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撒哈拉大企鹅 于 2013-11-28 09:10 编辑
我这是在湖底吗?
四周充满着粘稠的液体,分不清双眼是开还是闭,听不见呼吸和心跳,这就是瓦尔登之墓吧。
无法动弹,袭来的只有浓浓的睡衣,飘渺的乐声不知从何处传来,维系着我仅存的思绪。啊,瓦尔登湖一定没有白天——只有月光才配得上这凄清的木琴。然而琴声终究是单薄的,穿不透这一潭死水。那一定是一片死寂的墨绿,仿佛吸尽了所有的光——湖面上没有月影,只有环湖的枯木显出起伏的轮廓,回应着凄惨的月色。
似乎是起了风,随着提琴与长笛。如水银搬厚重,沉缓地蠕动着,寂然碾过湖面——瓦尔登的湖水泛不起涟漪。
湖水荡冷无声,入耳的依然只有乐音。忽而歌声响起,那一定是为我唱的挽歌。
中空的残枝离开枯朽的母体,在早已碎裂的石块上弹起,落下......回荡着干瘪空洞的声响,敲击着行将破碎的心......
思绪已......
还是乐声渐渐......
只有断枝还在固执的敲击着瓦尔登的静谧。
啊,我这是在湖底~
噢,我已融化~
[flash]http://www.xiami.com/widget/64608_1769250787,_235_346_FF8719_494949_0/multiPlayer.swf[/flash]
本帖最后由 hatecrew 于 2013-12-4 14:43 编辑
撒哈拉大企鹅 发表于 2013-11-28 09:07也是第一次尝试写一些完全虚构的东西呢 想想容易 写起来真难⊙﹏⊙b
@hatecrew @张三君在此 @秀家的 ...
这是根据曲子所作的文?
总感觉这句↓好像在诉说着内心的某种悲望。
[查看全文]然而琴声终究是单薄的,穿不透这一潭死水。那一定是一片死寂的墨绿,仿佛吸尽了所有的光——湖面上没有月影,只有环湖的枯木显出起伏的轮廓,回应着凄惨的月色。
本帖最后由 lybk13 于 2013-11-9 11:24 编辑
(文章不伦不类,无外乎肚里点墨全无,厚着脸皮写点个人感悟博君一笑。)
“山”字绝妙,简繁同形,暗合巧拙至理。解字,三道险峰插二谷,无限风光,境界尽显——高下有异,峻者谓山。
昔日平川,今朝崇岭,沧海桑田!妄恕不论六合,但究人心——除却胸中心志,难离贪海欲壑。山之趣在乎雄奇。欲之乐无外取索。饥者恋食,温饱思淫,贪得无厌,乐此不疲。呜呼哀哉, 一山还比一山高,一欲还比一欲强!斯人为望陷师弟,哪料万载如鼠名;千古风流周郎妒,怎知武侯穷出生;魏将若收争胜心,安能竖子一战名!须知量小计较多不义,唯知足者自常乐。欲以有穷就无穷,聊聊银鬓空悲切!
山不在高以仙名,欲不在深以合行。人世浮沉百十载,守得云开月自明。何苦饿体乏身乱所为?花明柳暗辟蹊径!
Chuck Palahniuk这个作家,这边厉害的大家也许都看过他的书的吧。
如果不认识他,至少大家都知道Fight Club吧。他就是这本书的原作者。
我看过这个人的作品有幸存者、隐形怪物、噩梦之匣......
总之,恶搞研习营系列都很不错呢。
但是我不会写书评,真是抱歉......
怎么说呢,曾经写过《地下室手记》的书评。
柏拉图的《斐多篇》里曾写到“遵从理性,永远以理性为归依,沉思那真实、神圣的东西,而不理睬意见,用真实来当作自己唯一的营养”。
于是,当一个人的理智趋势他去追究美与崇高,但是理智同时告诉他他根本打不赢他的圣战(圣战来自保罗的《朝圣》,跟动画的圣战没关系啦)的时候,那个人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地下室手记》中的男主角我认为就是这样产生的一个“不是好人不是坏人,不是君子不是小人,成为不了任何人”的怪物。
不去追求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东西,却又不满于现状,对周围同样不去打圣战的他人发自内心的鄙视。
→以上就是《地下室手记》带给我的东西,但是我也看了很多跟我写的完全无关的评论。
所以,我向人推荐书的时候到底以什么为准呢.........于是经过考虑之后就决定不写书评了~
跑题很远了呢w。所以,帕拉尼克的这篇文章,我只能说,“请大家感受一下”而已。真是对不起呢。
不过这个作者的很多句子都还是很帅气的,比如“舍弃了一切希望才是自由”之类的。
而且他的文也不是全都是《肠子》这种类型的,至少我在心里是把他跟安东尼·伯吉斯分在一起的。
“凡是人的灵魂的审问者,同时也是伟大的犯人。犯人在阶上陈述他自己的善,审问者在堂上举劾着他的恶。”这边厉害的大家会从这篇文章中感受到什么呢,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抽出一点时间回复我,那就太好了呢。
二楼贴全文,不过这篇文章很和谐,贴不贴得上来还是个问题......
BXK 发表于 2013-10-20 12:22我是唯心主义者呢。我想进入科学的...殿堂,是试图通过唯物主义的方法来验证我的观点。
空气键盘是个虚 ...
