,礼品将在宣传期过后的三个月开始寄送,到手将是秋 天的事了。

不过,Visual Studio 2010 Professional with MSDN 的参考价格173,250日元,升级的话是115,500日元。各位摸着良心说,谁会为了PVC买软件啊?

[查看全文]
Richeir
中国每天上千人猝死 呈现年轻化趋势
展开Biu

转自CnBeta,原文链接:http://www.cnbeta.com/articles/188756.htm

猝死,一个听起来恐惧的词,离我们究竟有多远?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死于心脏性猝死的人数近55万,平均每天有上千人猝死。猝死现象越来越频繁,并且呈现年轻化趋势,不少青壮年正值风华正茂,突然之间香销玉殒。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猝死?猝死是否真的“猝不及防”?

“不明不白的突然死亡”危及中青年

“出事那天他给我打电话,说第二天晚上喝酒,谁知道就这样没了。”罗桂兴回忆工友李某的死,感到非常突然。5月11日晚,李某途经南宁市友爱明秀路口时突然倒地,警方赶到现场后,确认李某已死亡,法医在其身上没有发现外伤。

世界卫生组织对猝死做出的定义为: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者在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猝死的时间限定在发病1小时内,特点是死亡急骤,出人意料的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因此,李某属于猝死。

罗桂兴介绍说:“我觉得他的死跟工作劳累有关。”据介绍,李某今年35岁,身形瘦小,生前在一个建筑工地打工,一天工作9个半小时,且李某有抽烟、喝酒的习惯,这些都可能构成猝死的原因。

近日,各地猝死事件频繁上演。南京某外企30岁职工,长期从事IT工作,脑力劳动强度大,一个月来连续加班,导致心肌梗塞突发致死。今年“五四”青年节,挪威游泳健将戴尔奥恩因为心脏骤停猝死。两个多月来,国际体坛先后有六名优秀运动员因为各种原因而猝死。

“以前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发病的几率高,但随着社会压力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猝死的几率逐渐向年轻人发展。”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门诊科住院医师郑晓峰说,从今年1月份以来,瑞康医院已接诊猝死案例五六十件。

猝死的原因虽然“不明不白”,但最多见的是心血管系统和脑血管系统疾病,如心肌梗死、脑出血等。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了解 到,从今年1月1日至5月15日,全自治区死于缺血性心脏病的人数达1973人,死于脑血管病的有2849人。在这些名单中,有不少“英年早逝”的中青 年。

人们不禁要问,猝死之前有没有征兆?猝死到底是哪些器官出了问题,有什么办法能预防和避免猝死的发生?

压力、不良生活方式是猝死的“元凶”

“很少有年轻人突然死亡。有些人发病是因为有家族史,如布鲁哥达的综合征,一个恶性的心率失常就可能造成猝死。然而这样的几率很少,你说他生活 习惯好,心情也不错,怎么会猝死?”郑晓峰认为,猝死一方面是因为患者有基础疾病,另一方面是因为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不正确造成的。

“年轻人猝死一般是因为生活方式不洁,喜欢烟酒、暴饮暴食、熬夜,生活压力大,工作方式比较紧张。”郑晓峰说。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理卫生科教授孙华认为,当今社会处于高压力、快节奏的环境中,一些青年人缓解压力的方式较为单一,通过酗酒或烟草的 滥用,寻求情绪上的平静或是愉悦感。而烟草和酒精的滥用对身体造成的影响较大,如导致心血管病和脑血管病,加上过度劳累,间接增加了猝死的可能。

有研究表明,抑郁症是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肌梗塞的一个独立威胁因素。“心血管问题倒退过去调查,会发现患者在心血管病出现之前,已经开始独立 的出现了一些情绪方面的问题,这部分人群比正常人患病的比例要高。”孙华认为,抑郁焦虑加速心血管病的形成,心血管病伴随着焦虑抑郁,成为猝死的一个重要 因素。

猝死虽然来得悄无声息,但是回过头思考,熬夜、加班、酗酒、暴饮暴食、抑郁……那些不经意的行为是否正一步步酝酿着悲剧?一瞬间结束的生命,与人们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有关。

中青年猝死并非“猝不及防” 劳逸结合别再透支生命

猝死看似不可预防,但从生活习惯、情绪方面作调整,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身体健康,就有可能降低猝死的发生几率。年轻的外企白领因长时间加班、应酬,导致猝死,不少人呼吁“身体是自己的,再忙再累也要注意休息,不要再透支生命”。

