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宅苑 MewoGarden × 技术宅社区II | Z站 Z Station 棒棒哒纯文字二次元技术社区

正文

高能物理实验室

作者:高能物理实验室
{"name":"高能物理实验室","sizeType":1,"icon":"./statics/block/2f5722ba61044162bd2fcbe51ae3a3c4.png","order":9999,"description":"","comp":""}

回复

拉格朗日方程及哈密顿方程下的守恒律推导

作者:浑狱弥
[i=s] 本帖最后由 浑狱弥 于 2012-12-8 16:47 编辑
物理学中一些基本的时空对称性与守恒定律
不可观测量
时空对称性
守恒定律
绝对位置/绝对坐标原点
空间平移不变性
动量守恒
绝对时间/绝对时间原点
时间平移不变性
能量守恒
空间绝对方位
空间旋转不变性
角动量守恒
空间左右
空间反演不变性
宇称守恒
正反粒子不可区分
电荷共轭变换
C宇称守恒
本文重点讨论前三种对称性与守恒律在拉格朗日方程和哈密顿方程下的证明方法: 1. 空间平移与动量守恒 初设将空间整体平移[tex]\delta\vec r[/tex],即空间平移不变 拉式函数:[tex]\vec r_i \Rightarrow \vec r_i +\delta \vec r[/tex] [tex]\delta L=\displaystyle\sum_{i=0}^N \frac{\partial L}{\partial \delta \vec r_i} \delta \vec r=0[/tex]由于[tex]\delta t\neq 0\Righttarrow \displaystyle\sum \frac{\partial L}{\partial \vec r_i}=0[/tex] [tex]\frac{d}{dt}\left(\frac{\partial L}{\partial \dot{q_{\alpha}}}\right)-\frac{\partial L}{\partial q_{\alpha}}=0\Righttarrow p_{\alpha}=p_{\alpha 0}[/tex] 广义动量守恒 哈式函数:[tex]\vec r_i \Rightarrow \vec r_i +\delta \vec r[/tex] [tex]\delta H=\displaystyle\sum_{i=0}^N \frac{\partial H}{\partial \delta \vec r_i} \delta \vec r=0[/tex]由于[tex]\delta t\neq 0\Righttarrow \displaystyle\sum \frac{\partial H}{\partial \vec r_i}=0[/tex] [tex]\dot{p_{\alpha}}=-\frac{\partial H}{\partial q_{\alpha}}\Rightarrow p_{\alpha}=p_{\alpha 0}[/tex] 广义动量守恒 2. 时间平移与机械能守恒 初设时间平移不变 拉式函数:[tex]t \rightarrow t+\delta t \Rightarrow L \rightarrow L+\delta L[/tex] [tex]\delta L=\frac{\partial L}{\partial t}\delta t=0[/tex] 由于[tex]\delta t\neq 0 \Righttarrow \frac{\partial L}{\partial t}=0[/tex] 能量守恒 哈式函数:[tex]t \rightarrow t+\delta t \Rightarrow H \rightarrow H+\delta H[/tex] [tex]\frac{dH}{dt}=\frac{\partial H}{\partial t}[/tex] 由于[tex]\frac{\partial H}{\partial t}=-\frac{\partial L}{\partial t}=0[/tex] 能量守恒 3. 空间旋转不变性与角动量守恒 拉式函数:初设[tex]\delta \vec r_i=\delta \vec{\varphi}\times\vec r_i[/tex] [tex]\delta\dot{\vec{r_i}}=\delta\vec{\varphi}\times \dot{\vec{r}}[/tex] [tex]\delta L=\frac{\partial L}{\partial \vec{r_i}}\delta \vec{r_i}+\frac{\partial L}{\partial \dot{\vec{r_i}}}\delta\dot{\vec{r_i}}=0[/tex]代入上式可得: [tex]\delta L=\frac{\partial L}{\partial \vec r}\delta\vec{\varphi}\times\vec{r_i}+\frac{\partial L}{\partial \dot{\vec{r_i}}}\delta\vec{\varphi}\times\dot{\vec{r_i}}[/tex] [tex]=\delta \vec{\varphi} \left( \left( \vec r_i \times \frac{\partial L}{\partial \vec r_i} \right)+\left( \dot{\vec r} \times \frac{\partial L}{\partial \dot{\vec r_i}}\right)\right)=0[/tex] 即[tex]\delta L=\delta \vec{\varphi} \cdot \left( \vec r_i \times \dot{\vec p_i}+ \dot{\vec r_i} \times \vec p_i \right)[/tex] [tex]=\delta\vec{\varphi}\displaystyle\sum \frac{d}{dt}\left(\vec r_i \times \vec p_i \right)[/tex] [tex]=\delta\vec{\varphi}\frac{d}{dt}\displaystyle\sum \vec J_i=0[/tex] 由于[tex]\delta \vec{\varphi} \neq 0 \Rightarrow \vec J=\displaystyle\sum \vec J_i[/tex] 广义角动量守恒 哈式函数:初设[tex]\delta \vec r_i=\delta \vec{\varphi}\times\vec r_i[/tex] [tex]\delta \vec p_i=\delta \vec{\varphi}\times\vec p_i[/tex] [tex]\delta H=\frac{\partial H}{\partial \vec r_i} \delta \vec r_i+ \frac{\partial H}{\partial \vec p_i} \delta\vec p_i=0[/tex] [tex]\delta H=\frac{\partial H}{\partial \vec{r_i}} \delta \vec{\varphi}\times\vec r_i+\frac{\partial H}{\partial \vec p_i}\delta \vec{\varphi}\times\vec p_i}[/tex] [tex]=\delta \vec{\varphi}\left(\left(\vec r_i \times \frac{\partial H}{\partial \vec r_i}\right)-\left(\vec p_i\times\frac{\partial H}{\partial \vec p_i}\right)\right)[/tex] [tex]=\delta \vec{\varphi}\left(\left(\vec r_i \times \dot{\vec p_i}\right)+\left(\dot{\vec r_i}\times\vec p_i\right)\right)[/tex] [tex]=\delta\vec{\varphi}\displaystyle\sum \frac{d}{dt}\left(\vec r\times\vec p_i\right)[/tex] [tex]=\delta\vec{\varphi}\frac{d}{dt}\displaystyle\sum \vec J_i=0[/tex] 由于[tex]\delta\vec{\varphi} \neq 0 \Rightarrow \vec J=\displaystyle\sum \vec J_i[/tex] 广义角动量守恒
查看回复

