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阿突 于 2012-12-16 20:06 编辑
国学与哲学日常活动第三期无关紧要的话:感谢大家对活动的支持!真心的QAQ 愿意有人参加这样要M好多字的活动,吾辈好开心_(:3」∠)_作为一只熊,嘴太笨= =只是希望大家能够爱我们的【文史哲思】,爱上思考_(:3」∠)_在这里可能你学不到什么实际看得到的技术,但是相信你能在【文史哲思】发现不一样的自己QAQ【果咩!说了一堆大概没人听得懂的话,总之,请继续支持版块活动,支持大版,支持【文史哲思】的每一个子版#om那么,开始这一期的活动吧(^U^)ノ~YO
这一期又回到了【国学】咯~~~~#19m
【活动内容】
还是回答问题~~~#fm上期的哲♂学似乎有些难,于是,这一期的【国学】大家可以都撸起来了!#15m
【活动要求】
┏ (゜ω゜)=☞1.嘛,嘛,活动期间不能水哟w2.跟帖回答问题,大问题不少于200字,尽量原创,允许借鉴,但借鉴引用的记得用引用框_(:3)∠)_3.可以先占楼,但记得来撸满_(:3)∠)_4.回答请标题号,可以不回答全部问题,奖励根据回答给_(:3)∠)_【发糖规矩】
1.参与即有50糖2.质量达标即有50宅币+7宅贡3.质量更高的有技能点和感谢←看手滑=w=【题目】1、南朝晋宋之际,文学发展出现了一个新转折,即刘勰说“庄老告退,山水方滋”。那么,刘勰说的“庄老告退,山水方滋”是什么意思?2、《秦妇吟》是晚唐著名诗人韦庄于883年所作的长篇叙事诗。被称为是“乐府三绝”之一。那么,《秦妇吟》是一篇怎样的作品?嘛,嘛,这期的国学都是论述了哟#dm少年们敲碎你们的键盘吧!!#hm【活动时间】12月10日——12月16日
第二期没发全的糖这星期会补上_(:3」∠)_#28m
1.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说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体诗坛山水诗的产生,以及当时盛行的玄学和玄言诗逐渐退隐的一段历史。真理有时候是要看时代的,总是霸着古人的东西,怎么会进步呢?学会放下,才能拿到新的东西~
2.总体上来说,秦妇吟是一部诗体灾难小说,一位身陷兵中复又逃离的长安妇女“秦妇”对邂逅的路人陈述其亲身经历的过程,分五段,分别为:首段叙述诗人与一位从长安东奔洛阳的妇人(即秦妇)于途中相遇,为全诗引子;二段为秦妇追忆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前后的情事;三段写秦妇在围城义军中三载怵目惊心的各种见闻;四段写秦妇东奔途中所见所闻所感;末段通过道听途说,对刚刚平定的江南寄予一线希望,为全诗结尾。
[查看全文]
1、
“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这一个论断很容易让人产生这样的想法:玄言诗告退了,山水诗产生了,玄言诗对山水诗的产生起着阻碍的作用。其实从文学史的角度考察前代文学对后代文学的作用,往往是有着双重的作用,玄言诗对山水文学的发展起到的也是双重的作用。[mw_shl_code=applescript,true] 玄言诗首先对山水诗的发展起着促进的作用。玄言诗中有一种比较常见的形式,诗歌借助自然山水的描写来寄托诗人的玄学感悟,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是为抒发玄学的感悟而服务的。这种采用以玄对山水的审美态度,观照大千世界,在体悟自然中抒发自己的玄学体悟。我们可以读两首这样的玄言诗,体会诗歌中山水和玄学的关系。[/mw_shl_code]
[mw_shl_code=applescript,true]从文字学的角度考察了“退”和“滋”的本意,我们就可以这样来翻译刘勰的这句话:“玄言诗逐渐减少,而山水诗逐渐增多。”把刘勰的语言放回当时的语言环境中考虑就大体理解了他的本意,然后把他的论断放回到文学史的大背景中,我们就更能清楚刘勰的论断的文学史意义。刘勰的这条论断不仅看到了玄言诗的来源,它来源于老庄思想为基础的玄学,也看到了玄言诗对山水诗的双重作用,在这种双重作用中玄言诗逐渐减少而山水诗逐渐增多,这种变化是文学内部发展的必然。所以说,如果从整个文学史的角度来看,刘勰的论断基本概括了从老庄到玄学,从玄学到玄言诗,从玄言诗到山水诗的发展变化历程,刘勰的论断无疑具有文学史的意义。[/mw_shl_code]http://www.xzbu.com/5/view-3691002.htm