物理生心中只有两点“逻辑与客观事实”,除此之外啥都没有。
认知,其实我并不太清楚你对认知的定义是什么,我自己觉得倒是有些像爬山的过程[1],过去的实验和理论分析最后会集结到一起形成一个理论体系(比如电动力学的麦克斯韦方程组),之后用这少少的公理(物理中为定律)可以从理论上得到此体系下所有问题的解。前面的这个分析过程,我觉得就是我对认知的定义,后面代数化的过程,我觉得是科学历史无关性。
不过,要说物理是公理系统,这个太不负责任了。物理已经不存在所谓公理体系,自从量子时代与统计物理时代以来[2]。新的现象出现,要判断是否要怀疑现有理论,这个大概和你所说的比较类似吧(也就是通过经验来进行初步判别),我会在抉择的时候将经验与怀疑摆在平权的位置上,而不是选择信服经验(这可能是自发性破缺的阴影?!)。
确实,科学家是要有灵魂的,不过在谈及科学的时候,科学家都是一样的(有些机器人的感觉)。
学久了会觉得,其实自己离现实好远,当然这种感觉是在和其他专业的人偶遇聊天的时候才会有,其他时候完全不会有这种觉悟。(虽然我和姬友在路上走的时候,经常引来路人的侧目)。。
ps.你是怎么看待科学呢?比如物理。
最近,高能所的刑老师[3]来院里做higgs的讲座,于是各种不是院里的人来了。提了各种奇怪的问题(这个可以理解),不过有些问题或说法很让院里学生吐槽不能。
比如,某学生起来“刑老师你好,您是我在上X大以来见到的第一个科学家。。。”于是,下面的学物理的小伙伴们都震惊了。凡是物理系的人(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齐刷刷看向那个同学。大家心里的吐槽是“你觉得啥才是科学家?!凡是搞物理的都是科学家。”
”您觉得higgs的新进展对弦理论有何积极作用?“物理系的孩子开始吐槽”装X过于失败“。。我其实很不能理解,为啥明明什么都不清楚却觉得自己非常了解还能如此坦然地提问,有没有想过提的问题是否有意义之类的。
对于以上的各种言论,你是怎么看待的?
经验、历史、情感,其实并不是如此分裂。只是很难继续下去。
参考:
[1]费曼讲义:统计物理,费曼比喻在讲授正则系综之前的热力学内容与统计知识都是在“爬山”,理论上,从正则系综导出的公式可以应用到所有热力学现象,求解所有的问题,这个过程是“下山”。
[2]狄拉克:量子力学原理,充分告诉我们他是如何在尝试“拼凑”所谓的公理。
[3]刑志忠:你错了,爱因斯坦先生!此书的翻译,本职工作是高能物理的理论分析,目前国内高能界理论第一人。
[查看全文]
浑狱弥 发表于 2013-10-20 03:11虚构的东西有没有未来从逻辑上是不可解的,也就不在人类的认知判断上。
这样的“既不能证是也不能证否” ...
我是唯心主义者呢。我想进入科学的...殿堂,是试图通过唯物主义的方法来验证我的观点。
空气键盘是个虚构的东西,你认为他是有可能存在的,不就是在认知判断上认可了它的可能性吗?
空气键盘OK,时光机目前不行。
观察基因的变化规律OK,控制基因变化目前不行。
科学家决定从事哪项研究,难道不是在认知判断上选取一个可行的吗?
标记的这句话,如果换个差不多的例子就是。如果一个女人突然感到反胃,如果她是个处女,她会去买验孕棒吗?(艾玛你居然知道我是医学生)。然后,如果是一个平时不撸管,内裤每天换的少年,就算感觉有点异常,他真的会特地跑到医院去看生殖器吗?要知道门诊问诊的问题全是有关性生活的。
Sunmer纯化脲酶,是第一个证明酶是蛋白质的人。而他的研究在电泳和超速离心发明出来之后才得到验证。
如果是科学的话,Summer的纯化法远不如电泳,已经是过去式。
但是作为科学家,他的研究成果在电泳发明之后获得了诺贝尔奖。
如果科学没有过去的概念的,这个我很理解,但是科学家也可以没有过去的概念吗?
科学家有感情、有灵魂。会怀念过去的事,会畅想未来。
科学只是道具,应该是人类来拿着缰绳,而不是科学拿着缰绳牵着人类。
我没有感觉你自傲什么的,因为我也对着自己的想法抱着一定程度上的确信。
能获得这么好的反论,我也可以调整自己的世界观。
[查看全文]
BXK 发表于 2013-10-17 19:09了解了。
但是,虚构的东西中如果有未来必然会出现的事情又该怎么算呢。
比如,明天台风会来某个地方。比 ...