人力资源服务商“智联招聘”联合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对全国3万余名职场人的调查显示,职场人平均日工作时间为8.66小时,平均每天睡眠7.33小时,每周休闲时间为20.5小时。大部分职场人每周锻炼身体的时间什至不到一小时。

为了减轻压力以及避免焦虑抑郁的出现,孙华建议,首先不要把个人的成功与否捆绑在金钱、权利、地位上,应该寻找更多自我满足的地方。其次,注意 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当压力来临可以通过兴趣爱好把它抵消。此外,改善身体健康,戒烟、戒酒,低脂饮食,加强锻炼,充足睡眠,可以减少发生猝死的可能性。

北京心律失常联盟主席杨新春表示,我国每年发生心脏性猝死的人数约为54.4万,心律失常是最主要的原因,而公众对心律失常的认识水平亟待提高。“加强预防和宣传,让大家知道从哪方面做可能会减少问题的产生。”

出事小伙在滨江一家公司做软件开发,警方基本排除他杀可能

昨天早上,杭州滨江区某沿江小区,租住在这里的一个小伙子静悄悄地走了。

一起住的同事说,前一天晚上大家一起聊天的时候他还好好的。

他今年只有23岁。警方介入调查后基本排除了他杀可能。

昨天早上10点多,记者赶到这个小区时,小伙子正被抬下楼。

楼下站着几位邻居,脸上挂着惋惜。一位环卫大姐记得“小伙子长得挺好,平时人也很和气”。

小伙躺在房间里,一动不动

小伙子住在34楼。我乘坐电梯上楼,电梯门一开,就看到门口三三两两站着几个人,他们都是小伙子的同事。看得出来,大家心情都不好。看到有人上前询问,马上皱起眉头摆手拒绝,“不好意思,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想说”。

小伙子的住处大门紧闭,敲门,没人应。

一位救护人员说,120救护车到达现场大约是在早上8点多。这套房子里一共住着4个人,都在同一公司工作。小伙子当时躺在其中一个大约三四个平方米的小房间里,房间里只放着一张一米多宽的单人床,没有其他家具。

“他看上去很年轻,大约20来岁。上身赤裸着,只穿着一条内裤,躺在地上,身上没有明显伤痕。”现场救护人员事后告诉记者,他们马上对小伙子进行了简单检查,还做了心电图。可是,小伙子已经走了。

“我们检查的时候,小伙子已全身僵硬,一点体温都没有,手臂上和身上已经出现了尸斑,估计去了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救护人员说起当时的情形,重重地叹了口气。

据知情人士介绍,小伙子姓吴,温州人,在滨江一家IT公司做软件开发相关工作。小吴去年才大学毕业,和同事们一起租住在这个小区。

昨天早上上班时间到了,同事们发现小吴还没起来。去敲关着的房门,里面一点动静都没有,急了,硬打开房门一看,小吴已经躺在床边的地上,一动也不动。随后,同事们赶紧拨打电话报了警,还叫了120。

大家觉得很意外,小吴走得太突然了。“小吴之前工作、生活都挺正常的。而且公司的工作压力也不太大,基本上都能按时上下班。我们前一天晚上一起聊天的时候,他还好好的,也没喝酒。好好的人,怎么就这么没了?”同事们都想不通。

事情发生后,滨江警方介入调查,基本排除他杀的可能。

猝死年轻化趋势明显,青壮年占两三成

23岁的年轻人,之前工作生活一切正常,怎么会突然离世?尽管小伙子的确切死因目前还没有定论,不过在采访中,大家都认为,小伙子可能是猝死。

猝死的定义是:从症状出现到呼吸心跳停止发生在一小时之内的意外死亡。目前呼吸心跳骤停的抢救成功率不到20%;病人能够恢复正常生活的不到5%。

其实,年轻生命突然离去,我们报道过的已不是个例:

2011年11月22日:25岁的年轻女子在两年内经营网店做到了皇冠信誉,夜以继日工作,过度劳累导致猝死。

2010年5月19日:大学毕业才一年的建筑设计师,24岁的阳光小伙,工作很努力,来不及谈恋爱,来不及孝敬父母,来不及实现人生理想,深夜猝死。

2010年4月18日:杭州先后有两位年轻人猝死:21岁的小伙晨跑时突然倒地,再也没有醒来;22岁的小伙,在网吧里上了一小时网后,靠在椅背上,永远地睡着了。

2009年12月14日:嘉兴市秀洲区一网吧内,一名30多岁的男子玩了8小时网络游戏后,突然倒下再没起来……

据杭州市红会医院心内科副主任隋向前介绍,如今,猝死已经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猝死呈现年轻化趋势,他自己有非常明显的感受。