物理盲的永动机

作者:lybk13
[i=s] 本帖最后由 lybk13 于 2012-12-3 11:51 编辑 语言功底有限,见谅 势能是只和物体在场内位置有关的能,但还和场本身的强度有关,所以我就有了这样一个假设 通过改变场来获得超过 改变场的能 介个电学小白就用简单点的例子呗,复杂的咱不懂 1.一个有界的纵向足够强电场,方向向上,中间是带负电小球,上方加动力装置[attach]74794[/attach] 小球受电势能向上(大于重力势能),这就产生了向上的力 2.给小球加一个纵向的磁场,让他在有横向初速度的情况下转起来[attach]74809[/attach] 3,给予分部电场,从横向上看就是这个样子(红色是磁场,白色是重力场)[attach]74810[/attach],纵向上看是这个样子[attach]74814[/attach] 也就是说,小球在磁场作用下横向是匀速圆周运动,而在磁场力和受到制动装置的阻力后纵向也是向上的匀加速运动,当他离开电场后,受重力势能和制动装置的反向阻力,匀加速速向下运动,直到再次进入磁场 这各装置在理想状态是没有损耗的 而现实中(高中水平见解)的损耗有阻力,纵向的阻力不用考虑,因为算上阻力,这个装置仍然是产出功,横向的阻力,会使小球螺旋运动,解决方案是加横向外力来使之匀速,这就是能耗,不过却是个定值,但是小球的产出功可以通过加大电场强度,提高重力,加带电量等无线增加,所以就是凭空生能 楼主我觉得这个有点异想天开,很可能在假设的途中犯=1899=了很幼稚的错误 希望大家帮帮楼主
查看回复

从生活中发现的物理现象

作者:路西.菲尔
昨天泡热水澡的时候,喝完一瓶矿泉水,矿泉水瓶是自瓶口往下是上窄下宽的形状。 然后我就把空矿泉水瓶瓶口向上,瓶底贴池底,然后松手。但是矿泉水瓶向上升起,最终却没有与水面分离。 第二次,我就把同一的瓶子,颠倒,瓶口向下贴池底,然后松手,这一次矿泉水瓶向上升起,最终却冲出水面很高。 在这种情况下,是什么原理造成的呐? 应该是阻力和水的压力的问题。
查看回复