虚构的东西有没有未来从逻辑上是不可解的,也就不在人类的认知判断上。
这样的“既不能证是也不能证否”的发生还是不发生,对研究者来说,毫无意义可言。
明年的台风还是五年后的空气,并不算是这种。他们都是从理论上,可以从宏观上预测到的,但是人类对此的认知还是很有限的(也就是我们只知道影响因子中的极少数,对于其他的影响因子不了解),所以这些现在只是从实际操作上不可知。至于空气键盘是有可能的,让空气带上电荷,人体是大电阻,改良之后是可能实现的。
比如,文中的少年如果一直这么自慰下去,我认为他总有一天会得尿路感染。然后有一天他觉得JJ有点违和感,如果他不考虑过去曾经做过什么的话,我认为他是不会去医院的。
事实上,我觉得标记的这段和之后的结论是没有什么逻辑因果的(我是很龟毛的人,请见谅),真正的逻辑是在前面的“觉得有违和感”。很多时候我们生病都只知道生病的症状,只有医生会去关注生病的原因(当然,我知道你是学医的,可能会对这个比较敏感)。我并不认为,少年只是因为反复自慰就会得病去医院,只要他自己觉得没有什么异常,也就不会去医院。
物理不完全是经验,这一点是和医学完全不同的。
我们其实没有多少过去的概念,时间在量子力学中都不是算符,在广义相对论中都不是算符(也就是单纯的number而不是作用变换)(这一点好像逻辑关联不大,全当是我在自娱自乐)。
在不同的时代,人们的观测手段是不同的,我们得到的结论就是不同,之前得到的东西会被淘汰掉,比如以太、热质(这其实是在过去理论和实验都在主流的方向)。要说真的是从过去得到的,只能是“一往无前的科学精神”及数学工作者呕心沥血但还是很现实差距很远需要自己完善的代数化公式载体。
可能,我们对于时间这个问题的观念是很不同的,我自己讲的也不是特别清楚,但这不是理论者的自傲。
如果还有没讲清楚的,我还是希望你能继续留言,为着我个人目的“以后不能教理论误人子弟”,我希望能把我所知道的物理通俗而准确地表述出来。
如果对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宇宙的来历等等有足够兴趣,欢迎学习正统的学院物理。(我不是来打广告的!)
ps.系统一直没有弹出对话框,我还以为这个帖子就沉下去了。。。于是又回来看了一眼。
所以觉得回复晚了的话,真心抱歉了~
[查看全文]
浑狱弥 发表于 2013-10-17 18:48从你的回复来看,我觉得我的看法你并没有理解。(应该是我说得太不具体)
我并没有说这样一件事情本身很 ...
了解了。
但是,虚构的东西中如果有未来必然会出现的事情又该怎么算呢。
比如,明天台风会来某个地方。比如,五年后空气质量会变成什么样子。比如,小说中出现的空气键盘。
比如,文中的少年如果一直这么自慰下去,我认为他总有一天会得尿路感染。
然后有一天他觉得JJ有点违和感,如果他不考虑过去曾经做过什么的话,我认为他是不会去医院的。
至于他为什么会去医院,不就是因为他之前通过各种事情知道这种病很牙白吗?
然后,你以物理的方法或者角度来判断事情,不也是从“过去”得到的知识吗?
(那个,我说的话我自己都没怎么理清楚,也不知道有没有顺着你的思路。真是抱歉)
[查看全文]
BXK 发表于 2013-10-17 09:03呜哇...谢谢你的回复www
恩~怎么说呢?我觉得文章中这种事还是很常见的啊。
从你的回复来看,我觉得我的看法你并没有理解。(应该是我说得太不具体)
我并没有说这样一件事情本身很荒诞或是奇葩,而是单指事件本身在人生中算不了什么(也就是说和任何一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其他事件都是平权等价的)。
我看这篇小说是带着我对概率论的理解的,关于概率的得出,往往是有先验与后验之分(借用一下哲学上的名词,不过我本人并不是很了解在哲学上是如何定义他们的)。比如投掷硬币,如果硬币是公平的,我们就认为每一面出现的概率是相同的,都是1/2,这是在进行投掷硬币前就能确定的,称之为先验。运动员打靶子,我们知道其命中率,这是后验的,要记录分析他之前的比赛成绩,又频数得到。
这样一篇小说带着的是后验论的想法,即我之所以现在是这般衰相是由于我曾经做过这样的荒唐事导致的。有违于我们大多数人对人生事件的估计,也就是先验论,这样的荒唐事很奇葩,不过之后的命运好像与此关系不大。作者各种引诱人去往后验的地方集中炮火,而读者本身的先验论观点就被扭成了麻花,转而开始直指道德考量,例如怎会去做这样的事,他就没为自己的将来考虑吗,这类想法。
至少我觉得如果拿之后来看从前,应果关系其实并不是那么大,蝴蝶效应可能会让良心好过一些,但往深处想可能会让你越发会长个疙瘩,关于过去的疙瘩。好歹我已经被物理洗脑成功,除了现在的这个正时正序群之外,和空间时间反演的相关群都是不符合物理客观规律的,也就是不可能在现实存在,所以我毫不担心过去如何。
这大概才把我说的讲清楚了一些。。我本人对文中的事件只有少许好奇,但还是觉得这和自己做物理题这样的事件别无二致。
[查看全文]
浑狱弥 发表于 2013-10-15 20:07看完他写的小伙伴的经历后,我就知道他之后一定会写与自己相关的更"愉悦"的故事。
说不上作者到底是在说些 ...