我懒得组织语言了……对不起= =
第二题算了…………不想引用了(那就好好组织语言啊!= =
[查看全文]
1.【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此近世之所竞也。】
这是说玄言诗和山水诗流变的事。。
东晋中期的士族社会中流行着一种基于老庄思想、表现脱俗的“玄言诗”,但在刘勰等一些人看来,当时的“玄言诗”包含游仙诗和隐逸诗在内,大概是醉心于老庄思想、缺乏个性、千篇一律的形而上的诗歌。然后,刘宋初期,承继这种平典的“玄言诗”之后,是在南朝士族社会中开始风靡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即“山水诗”,它主要以精细巧致的描写和歌咏江南美瞻多彩的山林丘壑为特征,亦即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篇》所言:“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嘛,大概就是这样。。
2.黄巢之乱中,韦庄因应试正留在城中,目赌长安城内的变乱,他将当时耳闻目见的种种乱离情形,假借以一位女子的自述的方式“说出”,时跨三年,涉及地点有长安、三峰路、杨震关、新安东等,整首诗可分成两大部份。前半部分写黄巢义军攻占长安,后半部分写秦妇逃出长安、东奔洛阳,目睹一切所见所闻。它描写的是一个动乱时代之面面观,它的笔锋所及,又远不止于农民军一面,同时还涉及了封建统治者内部矛盾。纯乎写实,其椽笔驰骛所及,时间跨度达两三年之久,空间范围兼及东、西两京,所写为历史的沧桑巨变。举凡乾坤之反覆,阶层之升降,人民之涂炭,靡不见于诗中。画面宏伟壮阔,总之,《秦妇吟》在思想内容上是复杂而丰富的,艺术上则有所开创,在古代叙事诗中堪称扛鼎之作。
[查看全文]
忘记来敲键盘了@@34!!
一 : "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 ”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中的这段名言:“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 ”说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体诗坛山水诗的产生,以及当时盛行的玄学和玄言诗逐渐退隐的一段历史。刘勰此处所谓的“庄老”不是指先秦时代的老子哲学和庄子哲学,而是指魏晋时期盛行的玄学思潮。 "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 "这两句话涉及到了南朝宋初文学发展的变化,尤其是关涉到玄言诗和山水诗流变的问题.“庄老”与“山水”都不是一对对立的概念,东晋士族文学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两者共同存在于士族文学这一大系统之内,构成了东晋士族文学的双重主题。只是,这两大主题的位置在前后两期发生了移位和转化,前期以“庄老”为主,“山水”为从;后期以“山水”为正,“庄老”为副。如果说后期的特点是“庄老告退,山水方滋”,那么前期的特点或可概括为“庄老兴盛,山水体道”。
在东晋时代,用清谈的方式来谈玄说理是士族文人身份的象征。所有东晋士族文人皆喜欢“以玄言对山水”。所以,我们在玄言诗中不时会看到山水的身影。除了清谈之外,热爱山水、游放山水是士族文人的共同爱好。
东晋后期诗坛的现状是“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玄言成分从诗歌中逐步消退,山水成分在逐渐增加。直到谢灵运出现之后,山水诗才真正独立。山水诗兴起之后,玄思佛理并没有告退,在东晋后期包括刘宋初期的山水诗中我们还可以看见玄理的身影。
二:《秦妇吟》表示读完《秦妇吟》已经累趴了@@26!!