大型强子对撞机实验产生全新物质【转自“科学网”】

作者:Ekino
有谁知道啥是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啊? 前一段时间老板还在说强子学界一直找这东西结果找不到导致我们搭加速器的很尴尬,然后就找到了? (序章以后的第一个帖子啊哈哈哈哈哈~~) 原文如下: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2/11/272278.shtm 北京时间11月2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近日通过大型强子对撞机实验取得了一项重大研究成果,一种全新的物质在他们的实验中产生,该研究成果对于现代原子物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人员介绍说,“大型强子对撞机中质子与铅离子的高速撞击会让两者的内部粒子产生意外的运动,从而产生新的东西。” 麻省理工学院发布的研究报告将这种产生的可能新物质称为“彩色玻璃浓缩物”。 当粒子束以高速相互撞击的时候,会产生几百种新形态的粒子,其中的绝大多数会以光速飞离撞击发生点。不过,紧凑型μ子螺旋型磁谱仪团队却从200万个铅质子中观测到,有一些粒子的飞离方向却存在着一定关联性。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家巩特尔-罗兰德表示,有一些粒子的飞行方向甚至完全一致,这让科学家十分惊讶。科学家怀疑这些粒子究竟是如何和对方“沟通”自己的方向的。巩特尔-罗兰德教授与莱斯大学的助理教授李伟(Wei Li)共同完成了撞击数据的研究工作。一篇描述本次令人惊讶发现的学术论文将会在不久之后发表于《物理学评论B》杂志上。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在两年前就发现了一些粒子运动方向有明显差异的现象。这种具有明显差异性的飞行现象曾经发生在铅离子和其他一些重金属离子身上,诸如金和铜。这些重金属离子在撞击过程中会产生一种被称为“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物质,这是一种在宇宙大爆炸发生后几百万分之一秒内出现的粒子形态。 在强子对撞机中,这种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导致了一些粒子会向相同的方向运动。这次的研究成果中还证实了这样一个现象:质子相互撞击还会产生一种被称为“彩色玻璃浓缩物”的液状物波胶子。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高级科学家拉杜-温格帕兰说,“这群密集的胶子之间还会产生一些不同寻常的碰撞现象。”拉杜-温格帕兰并没有参与这次的研究,但他之前在该领域有过一些研究成果。温格帕兰与他之前的学生凯文-达斯令在质子对撞中粒子相关运动现象出现之前已经证明了类似“彩色玻璃浓缩物”物质的存在。 质子在常规能量等级下由三个夸克构成,但是在更高能量等级下则会获得一个附带的胶子群。这些胶子以粒子和波状形态存在,而且他们的波状运动互相之间可以协同。量子缠绕原理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些粒子在从撞击点向外运动的过程中可以拥有共同的飞行路径。这种协同是一种非常微弱的效果,但是对于一些非常基础的关于夸克与胶子在质子内部的排列方式却至关重要。 罗兰德表示,“我们并不期望夸克胶子等离子体能够与铅质子碰撞产生反应,但这是一种具有参照性的运动方式,在这种参照性的运动中你可以研究铅质子的碰撞过程。这种运动只会持续大约4个小时,大型强子对撞机还将在接下来几周内继续进行铅质子对撞实验,以此来搜集更多的数据从而确定在撞击中是不是真的会产生一种液体形态。” 研究结果将为解释粒子碰撞中产生的一些现象提供一个更加明确的研究方向,并且以此确定到底质子碰撞,铅质子碰撞与其他一些粒子碰撞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
查看回复