呜哇...谢谢你的回复www
恩~怎么说呢?我觉得文章中这种事还是很常见的啊。
现实生活中还是有把miku手办塞菊花里的、还有位少年打飞机时同时用按摩棒结果拔不出来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男士们可以选择tenga之类不会发生危险的东西。但是不管生在哪个年代,热爱miku的少年还是会把miku塞进菊花里。
就跟婚外恋一样,被老婆、同事、敌人发现后果多么糟糕,但是还是很想做啊。
每件事都去冷静地计算利弊得失再去做,大概就只有契约者了(喂)
[查看全文]
本帖最后由 其实我是攻^_^ 于 2014-9-25 20:38 编辑
[postbg]3.jpg[/postbg]
隶属于木叶暗部特殊部队“根”的忍者,“根” 是由团藏操控的神秘组织。他没有感情,从小就被作为专门的杀人工具进行严格的培训长大,不知道除了任务以外的任何事。
直到,他第一次正大光明的与人为伴,他加入了鸣人班。
他才懂得了,感情,是什么。
他也明白,一个合格的根,不需要感情。
不过,谁能控制呢,情非得已,情难自禁。
正直、温顺 、不谙世事、单纯、不善于表达,是现实世界人们对他的评价。
但是,在那个炮火纷飞、硝烟弥漫的火影世界里,他的温柔,他的单纯,总是被曲解。
【没有名字,没有感情,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心中只有任务。】
也许一开始,他是假笑着的美男子,一向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直来直往的SAI,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听说,微笑,可以使人亲近。
然而,他不懂,他不明白,假笑是什么,他真的不懂微笑,嘴角向上提起10-15度,是冷笑,上扬35度是讥笑,上扬45度是微笑,上扬55度是大笑,上扬65度是装笑。
假笑,是上扬65度吗?可是,他并没有啊。
【差不多还有半年的时间吧,三个人肯定好过两个人,而且我也蛮强的哦。】
第一次,心里起了好胜心,为那个金发男孩的拒绝,为那个粉发女孩的抵抗,他觉得,他也不差啊。
也就在他脱口而出这句话时,他从那个已失去羁绊,失去信的小鬼,合格的根部成员,开始一步步改变。
直至……
来到第七班。
他又一步步舍弃多年来养成的习惯。
是那个金发蓝眸的少年啊,如烈火一般打动了被寒冰包裹的他,令他回想起与信在一起的自己。
于是即使一次次发傻,徒惹人笑话,他也会小心学着去与人交往。
于是决定违背命令,去帮助某个人带回那个被他们惦记的人。
【确实,我接到的机密任务是暗杀佐助,但是,命令什么的已经无所谓了,我现在只想照自己的想法行动。是鸣人让我回想起了,我以前的感情,我觉得那是非常重要的东西。】
【人是会变的……那么……我也会。】
我但愿有一个人,去爱你。
你的笑无论怎样,都最美。
只要你能够快乐,都值得。
只要你幸福。
。
。
。
。
猜猜他是谁?
“卡伐利亚”这个词当初找学名找了很久,因为第一次接触是在书本上,只知道译名,查到最后才知道原来 Calvariatree 的 Calvaria 是拉丁文中“颅盖”的意思。顿时头顶发凉。
而这个世界对这个树种并不陌生,有人把它和渡渡鸟写成了一对爱侣——并且称它们之间的联系为爱情。而我并不喜欢这个比喻。大概是想到,如果是因为爱情,要把对方的孩子作为食物吃下去,或者是把自己的孩子作为食物送给对方,这两种方式无论如何想都是让人头顶发凉的。实际上,我更宁愿称之为一场单纯的生命演化的依赖契约,神圣不可侵犯,至于爱情?那不过是人类擅自代入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其他物种的事情罢了。
卡伐利亚树表示很无奈。
今天会想起这件事无非是之前觉得一个类位于“开玩笑”的存在,忽然让我意识到原来这个存在即是认真的也是愚蠢的——这就是指类似于素食主义和肉食主义的对决,当然这只是极端案例,还有若干分支,如宠物保护、放生等等。彼此指着骂,却不知道彼此被彼此自以为保护的对象所诅咒,这只是人类自作多情的悲哀。
素食者真的会被动物们感谢么?与此同时,肉食者真的会被植物感谢么?
算了吧。
卡伐利亚树表示很无奈:它们可是差一点因为没有“被吃掉”而灭绝的物种啊?!当年的科学家坦布尔为了让火鸡“爱上”卡伐利亚树的果实,事先让人家饿了许多天——然后卡伐利亚树的果实才拥有了“被吃”的幸运与荣幸,拥有了绝处逢生、才拥有了时隔渡渡鸟灭绝后三百年破土而出的可能。
想问一句你们这些刷微博的孩子,究竟有没有种过地呢?人类主宰土地多少年了,生态上犯了多少错误了,事到如今谁跟谁能计较的起呢?人类让稻子麦子活,野稗莽草敢说一个不字么?难道解救了公路上一卡车一卡车的白菜西红柿,它们依靠自己就能活过野草么?
在生物链的规则里,“吃”本来就不是一件邪恶或者善良的事情,它只是作为一种生命能量的转换模式,伴随着死亡和生存同时发生。据说当年,俄国沙皇逼着农民种植马铃薯,只是因为它们的花朵美丽,而贫苦的农民却借口它不能充饥而发动暴动。马铃薯不能充饥吗?