“2004年我刚到红会医院时,一年大约接诊三四十个猝死病人,基本都是老年人。这几年,猝死病人逐年增加,已经增加到每年100个左右。这些病人中,60岁以下的青壮年病人大约占到20~30%。”

有心脏病家族史的人,最好每年做一次体检

隋副主任说,猝死的病例90%是由于心脏病引起的,而这其中又有90%是由于冠心病引发的。

猝死年轻化,与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不良生活习惯等都有关。此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有心血管病家族史等这些“内因”也是诱发猝死的潜在危险因素。

“年轻人猝死,可能是因为患有冠心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恶性心率失常等疾病。这些疾病中,除先天性心脏病,其余几种其实都不容易被人察 觉。比如,我半年前带过一个研究生,26岁的女孩子,因为赶公交车时多跑了几步路,结果猝死了。抢救时才诊断出她有心肌病。她本身是学医的,可是对自己的 病情并不知情,这也正是猝死的可怕之处。后来她的父亲告诉医生,她妈妈就是前几年莫名其妙地‘没了’。”

猝死虽然可怕,但并非不能预防。

隋副主任说,首先是最好每年都做身体检查,特别是那些有家族病史的、父母有一方在50岁前曾经发现心脏疾病的人,应该每年都做一次身体检查。

其次,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规律,不要久坐不运动,控制好体重,特别像司机、警察、媒体从业者等经常疲劳驾驶、频繁出差的人,要尤其注意。

如果出现浑身无力、头晕、胸闷、胸痛等身体发出的报警信号一定要引起注意,不能想当然地忍一下过去就好,最好能及时就医,尽早发现隐患。(文/央视网)

吐槽:各位技术宅要好好注意生活习惯,多运动,保持饮食平衡和规律,爱死你们了,不要英年早逝啊~魂淡!

[查看全文]
Richeir
弱弱的说一句
展开Biu

能申请版主么~我最近撸管比较多,想借个理由让自己忙起来,转移一下视线,顺便给大家做点好事~

[查看全文]
Richeir
一句话~
展开Biu

@@13!!我要把青春扔在这里

[查看全文]
软软的上嘴唇
关于 Mark Zuckerberg 你所不知道的事
展开Biu

北京时间 5 月 18 日晚,Facebook 正式登陆纳斯达克挂牌交易。关于 Facebook 的历程,业界讨论已经非常充足了,但关于 Mark Zuckerberg 却还有不少有意思的故事,这里为你讲几个这位 Facebook CEO 的趣事
少年神童:受其父亲的启蒙,Mark Zuckerberg 在中学时师从于当地的著名程序员 David Newman。Newman 称 Mark 是一个神童,他非常喜欢开发电脑程序,在中学时曾经开发了一款名为 ZuckNet 的即时通讯软件,使自己家的电脑和父亲办公室的电脑可以实现通讯,这款软件虽然比较原始,但比 AOL 的 AIM 出现还早了一年。此外,在好友玩耍时,他们常常会画一些好玩的画出来,Mark 则会根据这些草图编出一个游戏来。

与一般人们印象中的计算机高手不同,Mark Zuckerberg 在编程以外的很多领域也非常优秀。高中时,他曾赢得多项科学竞赛的奖项,对古典文学也非常感兴趣,在大学入学申请中提到自己能以法语、希伯伦语、拉丁语、古希腊语读写,在大学和后来的 Facebook 内部常常喜欢朗诵和引用古典诗词。此外,他还是其高中击剑队的队长。

与华裔女友的故事:Mark Zuckerberg 与其华裔女友 Priscilla Chan 在大二的一次派对等待洗手间时相遇,在此之后他们就开始约会了… 在 2005 年离开哈佛后,Mark 一直想招聘一些哈佛的校友加入 the Facebook(Facebook 最初的名字),在哈佛的一次招聘会后 Mark 正好偶遇 Chan,他邀请其加入自己的公司,Chan 欣然接受。