洗脑作:<元素位面物理学>

作者:Spartan-712
新人,第一次发帖,多多指教啦. 作为一名(伪)资深DND爱好者,本来是跟这个板块是没半点节操关系的...... 但还是把家底翻出来了 这可以说是yy神作了!! 求关注啊!! 《元素位面物理学》 第一节:基本元素粒子概述 本节主要介绍一下一些基本术语,以及一些基础概念。 世间万物都由四种基本粒子构成,这些粒子被称为元素原子。四种元素原子分别是,气,土,火,水。每种元素原子各自形状不同,这些独特的形状赋予了他们不同的特性。较大的气元素原子像纤维一样形状细长,较小的土元素原子则显得致密、结实而紧凑。明亮的火元素原子呈螺旋状而且表面凹凸不平,大小介于土元素原子与气元素原子之间。圆形的水元素原子大小与火元素原子相当,但却表面光滑,而且质量要更重些。 除了这些基本属性外,每种元素原子还都有可能产生自旋,方向或正或逆。自旋会使元素原子的属性有所改变。不自旋的元素原子构成了元素的最基本形式。而当元素原子自旋超过一定程度的时候,便会成为纯粹的能量,能量的正负取决于自旋的方向。还有些元素原子的自旋程度介于完全不自旋和成为正负能量之间,这些原子被称为准元素原子。不同的元素原子也可能相互结合,当两个不同的元素原子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被称为侧元素原子的物质。但是,不同元素原子之间的结合并非完全自由。 每种元素原子都拥有与之相对立的元素原子,它们之间相互排斥不能结合。气元素原子不能直接与土元素原子结合,水元素原子不能直接与火元素原子结合。 但是在很多物质中,两种相斥的元素原子有可能被与它们互相都不排斥的第三种元素原子结合在一起。例如,水元素原子可以把气元素原子和土元素原子结合在一起。 最后,当组成侧元素原子的两种元素原子都自旋到准元素原子的程度时,侧元素原子便成为被称为侧准元素原子的物质。 第二节:基本元素原子的性质 本节主要详细介绍四种基本元素原子的性质 就如之前所介绍过的一样,火元素原子表面凹凸不平,中等大小,质量则相当轻。由于火元素原子外形锐利,在所有元素原子中,火元素原子最容易破坏原子间的连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物体仅仅接触到火焰就会受到伤害。火元素原子之间的连结也相当弱,这不仅是由于火元素原子凹凸不平的表面不能提供原子结合所必需的接触面,也由于火元素原子本身太容易挣脱原子间的连结。火元素原子不能与水元素原子结合,水元素原子过于光滑的表面无法吸住火元素。火元素通常呈红色透明状,光芒比其他元素原子更亮。一般而言,火元素原子更容易发生正向自旋。 土元素原子致密,结实而紧凑。他们是所有原子中体积最小的,但他们的密度却相当高,质量也是所有元素原子中最大的。又由于土元素原子是如此的紧凑,它们经常以庞大的数量聚集在一起。土元素原子之间的结合力也相当强,因为土元素原子有着所有元素原子中最多的接触面。土元素原子不能与气元素原子相结合。气元素原子的表面积很小,而且紧密聚集在一起的土元素原子无法让气元素原子环绕包围单个土元素原子来形成连结。大部分土元素原子不透明,这是因为土元素原子间没有空间让光通过。土元素原子的颜色五花八门,但多数不自然发光。它们是最稳定的原子,很难被改变或被破坏。 水元素原子十分圆滑,通常成球形。它们与火元素原子差不多等大。由于水元素原子表面过于光滑,在所有除了火元素外的元素原子中,水元素原子最以难进行结合。前文说过,水元素原子无法与火元素原子相结合。水元素原子经常充当其他原子间的润滑剂。大多数水元素原子呈蓝色或是绿色,透明度则与火元素原子相仿。 气元素原子形状细长,类似纤维,是所有元素原子中最轻,却又是最长的。气元素原子间的结合力相当好,由于它们经常缠绕在一起。这也让火元素原子与水元素原子能与与之结合,气元素原子可以填补火元素原子凹凸不平的表面,也可以绕在水元素原子光滑的球体上。前文已提过,气元素原子无法与土元素原子相结合。和土元素原子相反,大部分气元素原子都无色透明。 