马铃薯默默的哭了起来,却因为矫情而被其他植物暴揍了一顿。毕竟在与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存的植物世界,真正致命的恰恰是不能被吃或者没有利用价值——虽然人类的急功近利也如此致命,漫山遍野的种植桉树,剥光了野生红豆杉的皮,或者一时贪吃把渡渡鸟吃光,但银杏说,人类的历史又不超过一万年,怕什么呢。就算人类的鲁莽是地球的一场青春痘,也总该有发作完毕的一天。
银杏今年两亿岁了。银杏是这么安慰卡伐利亚树的,说,人类灭亡的时候,人类种植的作物也活不了多久,而火鸡就没人喂了,到时候,你的果实还是会被吃掉的,安心。
但银杏这么说的时候全然不顾及稻谷和麦子们怨恨鄙夷的眼神。良久,银杏才回瞪一眼:适可而止吧你们这些地主,以为酒鬼们有多喜欢喝你们的尸液?迟早有一天他们会恨你们的。你们应该去瞪玉米。
玉米无辜地说,人家嫌我不好吃,拿我去喂汽车……
卡伐利亚树听了,哀恸地大哭了起来。
该贴已经同步到 cofelink的微博
本帖最后由 cofelink 于 2013-5-12 04:06 编辑
今天去了万事屋
忽然好累
然后忽然会觉得其实黑幕才是这世界的常态。
(因为见了许多次了,其实,对这个事态并不是厌恶的感觉。)
(过去在其他的论坛,更加麻烦的吵架气氛也见过的,大概……能想象出来吧……)
回来坐下来抹一把汗。
偶尔会觉得——或者说其实经常会觉得,涂书馆这里好安静好寂寞,深夜回来看一眼,一点动静也没有。有动静的时候,我也不见得特别想说话或者回复。
心情好像是在去一个深夜中的动物园,想知道那里被当成动物关起来的外星人们还好不好,如果有动静,就还好,放心了走了;如果没有,也许在睡觉吧,又不是很想打扰。
忽然发现原来大家在另一个地方很热闹的样子……看得眼花缭乱之余暗自庆幸幸好涂书馆是安静的……毕竟对于向来热情欠缺的我而言如果这里也热闹起来,那可真是大麻烦,之前明明其他好多帖子都看不完了,看了的也没想出来该说什么话,如果热闹起来,那可真是太苦恼了。
所以松了口气。|(说罢了该好了吧,其实没有心情画画才是糟糕……
话说好久没有好好看书了,感觉有点对不起涂书馆。
[查看全文]
关于地震,有时候是这样的(以及中药等伪科学问题)
cofelink
心情真不好。
想随便说两句,不知不觉就长篇大论了。急性子请绕道。
----------------------------------------
关于一些非常需要敏锐和准确判断的科学,比如地震测报或者其他,有时候是这样的:
——所有普通(非高端)观测的方法都无法被证明百分之百有效,大约只能是百分一二十,百分三四十,或者至多百分五十,而高端的观测和预报准确率可能高但也可能错漏,重要的是这些高端技术和仪器并不能成为普通人手里的资源,于是,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比如某个民科或者传说中的造谣者,以“我想好好活着啊”“我想让生活在山那嘎达似乎地质结构有问题的地方的心上人好好活着啊”这样的心情以极大的热情开始了极其主观且极其不准确的方式开始了“很不靠谱地震预报研究员”的伪职业生涯,预报了十次,连续九次都是错的,于是也就成了传说中的造谣者。于是感觉上是这样的:这种预报无论出现多少次,那么一些科学界人士或者官方人士中的一小部分(应该只是一小部分)就会出来说这是在造谣。世界级的难题啊呵呵呵怎么可能让一个普通人解决?果然又是胡说八道么呵呵呵。
但如果其中一次成功了呢?成功之后,科学界人士或者官方人士中的一小部分就会想方设法地证明之前某些的预报根本不存在,是事后编造的,不存在“瞎猫碰死耗子”的状态,世界级的难题不可能被解决等等。
我个人并不想揣摩到底瞎猫会不会碰上死耗子,没准某一只瞎猫的听觉因为瞎而灵敏进化,加上不怕撞墙,说不定还能捉到活的耗子。邓小平有言曰无论黑猫白猫……是不?前面所说的那个预测准确的比例,百分一二十,百分三四十,如果是虚惊一场就算了——但如果某一次是真的,你的亲人死去了,或者你也在死亡线上挣扎,这个时候你会去计较之前的十几场虚惊么?
什么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回到刚才提到的民科与官方科学的话题,但这时候我更想换个方式说,因为这双方阵营内部的科学研究态度可能都是各种各样的。换个方式说,是说如果这一项科学,需要的敏锐和准确的判断非常的微妙高深,那么在这一项科学的“科学的研究”和“不太科学的研究”之间会出现两种研究状态:
过敏者。
以及麻木者。
当然过敏者就是好像那个喜欢喊狼来了的孩子,云啦,天啦水啦,小动物啦,稍微有点异常就会一惊一乍,每日生活在一种恐慌里。这种生存方式如同兔子或者猫鼬,每天竖着耳朵过日子,把生存的绝大部分能量消耗在“如何保障大家的和自己的安全”上。
而麻木者,毫无疑问都是些自以为是老虎猛兽的生物,甚至包括我自己在内也可能是麻木者——每天抱着天塌下来有兔子顶着的心态,一见风吹草动,凛然咆哮一声——
谣言!!!
翻身就睡去了。
可怜天下兔子心,被这些吼声吹得往阴影里直躲,虽然绝大部分都短时间内不再作声,但仍有些不怕死的兔子继续竖起它们长得要命的耳朵,散播着令其他动物感到不安的种种言论。
但说到头要过那种生活,不过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每天惶恐惶恐的确实不好受,不利于健康,甚至可能有损于经济,而恐慌之中还有人可能会疯掉的,作出各种可怕的举动,每每这时候人们都会谴责所谓的造谣者,仿佛那些在这种煎熬下疯掉的人和他们的教育者一点责任也没有似的。
现在来谈谈这些事情的另一个方面吧。
众所周知我们的东方邻国是个地震大国,地震前多少多少秒,他们的电视上就会给出提示这样的视频,想定大家也都见过了,这里且撇去一些“他们老地震是他们活该”这样的杂音(我相信说这种话的人在我们自己遇到地震的时候心里一定是不好受的),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样对待地震预测预报这样的事情的:
……
算了大家自己去找肯定能比我找得多。
然后再看看邻国的人民,其中有多少人会因为某个预报是假警报而骂人呢?我们当然可以以猛兽的心态大言不惭地说“因为他们都是兔子或者比兔子还不如的小动物”——但事实果真如此么?如果到这一步了还只需要一种近似于“爱国主义”的心态去鄙夷邻国,那我觉得我们这帮猛兽可能真是没救了,就像,恐龙一样。
-------------------
聊一个题外话吧。如我们所见的中西医很喜欢吵架。当然现在一方面几乎已经升级为另一种吵架: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吵架。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当然现代医学更科学,毕竟历史是向前走的,但是关于吵架本身,大部分的论调都让我觉得恶心。
这里就不谈所谓的中医粉丝如何如何因为这些粉丝论调百分九十都是在自黑……谣言满天飞并且官方指南也时常摇摆不定,但不科学的一面一定是存在的,至于如何不科学,“谁吃谁知道”这说法也未必是对的,其实往往是“谁吃谁不知道”。以植物的角度而论,并且以“其实就连大米也是一味中药”这样的观点来看,水稻和小麦这类农作物真乃与人类共生于地球侵占了其他生态系统的地域的超级大赢家,且与时俱进,进化得越来越好吃了,并且在现代社会一次又一次地同黄金白银平起平坐成为某种人类交易游戏的筹码。那么其他“中药”呢?其实也一样,比如“绿豆逗你玩”,好玩吧?