《秦妇吟》 叙述了农民军初入长安引起的动乱.从叙事诗应具备的艺术特色着眼,长诗极富功力地塑造了三位代表不同社会层面的典型人物;编织了深情委婉的既现实又离奇的故事情节;使用许多具有音乐旋律美的佳句铺排人物、故事、场景,集中体现了唐代诗歌艺术的博大与完美。
诗中主人公秦妇是一位美丽、善良、坚强的贵族姬妾。“朝携宝货无人问,暮插金钗唯独行”。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乱把她推入了苦难的深渊。“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她的性格由懦弱渐渐变为坚强。生活又逼她四处漂泊,其思想又由不谙世事转为深味人间苦涩。秦妇作为一名封建时代被污辱与被损害的女性,有着足够的概括性:作者既可以托己寓妇,通过秦妇的颠簸无依,寄托个人前半生的辛酸;又可以化众为一,借助秦妇的含辱忍垢,表达出广大妇女在战争年代所遭受的种种不幸。韦庄在描写自己亲身体验、思考和感受过的社会生活时,违背了个人的政治同情和阶级偏见,将批判的锋芒指向了李唐王朝的官军和割据的军阀。虔诚的忠君意识,对李唐王朝岌岌可危的深切忧虑,怨恨关东诸侯的见死不救、坐观时变、以收渔翁之利。诗人甚至痛心地指出,他们的罪恶有甚于“贼寇”黄巢。《秦妇吟》揭露的官军罪恶主要有二:其一是抢掠民间财物不遗余力,如后世所谓“寇来如梳,兵来如篦”。总之,这一形象的塑造,是作者内心深处忧患意识的曲折映现。
韦庄的《秦妇吟》在思想内容上是复杂而丰富的, 不仅突破了中国古典诗歌重抒情、轻叙事的传统,跃居唐代叙事诗之首位.
[查看全文]
本帖最后由 Getting 于 2012-12-14 23:14 编辑
占座!《秦妇吟》是一篇怎样的作品?
长篇叙事诗。
《孔雀东南飞》以后,名篇屈指可数,《秦妇吟》便是其中之一。作为唐代篇幅最长的叙事诗,《秦妇吟》具有相当高的文学史地位。虽然其思想性虽然属于反动的一类,但这只是作者阶级意识的客观反映,并不能称之为对于农民起义的诅咒。
中国历史上有好几次农民革命行动,多数是由于军纪不好酿成悲剧。在打倒封建统治阶级以前先骚扰了人民,非但没有取得人民的拥护,反而使人民成为他们的敌人。我们应当予以肯定黄巢起义的革命意义,但也不必连带地肯定他的部队对人民的骚扰和迫害。从个人的成败来看,黄巢是个失败的农民革命领袖,如果从他所领导的革命的效果来看,这一场革命毕竟加速了李唐政权的崩溃。
从这一意义来认识《秦妇吟》,它是或许是能够客观反映唐代政治现实的最后一首史诗。
[查看全文]
1.所谓“庄老”既指以庄老为主的玄学思想,也指阐发玄学的玄言诗,而“告退”是与“方滋”相对应的,是一个渐进过程,是玄学的内化过程,是玄言诗的渐次消退过程,并且,“告退”只是在诗歌领域表面上的淡化,而非在士人生活或者整个社会思潮中的消亡。况且,庄老思想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已与儒、释等思想相融合,深入士人精神,不可能完全退出士人精神的载体——文学的圈子。
山水方滋是自然山水意识刚刚兴起。
2.巨长无敌长……咳咳,《秦妇吟》是唐末五代诗人韦庄创作的长篇叙事诗,乐府诗。
此诗在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两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水平,为中国古代叙事诗树立了一座丰碑。
是一篇诗体小说,具有纪实性质。
全诗共分五大段。首段叙述诗人与一位从长安东奔洛阳的妇人(即秦妇)于途中相遇,为全诗引子;二段为秦妇追忆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前后的情事;三段写秦妇在围城义军中三载怵目惊心的各种见闻;四段写秦妇东奔途中所见所闻所感;末段通过道听途说,对刚刚平定的江南寄予一线希望,为全诗结尾。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