第三节:侧元素原子的性质 本节主要介绍元素原子一对一结合后所产生的物质及其性质。 土元素原子与火元素原子一起结合产生了岩浆。岩浆在土元素原子稳定性的基础上增加了火元素原子的易变性和不稳定性,从而成为了一种流动而粘稠的物质。岩浆有土元素原子的性质,所以不像火元素原子那样轻,但也要比土元素原子更具流动性。由于火元素原子的存在,仅仅碰触岩浆便会破坏原子间的连结。岩浆通常呈暗红色,从颜色上讲,也同样是结合了火元素原子与土元素原子各自的颜色。同土元素原子一样,岩浆通常是不透光的。 土元素原子与水元素原子一起结合产生了软泥。软泥中的水元素原子软化了土元素原子,从而形成了一种流动性很强的物质。由于水元素原子与土元素原子之间的结合并不紧密,导致软泥拥有比岩浆更好的流动性和可分割性。只是土元素原子的特性又一次发挥了作用,才使软泥保持了形状。水元素原子过于透明,所以软泥与土元素原子一样,一般呈暗色。 水元素原子与气元素原子一起结合产生了寒冰。气元素原子攀附在水元素原子上,从而将两种元素原子牢牢地结合在一起,制造出一种坚硬但实际上仍然在缓缓流动的物质。气元素原子在寒冰中纠结缠绕,使寒冰在压力下仍能保持坚硬的形状,虽然不是很长时间。寒冰通常呈白色或蓝色,稍稍透明度,这是由于寒冰内的气元素原子与水元素原子造成的。 气元素原子与火元素原子一起结合产生了烟。气元素原子缠绕在火元素原子上,将两种原子固定在一起,但火元素原子的特性让这种连结显得脆弱不堪。这也是为什么烟非常容易被分割开来。由于两种原子质量都很小,烟也是所有侧元素中质量最小的,主要由烟组成的云能轻易地飘浮在空中。烟中的气元素原子使人们没那么容易遭到火元素原子的伤害,但如果一些敏感器官接触到烟,诸如眼睛或肺部仍容易受伤。烟通常略带灰色,这是因为,虽然气元素原子无色透明,但火元素原子是有色的,于是便构成了类似云的这种物质。 第四节:准元素原子的性质 本节主要讨论,当基本元素原子发生自旋时所产生的物质及其性质。 元素原子的自旋有两种基本规律。首先,不同方向的自旋会使元素原子的性质以相对方式变化。例如,当某种元素原子在正向自旋时体积增大,那么这种元素原子的体积在逆向自旋时便会缩小。其次,正向自旋的原子色彩会变得比较艳丽,如果能自然发光则其光芒会显得更明亮,而逆向自旋的原子色彩会变得比较黯淡,有时甚至会吸收光线。 当火元素原子正向自旋时会开始缩小,而其表面则变得更加锐利,它最终变成辐射原子。由于辐射原子的体积过于微小,所以破坏原子间连结的能力也要弱上许多,但长时间暴露在高强度的辐射下仍然会为其损伤。同时,辐射原子也要比火元素原子更轻,运动速度也更快些。当火元素原子逆向自旋时,相反的事情发生了,火元素原子变得为更缓慢,沉重和庞大,其表面则变得较为平滑,最终形成了灰烬原子。灰烬原子呈黯淡的灰色,几乎不能破坏原子间的连结。 当土元素原子正向自旋时会变得更大,更重,更尖利,也更坚硬,它最终变成矿物原子。矿物原子虽然通常不发光,但在光芒下却显得异常明亮,坚硬的矿物原子甚至足够破坏原子间的连结。当土元素原子逆向自旋时,会变得更小,更轻,也更圆滑,变成灰暗的尘埃原子。 当水元素原子正向自旋时会变得更小,更轻,也更难与其他原子结合,它最终变成蒸气原子。蒸气原子甚至比水元素原子透光性更好,可以说是基本不可见。当水元素原子逆向自旋时会变得更重,更大,也更易与其他原子结合,最终形成了固态的盐原子。盐原子呈不透明的白色。 当气元素原子正向自旋时会变得更长,更大,也更易与其他原子结合,它最终变成闪电原子。闪电原子的光亮如此之强,甚至能照亮其所在的区域,这与辐射原子十分相像。这些闪亮的超长气元素原子在大气中滑过就产生了闪电。当气元素原子逆向自旋时,就变得更短,更小,也更难与其他原子结合,最终形成了真空原子。真空原子不仅仅是透明,而是根本不可见。这些原子甚至会吸收光亮所以呈完全的黑色。 第五节:侧准元素原子的性质 本节主要讨论,当侧准元素原子发生自旋时产生的物质及其性质。 岩浆是由火元素原子与土元素原子共同构成的,当这两种元素原子一起正向自旋时,它们新的性质也结合在一起,形成黑曜。