而遇到这样的时候就会有许多骂的声音,当然,不能否认有些(可能很多但我可以肯定不是全部)中医药吹捧者就是混蛋的投机家——而且从生存模式的角度看,他们当中的成功者也算是生存赢家;并且确实给人民大众带来了少部分是生理上(真的有病拖延不治)的而绝大部分是心理上的麻烦。但这里说了这么多,我想说的是另一面,很糟糕的,又要拿某个似乎是弹丸大小的邻国出来作比较了。当然似乎不止此一国:有一本叫《伤寒论》的古书,成书年代是否是谣言与投机家频出的年代不得而知,但时至今日在我们笔诛口伐中医药的时候,这本书却被弹丸小邻国们默默研究,然后,将研究了的方子申请的专利……(去你妹的专利!张仲景你给我活过来啊!喂!)
当然张仲景是活不过来的。谁知道时光机研究所怎么走?来来来给带个路。有人来带路吗?估计没有,有的都是些科幻作家,要么是哆啦A梦,要么是谢耳朵9.0测试版。但这里回过头来说人话,是想说,如果比如“@王志安 :马兜铃酸导致肾脏损伤不是中医(或者说传统医学)发现的,而是现代医学通过统计分析,最后做毒理试验确认的。这个理由还不足以要求现有的中药按照现代医学原理,重新进行病理毒理检验吗?我觉得,这一个理由就够了。”——这样的思考是值得的话,我们可以不可以先不要吵架,把弹丸邻国们拿去申请专利的那二百多方拿回来,用现代医学手段重新研究,下资金下科研资本去做研究(而不是天天评职称论文抄抄抄),所有可能有毒性的药物,在古方上是怎么要求炮制去毒的,现代的中成药究竟有没有达到去毒标准(但由于我们的市场管理之混乱,连牛奶都搞不定,就别说中药了,检测完毒性还要检测农残啊什么的比检测三氯氰胺还要难搞这样搞下去还有利润么?投机家肯定是这样思考的所以……),然后根据完整的方剂进行试验,再结合单味药进行试验,方剂的单味药缺项试验——如果还是不够现代科学,那就单味药的成分,不惜成本全部提取解析出来(我管你一脸为难的说那有几百种好可怕地球上最不缺中国人了中国人不带这么窝囊的几百种怕什么再喊难就扇你耳光)一种成分一种成分地做实验然后建立药理和毒理矩阵模型放计算机里算吧,科技已经走到今天这一步了,今天不算清楚,难道要等着子孙给我们写“一事无成”的墓志铭么。
再怎么难就当通关深渊模式游戏,“人类的身体”这个副本对于医学研究来说是最好的副本,但是不可否认,这些研究可能要持续很长时间,还要牺牲大量的研究者无论是实验动物还是人类志愿者以及非自知试验参与者,以及因此积劳成疾的甚至被陷入混乱的患者砍杀的医务人员……在这件事情上我们不要妄想能够选择一个道德制高点,任何一对人类有益的科技进步背后的代价都是昂贵的,医疗药物研究是如此,地震研究也是如此,更何况还有关于实验动物的种种争议(如果从物种平等的角度来说,人类确实是极其不公平且残忍的怪兽,但人类也是人类自己的实验进化结果,从火烧熟食开始就是了,未来生态会如何谁也不知道),在这些争议之外做研究听来也许冷血,但确实是需要注意的态度,而这些科研进步的成果,也将为人类带来收益的同时,其造成的罪孽也将由人类共同承担。好比今天的霾,我们没有任何官方权威可以解释一切,我也不想也无法去猜测是为什么。
我仅仅说一些我所知的和我所想到的:过去在校园所学的专业曰“中药资源与开发”——不得不说真是微妙的专业,所谓资源则离不开资源保护也就是生态学,但所谓开发又几乎一定会涉及生态破坏。——人啊,从秦始皇开始为了长生不老而不断求药,求到今天,世界变成了什么样呢?但人依旧期待着一个长生不老没有病痛没有死亡的世界并誉为“最美妙的幻想”“乌托邦”乃至“天堂”哦啦啦啦……然后向着这样的幻境一路高歌前进,却看不见原本通往美好的梯子可能是自己建立的,但梯子下方的墙基也可能因此被毁掉。那时的我在想,如果医药的存在是为了让人类少接受病痛的折磨,那么在许多药物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减少社会上生病的人数,把药物资源腾出来给真正需要的患者,难道不是最合理的模式吗?由此甚至需要下大量人力去社会调查和研究去估测每年的疫情状况,各个地区在每个季节多少人生什么病,什么样的疫情多少年发作和流行一次——这样的研究我相信不是没有而是很多很多,研究结果当然可以被用来进行药物种植生产和储备指南,但如今医药在我们社会存在的模式却也被投机家利用来赚钱(这几乎是一定的啊,这是时代的主旋律)……减少社会上生病的人数什么的?算了吧?那可是目标客户,是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啊?!这样想的我猜不会是少数,但仅仅是我们自己没有意识到而已,当我们自己因为自己的作息或是生活上的不注意而生病,所吃的每一种药的来源,是源自什么样的药用植物,这种植物在规模种植过程中会对生态平衡、对当地的土地上生长的其他动植物,对气候变化产生什么样的微妙影响——这一切如多米诺骨牌般的推理,难道不像蝴蝶效应一样可怕么?(这里就不谈及为什么拼命吃抗生素的人其实是人类公敌,因为这类人把自己的身体打造成了病毒的深渊级游戏副本,在他们体内死掉的病毒死掉就死掉了,在他们体内活下来的病毒会强大到什么样子,呵呵。)