作为华裔的 Chan 为 Mark 扩展了中国的思路,在他们 2010 年的中国旅行中,Mark Zuckerberg 参观了如新浪、百度、阿里巴巴等著名中国互联网公司,和其创始人进行了交流,激发了不少人对于 Facebook 入华的猜想。据说为了准备这次旅行,Zuckerberg 在出行前每天早上都会抽时间来学习中文。

在 Facebook 前的尝试:在大二时,Mark Zuckerberg 开发了一款名为 CourseMatch 的程序。这款程序让学生可以根据其他同学的选课计划来安排自己的课程,同时还帮助他们建立对应的学习小组。而在不久之后,他开发了在电影《社交网络》中让人印象深刻的 FaceMash 网站,从哈佛的学生名录中抓取出所有同学的姓名和照片,让同学们从一系列的照片中进行二选一的选择,根据大家的选择对学生的相貌进行排名,这一网站火爆到让哈佛的服务器濒临崩溃,不得不被迫关闭。这个项目成为了后来 Facebook 的雏形,而 Facebook 的名称也来自于这个学生名册(Face Books)。

对开放的态度:在 2007 年的一次访谈中,Zuckerberg 提到自己没有像 MySpace、Youtube 那样把 Facebook 出售出去的理由时说道:

对我和我的同事来说,Facebook 最大的意义不在于钱。我们希望能够建立一个开放的信息流动的环境,被大公司收购并不是我们想要的。

在 2010 年接受 Wired 杂志采访时,他又一次强调自己的立场:

Facebook 真正关注的只有一个任务,就是让世界更加开放。

我不知道 Facebook 心目中的“开放”是什么概念,但像现在这样搭建一个信息只进不出的 Facebook 网络在大多数人眼中应该不属于“开放”…

对广告的态度:福特汽车最近表示,由于广告效果一般,它们将停止在 Facebook 上投放广告。而事实上,Facebook 到现在提供的仅仅只是一个针对性广告功能,而缺乏像 Google 那样的直接的广告产品。

像很多程序员一样,Mark Zuckerberg 对广告也是比较厌恶的,曾经与 Facebook 另一名创始人 Eduardo Saverin 针对投放广告发生冲突。在他心目中,广告不是一个“好的收入来源”。曾经有人问过 Mark Zuckerberg 是否会考虑加大广告产品的盈利,他表示 Facebook 确实可以通过广告获得更多的利润,但是他并不喜欢广告。相比搜索服务的广告比重占到页面内容的 20%,Facebook 的页面广告比重只有 10%,即使这样 Facebook 的收入也已经足够多,而且 Facebook 希望能够发掘其他的盈利渠道,如 Facebook Credit 等。

围绕 Facebook 早期的一系列官司也许因为 Facebook 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许因为其创业早期的一些失误,Mark Zuckerberg 多次受到诉讼,要求巨额的赔偿。其中既有哈佛 Winklevoss 兄弟关于 Mark Zuckerberg 盗取其 ConnectU 的创意,故意拖工以开发自己的 Facebook 的诉讼;有联合创始人 Eduardo Saverin 对自己股份份额被大福缩水的诉讼;有 Mark Zuckerberg 早期的一位客户 Paul Ceglia 声称自己与 Mark 签了一份让自己拥有 84% Facebook 股份的合同的诉讼等。其中前两个诉讼已经庭外和解,第三个诉讼依然还未结束。

强大的执行力

必须说,Mark Zuckerberg 有极强的执行力。Facebook 在发展过程中曾经至关重要的一些功能在推出之初都受到了用户和业界的广泛抵制,但 Mark Zuckerberg 不向外界妥协的行为虽然带来了不少舆论的非议,但每次结果都证明,Mark 的判断是正确的,这些功能确实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这其中,包括让广告商可以根据用户在 Facebook 上的社交行为数据进行针对性广告投放的 Beacon 广告系统,让用户更方便看到好友状态更新的 News Feed,风靡整个互联网的 Like 按钮,让应用更深度的接入 Facebook 社交生活的 Open Graph,让用户更无障碍的分享自己在互联网上的各种行为的 Activity Stream ,用户及企业页面的全新时间线设计等。
另外,在前不久以 10 亿美元的天价收购图片分享应用 Instagram 的交易中,Mark Zuckerberg 绕开了董事会,在 Facebook 董事会获知此事之前,交易已成定局。

最后补充一条,你知道 Facebook 蓝色的来历吗?这并不是因为蓝色对用户更友好,而是因为 Zuckerberg 是红绿色盲,因此才采用了蓝色的主色调。

[查看全文]
软软的上嘴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