由于两种原子都变得更加锐利,所以黑曜切割物质的能力也首屈一指。在两种元素原子正向自旋时,土元素原子变得更大,而火元素原子则反而缩小,土元素原子赢得了它们之间的较量,使黑曜变得较坚硬,沉重。但由于火元素原子的影响,黑曜还是要比矿石轻得多。由于两种原子在正向自旋时都变得较为透光,所以黑曜也有些许透光性。当这两种原子开始逆向旋转时,相反的情况发生了。它们组成的浮石是种细小的颗粒状物质,常用于研磨,这是由于较小的尘埃原子附着在较大的灰烬原子上,形成了尖利的表面,有能力破坏原子间的连结。浮石很轻也不透光,这是由于土元素原子和火元素原子在逆向自旋的情况下都没有变得非常沉重,也都不透光。 软泥是由水元素原子与土元素原子共同构成的,当这两种元素原子一起正向自旋时,就形成了黏土。由于其中的土元素原子变得更大更坚固,所以黏土比软泥流动性要差些,是种比较成形的物质,但其中的水元素原子则多少保证了黏土仍能被塑形。又由于土元素原子在正向自旋的过程中变得颜色多样,所以黏土也比软泥多姿多彩。虽然正向自旋使水元素原子变得更小更轻,但土元素原子却变得更大更重。其结果便是黏土变得比软泥更重。当这两种元素原子开始逆向自旋时,就形成了淤泥。淤泥比软泥的流动性稍好。在逆向自旋的过程中,水元素原子变得更重,更大,也更坚硬,而土元素原子变得更小,更轻,也更平滑,土元素原子损失的重量要稍少于水元素原子增加的重量,所以淤泥与软泥非常相似,只是其中稍稍混杂有些固体颗粒。 寒冰是由水元素原子与气元素原子共同构成的,当这两种元素原子一起正向自旋时,就产生了水晶。正向自旋的气元素原子长度增加,从而为水晶带来了坚固的结构,而水元素原子则增加了透光性。又由于气元素原子在正向自旋时倾向于与其他原子结合,所以水晶是一种极为坚固的结构体。这种物质十分锐利,和矿石十分类似,但却不像矿石那样五彩缤纷,而呈无色透明状,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不可见,而正向自旋的气元素原子也使水晶多多少少能发出些许光芒。当这两种元素原子开始逆向自旋时,就形成了寒霜。气元素原子变得更小,而锐利的盐原子则平均地漂浮在微小的真空原子中间,形成了这种外表尖利的物质。寒霜不透光,颜色则类似盐。 烟是由火元素原子与气元素原子共同构成的。当这两种元素原子一起正向自旋时,就产生了火花。长长的闪电原子将较小而锐利的辐射原子牢牢绑在一起。这种物质发出的光线颜色似乎取决于其中的辐射原子,球形的闪光在瞬间滑过天空。事实上,这些光芒实际上是被闪电原子连接起来的。大量的辐射原子被闪电原子绑成一束,能够轻易破坏原子间的连结。当这两种元素原子开始逆向自旋时,就形成了尸气(Fume)。较小的真空原子附着在灰烬原子上,使尸气虽然看起来比火焰黯淡,但也有能力破坏原子间的连结。事实上,尸气极具破坏性,可以吞噬很多物质。由于灰烬原子不透光,而真空原子则是透明,尸气看起来像是稍稍透明的云气,通常呈黯淡的黑灰色。 第六节:各种基本物质如何构成复杂的物体。 本节主要讨论复杂物体的构成方式,包括生命与死亡 各种基本元素以复杂的方式共同构成了我们今天生活的世界。大部分物体,尤其是那些活着的,以及曾经活着的物质都按不同比例包含着所有四种基本元素。这也解释了很多自然现象。例如,当树木燃烧时,火元素原子被释放,很多还带走了属于树木中其他元素原子的正能量。这里要注意一个重要的现象,在原子反应的过程中,即使输出方没有任何种类的能量,接受方仍然可以得到所要种类的能量。 这也意味着,当原子的所有能量消耗殆尽时,便开始产生相反的能量。在上面的例子中,有些火元素原子得到正能量并以辐射的形式逃逸,还有些和气元素原子结合形成烟。其中有些烟得到足够正能量成为火花,另外一些则变成尸气。大部分逃逸出的气元素原子保持不便,即不带正能量,也不带负能量。树木中大部分的水元素原子得到正能量变成蒸气,而土元素原子和剩下的火元素原子则因此失去了正能量变成尘埃和灰烬。这种反应从树梢一直向树根进行,靠上的灰烬原子从靠下的原子中吸取正能量逃逸,而尘埃原子则堆积在树下。