为什么我不太想去吃药,也看似不太想去担忧什么——这片土地上有什么我吃什么,小心吃就是了。万一吃了不少有毒的东西,也不能去焦虑,要想着“我要进化出抗毒属性”就好了;不靠谱指南什么的虽然不靠谱但是多少是要看的,发布指南的人其实只是在表达对世界的爱意而已,但准确不准确就各自祈祷好了。哪天真的生病或者受伤被拖去了医院,也要感激涕零地感谢一切救了我的药物和医疗成果,无论其来源是什么。伪科学什么的,谁爱骂谁去骂,毕竟真正搞研究的人都不容易,而没有科学知识无法判断真伪的,其实都应该怪自己无知。生病这样的小祸事如此,而地震这样的大灾难,就更不应当去随意指责。很多时候很多谣言梗疯传,辟谣梗疯传,其实无非是符合了(或者激活了)人们“想开骂”的心理而已。我也不例外。每每想到这一点,就又是不由得生气起来,什么也不想说了。
但这里想转述魏源的一句话,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想想某国在对待地震和中药上的态度,再想想我们每天骂来骂去的样子——当然历史需要被铭记,但是只通过大屠杀纪念馆去认识另一个国家,也只能学到那个国家的最糟糕的的一面,而且可怕的是在和平年代我们只能将我们学到的最糟糕的的一面用在我们周围的人身上,然后拿起砍刀(无论是真实的还是仅仅是语言上的)向着那疑似伤害了我们的“黑心医生”或者“造谣者”走去,理由不充分的时候就多加一个“汉奸”的骂名。
请停下来!
cofelink 发表于 2013-4-21 20:17 我们不缺这些学习能力,但大部分人都太容易分心 我自己也是个逃避者,毕业后因为种种原因转了专业,但原 ...确实是不缺,但是就像你说的,分心了。但我大概是那种既缺又分心的...OTZ
牵一发动全身。有些事现在暂时很难改变,但是如果愿意去改变的人多了,那就只是时间问题了吧。[我是乐观主义...
在网上晃悠,明白自己知识匮乏,这是动力
当方舟子和文革都能满足人的某些欲望。
我总是告诉自己不要变成自己讨厌的那类人,希望我能一直保持...
恩,现在我这么大的安心狂补知识就是最该做的...可是我的自制力很....训练自制力是首要任务TAT
啊,又不知道刚才说了些啥=v=
[查看全文]
本帖最后由 无风坠玉 于 2013-4-19 21:07 编辑
在我出生地那里,我住的小区里有很多野猫,基本上都是被主人抛弃了的流浪猫,在小区里划分地盘嚣张的盘踞了下来。
记得最清楚的是一只老猫,纯白,长毛,阴阳眼,身上甚至还戴着一条红色老旧的背式宠物圈,是只纯种的波斯猫,一直想不通这么高贵优雅的猫咪是怎么被遗弃的,又或者是它迷路回不去了?
那只猫因为太老没有捕食能力,一直都靠翻垃圾维生,那段时间我上小学,因为放学后要参加一个英语补习班所以每天都会有几块钱的晚餐费,自从发现那只老猫后我就会抽出一块钱来买火腿肠,记不得牌子了,比一般的尺寸要小,一块钱可以买到三根,是从一个很喜欢的买米饭团的摊子上买到(顺便说一句此饭团非彼饭团啊,比韩国和日本的要美味多了,可以选白米或黑米,甜味咸味自行搭配,里边可以撒各种东西,主料是火腿肠或油条,被巧手的阿姨卷成结实的胖胖腊肠形,味道超~级~赞~的哦!)
三根火腿肠,老猫一根(还会帮它剪开垃圾袋方便翻找食物囧……小时候我可熊了,不过不后悔),靠近小区大门的一只正值壮年的灰色云状斑纹白猫一根,那家伙打架可厉害了,是小区里的猫王(每次逗它都会喵喵叫着蹭我的腿,讨厌怎么可以这么萌啊犯规!顺带一提,从叫声听总觉得是个女孩),另外我住家楼下附近的小猫崽一根。
说道那只小猫崽啊,我朋友曾经还收养过半天,不过因为她没经验,没给它猫砂盆,结果小家伙在阳台上解决了,据说臭不可闻,于是被父上母上强制抛弃了。
其实那只小猫崽的母亲(住在我家楼下的车棚,看车棚的老人都和它们很熟)和我其实还有仇来着,我以前养过两只小鸡,有一次带小鸡崽在草地上玩时被大猫捉走了一只,还叼着仍在挣扎的小鸡在我面前耀武扬威,气的我查了无数资料并最终毒死了她= =+(仍然不后悔!小时候没朋友我可是把那两只小鸡当死党的!!!)