最终,当再也没有足够多的正能量供火元素原子逃逸时,火焰就熄灭。 生命是整个多元宇宙中最为复杂的行为,十二种主要原子不断相互作用。在正常生命体中,这种反应通常会消耗正能量,从而对生命有害的负能量。为了持续补充正能量,生命必须从自然环境中补充原子。植物吸收辐射原子,并把正能量储存在体内。动物则从植物的组织中得到正能量,这样就形成了一条食物链。人类同样也需要补充新原子使组织复原。 每种原子在生命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土元素原子使生命稳定并形成结构,水元素原子起润滑作用,气元素原子将各种原子缠绕起来,火元素原子则可以切断那些不必要的羁绊。所有这些微小的原子,都在生命中扮演着他们各自的角色。在主物质位面和外域,组成生命体的各种原子数量大致相同。但在元素位面,生命体则通常主要由该位面最常见的元素构成。通常,这也意味着元素生命体的构成要简单的多。 生命自身有更新的能力,但并不是所有的生命体都能不断保持活力。很多的生命体会慢慢的“消耗”,它们生存中必须的诸多化学反应,耗费的正能量比它们所能得到的要多得多。那么最终这个生命体将没有足够的正能量来维持自身元素间的反映继续进行,于是它便开始破裂,粉碎,直至彻底崩溃。这便是所谓的死亡了。一些生物有能力拖延这个过程,而另外一些特殊的家伙,确实有能力做到获得的正能量比消耗掉的多,这便也意味着他们的永生不灭。 魔法有时可以对死去的生物产生作用,使用负能量,推动元素反向反应。这样便产生两种效应:如果使用能量的时机把握很好,能量也足够强大的话,元素的反应可以完全被逆转,使死者复活。然而,这种方法一般只能用于那些元素反应“暂停”,身体机能仍有供应正能量能力的尸体。对于那些正能量彻底被消耗光的尸体是无效的。这也便是牧师复活死者的理论依据了,呵呵,自然,这件事物还要劳烦某个神祗帮忙把死者的灵魂带回身体。 在身体的正向能量反应被负向能量反应取代的时候,还会产生另一种生命体:不死生物。要注意,僵尸和骷髅不属于这个范畴。他们只是由于魔法力量停止或是减速了腐化的尸体。只有拥有自由意志的不死生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反生命体”。对于其中一些不死生物来说,只有一些基本的身体机能,诸如行动和思考,转而使用负能量作为元素反应的动力。而其他的部分,他们任由其向原有的方向自然发展,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不死生物看起来像是已经腐烂了。而另外一些不死生物,几乎把所有的元素反应逆转,他们看起来和活人没什么区别。比如吸血鬼,他们看起来与普通人没什么区别。 很多吸血鬼的元素反应仍然是正向的,所以他们需要直接吸取一些正能量来维持他们的身体。(注意这里讨论的不死生物都是有身体的,没有身体的不死生物事实上是由于灵魂的力量不能维持一个固体存在)负向的能量反应作用在一般生命体上的过程被称为“负极能量吸收”,这种过程对一般生命体是极其危险的。一般生命体的元素反应一般在短期难以应付如此大量的负极能量,多余的负极能量便会破坏生命体的正常反应,对像神经这样构成较为复杂的部分打击尤其严重。如此,大多数不死生物的碰触,都会造成记忆丧失或是脑器官损伤。 事实上,不死生物拥有的负极能量远比生命体拥有的正极能量要多。这主要是由于两个原因:第一,大多数不死生物几乎是“永久持续元素反应”的,也就是说,他们几乎可以永远地进行他们的生命反应。而且事实上,很多不死生物等级吸收的能力会逐渐增强:他们的元素反应可以越来越多地提供负极能量,使得很多不死生物越老越强大。第二,由于一般情况下负极能量不像正极能量那么常见,施展操纵亡灵时,通常会附加给他们一个与负能量位面的连接。正是这些原因使得不死生物拥有的负极能量超过生命体拥有的正极能量,双方接触便会产生等级吸收的效应。 --------------end 不过不得不说着玩艺还真有洗脑提神的功效......
查看回复