母猫死了后(其实我很怀疑是真被我一小学生的蹩脚陷阱弄死了还是搬家了= =,姑且算她死了吧)小猫们纷纷找了新的地盘,很快就从小区里消失了,大概是去了别的地方,只剩一只留了下来,圈了我家附近的那块地盘(原先那只母猫是浪子式的,没有固定地盘,整天在其它猫咪的地盘里捕食),后来我觉得,罪魁祸首都死了,就不要和人家小孩计较了,仇恨延续什么的最没道理了,于是就没管它,直到后来开始给猫咪们投食,那家伙很可怜兮兮的在一旁看着我流口水,我就把它也算进投食名单里了。
说道我家外带车库的那块地盘,原先的主人是只很神秘的灰猫,我只见过它寥寥几面,基本上都是一闪而过的那种,只有一次有长时间接触。那次家里买了一盒酥糕,是栗子味的,很好吃,但就是太干了(其实这才是酥糕的特色,要配着茶来吃的),于是我自作聪明的把一块酥糕捏碎混在凉开水里,结果变成了像奶奶发起来蒸馒头用的面团一样的东西,看上去也没食欲了。。。于是我果断决定拿那团东西喂猫。
然后在楼道口正对面的草坪旁边,我遇到了那只神秘的猫咪。
我和它对视,然后我仿佛被震慑住了一样,很恭敬的蹲下去,把那团东西试探的放到卧成一个球眯着眼的猫咪面前,那只猫咪很不屑的看看我,然后起身以一种威仪的姿态从容离去。
从那以后我就认定,那只猫通灵。
于是这就是我和那些猫咪们的故事了,记得清楚的也就这几件了,毕竟都是很多年以前的事情,不过想起来的话还是会回来补充的。
于是,以上~
本帖最后由 cofelink 于 2013-4-16 03:01 编辑
望众生粉如云涌,则待暴雨灭城池。
古莲未惧千年旱,一朝轻刃惹新枝。
纵使软体堆辞藻,敢嘲文学是无知?
缺氧葬了巨龙骨,只因徒嚼不养魂。
因为不是律诗,因为没计较对仗平仄,看着微博忽然就有感而发了。前引句(前一条微博)是:
#有时候是这样的#在还没接触原著或原片时看见的,各种激动的推荐,同人,那种满屏幕满屏幕飞溅着口水和不明液体的感觉,与此同时情绪并没有多么宽容的时候,对该原作的印象会顿时陷入谷底。无论多么优秀的东西都一样。时至今日仍然无法补课很多剧集或者动画番或者神坑神作。好像座位太热不敢坐一样。
标签:。。。
(首发微博;刚刚把一重复的“不”改作“无”。两点五十二改。
(然后特别忧伤地发现“无”字也重了,于是不得不再次打开来,又改。三点零一改。
嗯很好奇诗体里这些梗有没有人能看懂……
是吐槽网路……但也不止是网络……阅历什么的不敢当只是喜欢东扯西扯……TWT网络和哪里都一样的,和菜市场也很像啊……今天有点头疼,楼主我脑子有点问题(大概是咖啡粉结块了),有空来搅拌搅拌,没人搅拌楼主觉得好寂寞……
怎么说呢,人类说是智能生物,但很多人类的群体行为模式其实和别的生物并没有太本质的区别……
[查看全文]
@繁尘、离梦 谢谢点评。。。。。。。
但我想说着毕竟是特地跑到青山疗养院来发的,不蛋疼怎么符合疗养院的……
第一首七言也没歌颂什么好愿景,尤其最后一句,就是标准吐槽……我还真不太愿意改。因为如果诗歌的审美用词都固定的话,反而会符合了上一句“纵使软体堆辞藻,敢嘲文学是无知?”所指的,这样下去,计算机都能猜出来我们喜欢用什么词,然后或迟或早,用软体(即软件)就能堆辞藻(http://www.guokr.com/article/78894/),欺骗人类了
以及最后一句:其实虽然说梗藏在这个页面,http://baike.baidu.com/view/956913.htm 但并不是全部,而只有一部分,巨龙即指恐龙,徒嚼不养魂,是指恐龙只知道吃吃吃,吃光了能够维持他们那个时代的氧气浓度的植物,而养不起自己的呼吸(我一点也不怀疑氧浓度高于现在的三倍的恐龙时代大气结构是恐龙生存的根本,小行星撞地球充其量是个传说)。魂也可以指代智能,也可以指代高技巧的生存本能——只知道吃的生物是不具备这一点的,但表面上是嘲笑恐龙,实际上是在嘲笑人类,因为人类在大部分时候也不具备这种宏观的生存共识,虽然有许多个体在呼吁,但总体上还是在不断破坏环境。。
至于纵观全首是什么感觉,其实从第一句就开始在骂了,巴不得所有的偶像的粉丝都将自己的白痴一般的憧憬在暴雨里幻灭……因为这些一点也不好,憧憬什么的,完全就是生活在幻象里,却从不践行真正该践行的,也从不思考真正该思考的。事实上是第二句才是不对劲,才是出格,因为第二句才是歌颂:http://baike.baidu.com/view/2822383.htm 但恰恰是借其千年能醒,反衬时髦事物的变化之快、消逝之快。
最后一句不押韵也是故意的,所以不说是律诗,只说是七言。押韵了,就骂得没味道了。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