求大神帮忙解方程啊

作者:Ekino
[i=s] 本帖最后由 浑狱弥 于 2013-2-2 14:49 编辑 三维各向同性简谐带电振子放进互相垂直电磁场中的问题,最后化简得到如下方程: 然后咋解啊?别告诉我用mathematica……………… 大神帮忙啊~~@浑狱弥 @轻舟过 还有我竟然不会贴图………………
查看回复

继续逃离科研系列【转自《人民日报》】

作者:Ekino
[i=s] 本帖最后由 浑狱弥 于 2013-2-2 14:55 编辑
人民日报:不必为“逃离科研”失眠
兴趣爱好,是一个人保持科研热情最重要的动力。如果对科研没有兴趣,“逃离科研”也许是明智之举 近日,中国科学院研究员程代展老师在科学网上的一篇博文《昨夜无眠》,让许多关心科研的人士“无眠”。 博文中,程代展讲述了自己即将博士毕业的得意弟子,拒走为他铺好了的科研道路,而到北京某中学任教。这一决定,让当导师的程代展“无法接受”,“欲哭无泪”。 一石激起千重浪。该博文引发众多科研工作者的感慨,有人感叹博士生任职中学是人才浪费,有人则担忧出现后继无人的“科研危机”,等等。 如何看待这些感慨?我们不妨从最朴素的道理谈起,即支撑一个人从事科研事业的持久动力在哪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的这句名言给出了答案。一个人,是否愿意献身科研、能否做出杰出的贡献,内心蕴含的科研热情至关重要。程老师的这位得意弟子,虽是老师眼中的“天生做科研的料”,可他本人却坦言:“做研究太累,没兴趣,不想做了”——这一点恰恰被程老师忽视了。做好科研工作,通常要忍受常人不能承受之寂寞和清苦,兴趣和热情尤为可贵。只有对科研感兴趣、保持热情,才能让科研工作者在单调中发现乐趣、在乏味中获得满足,从而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执着前行。 在高校扩招、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继续深造”已然成为许多毕业生的“缓兵之计”,真正基于兴趣而读硕、读博的又有多少?所以,大可不必为那些对科研失去兴趣的“逃离”者惋惜。 再者,博士教中学又有何不可?曾在新西兰攻读博士后的丁莉萍回国后自愿到上海当了小学老师,投身于数学教学改革,激发了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成为应试教育改革的成功范例。前不久,她从全球15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拿到挪威一所大学的“终身教授”聘书。丁莉萍的经历启示我们,拥有高学历的人才,到中学甚至从事更基础的工作,同样可以施展才能。 有教育学者表示,孩子和优秀的老师接触的越早、越多,越可能提前发现自己的兴趣,成长起来的可能性更大。钱学森先生也回忆,自己就读的北京师大附中的很多高中教师,就是北师大的教授,水平很高,对自己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从教书育人角度看,博士生任教中小学,不仅不应该为之感到可惜,还应当鼓励。中学的三尺讲台同样大有作为,其他岗位亦然。相反,如果违背了人才自身意愿,揠苗助长,则可能南辕北辙,反倒约束了才能的发挥,这才是人才浪费。 不可否认,当前一些优秀的科研人才因为工资待遇太低而放弃了相对清贫的学术生活,另谋高就。这一现象的确值得关注,但与因为缺乏兴趣而“逃离科研”是两回事。
查看回复

(求指点)想自学(大致了解)量子力学,推荐下相关...

作者:狼耳朵
[i=s] 本帖最后由 浑狱弥 于 2013-2-2 14:45 编辑 如题,希望各位大神能给点意见,推荐书籍的话最好按照自学顺序(本人现读高一)并附带购买网址,谢谢各位了
查看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0%
站点地图友情链接:
喵宅苑
喵空间社区程序
喵宅苑 静态版
宅喵RPG地图编辑器
络合兔
Lanzainc
技术宅
小五四博客
莉可POI
Mithril.js
枫の主题社
Project1
午后少年
机智库
七濑胡桃
xiuno
幻想の日常
魂研社
Nothentai
0xffff
欲望之花
泽泽社长
淀粉月刊
HAYOU
红客联盟
异次元
轻之国度
神奇宝贝新生代
游戏狗
口袋双子星
我的世界论坛
梦次元
动漫东东
动漫国际
精艺论坛
78动漫
吐槽弹幕网
漫客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