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两天看杂志无意间在角落发现了梦象的文案:
在这个叫春的季节你做梦你失眠你欣喜若狂你恐慌不安你告别旧爱你结识似曾相识的人你剪掉长发脱掉冬装你辞去现在的工作离开故乡的人...
后面的都不太记得,这一类的广告词一般很有煽动性,大约文艺青年音乐青年摇滚青年都会为之“握紧双拳”。虽然我不是以上青年之一但我记下这段话是因为这些事儿我在这个春天基本上都做了,如果非要给这些破事儿加个形容词的话,那就是“没屁♂眼的”。
过年回家以后更加生动具体的感受到俺爹娘分别再婚后都过得挺好的所以我拖油瓶之感愈演愈烈,在人生道路上一度迷失方向找不到灯塔,翻了半篇文献后就沉溺网游日夜颠倒,偶尔出去奔赴散局午夜归家还有老爹外带的烧烤,这样浑浑噩噩任由自由基拉着臆想中的癌细胞在身体中狂奔舞蹈的状态延续到开学后第三周,我删了游戏开始思考人生,半觉醒的麻木青年关了电脑开始发呆,这一呆,两个星期过去了。后来这麻木青年意识到这样空虚的发呆是无法促进人类进步的,读完剩下半篇文献,试图继续投身科研事业,眼是明了,心里却一团乱麻。
对阴雨连绵彻底绝望于是跟同样低谷期的发小出去了,高中时候班里最猥琐的汉子大手一挥说 来吧,我接待。降落在遥墙机场以后始终有一种不真实感,猥琐汉子的另一面是温柔体贴英俊高大的未来医生,领着两个女生走街串巷愣是以其两米的身高营造出父慈女孝的微妙感。
不得不说是很棒的出逃,和发小每每彻夜长谈,都能找回来一部分自己。
“我并没有遇到过什么很大的挫折”
“但是我会在思考无聊的事情上浪费很多时间”
“有些时候我并不觉得这些事真的无聊”
“只是我还有很多困难要解决我还有很多事要做”
“那个...这些事情我并不是很想做但是不做我会有很多麻烦”
“我想做什么?唔...我想做挺多事的,但是很快都会察觉到这些事对我本身意义并不大,就不想做了”
“小时候啊...想当兽医,给老虎狮子看病,不过之前看过一个专题,这样的话就不能换洗发露和沐浴露,一直都用同一种会觉得很无聊”
“算了这又不是什么大事”
“我努力试一试,想来想去,还是没办法成为那种羡慕的人啊,科学家什么的”
“不过兽医很好啊,我很喜欢医生和动物来着”
返程那天很早的飞机,最后赶上了下午的微生物考试。
都会好起来的。

“你知道抑郁症最折磨人的地方在哪儿?
是那种百分之百,对自己彻底的否定。
医生跟我说,这没什么可怕的,不过是精神病的感冒,
很多人都有可能得。问题是,我看着窗子外面的阳光,
想算了吧你就不用照着我了,反正我一无是处,
转着这个念头,我根本没力气用胳膊撑着
自己下床---他妈的有这么感冒的么?”
——某匿名抑郁症患者“我觉得弗洛伊德害人不浅,就是他,让所有坏人都养成了习惯,被人指责的时候强调自己有悲惨童年,然后他现在的所有恶行都是有原因的。靠,你已经是成年人了好么亲?无论你经历过什么,你都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你都没有伤害别人的权力!”——某畅销书女作家“马上我就要去上班了,说实话很忐忑,
我就是想问问,被病人打了以后,我绝对不能还手是吧?”
“我做了快10年的精神科医生从来没有被患者打过,
有时候精神病患比普通人更有人情味。
对了,不要总说‘病人’,请说‘患者’。”
——一位刚毕业的精神科医生和一位资深
精神科医生的对白
“他在这儿住了好多年,不犯病的时候一切都好,犯病的时候就... ...但那不是他的错,平时他很喜欢在活动室里帮忙拖地板,还在食堂里帮着分饭,领着大家做操,在病人里他最有威信了,不过我们一般不让他帮忙打开水,因为有一次他突然犯病了把一壶开水浇了一半在自己腿上——他比这里的很多医生都早来这家医院,没人会怪他。”——一位实习期结束的精神病院护士“昨天我去了墨索里尼的葬礼,他是狮子座,
和我一样,我看见那谁也来了,你知道,
我要是写了他的名字这封信你就收不到了,
我在人群里找你,你为什么没来?”
——一位患者写给他朋友的明信片
“目前医学还不能完全解释精神病的成因,
甚至很多的理论都是我们的猜想。不过你看,我的专业是研究精神病患的大脑成像——他们的大脑内部的图像,跟正常人确实不一样,但有时候,很美。”——一位香港大学精神科博士【当一个人疯狂的时候我们说他病了,当一群人疯狂的时候我们说那是历史】
对于人类来讲,把“狂人”当成是“病人”,不算是很久以前的事情。
当我们用科学解释精神异常,或者换个说法,当我们习惯了用“科学”的体系把精神异常的人区分开来,因为贴了标签,冰冷在所难免。某些时候,使人们铁石心肠地忘记了疯狂的魅人之处,某些时候,又看似关怀实际冷漠地忘记了疯狂造成的罪恶。科学未必万能,至少解救不了狂人的寂寞。
也解救不了戴着“正常”的面具的我们,灵魂深处对自己的恐惧。
好的,确实是这样,其实每个人都是正常,只是被人定为不正常,所以才有不正常。人类只是表达知识的一种方式,相互表达,相互理解,大多能理解的为正常,少数不能理解的为非正常。
[查看全文]
正常与非正常的所谓区别,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无非不过人数上的差异
之间并没有任何完全正确的标尺,以衡量
当非正常人数目远远大于所谓的正常人,
这时候,正常人反而沦为不正常的那位
没有什么道理可言
于此,我只想说
呵呵
[查看全文]

本帖最后由 浑狱弥 于 2013-4-6 17:35 编辑
这是某人和室友的一个有病企划,翻译Nenia C'Alladhan专辑中的全歌词【她负责英翻,某负责中翻】。
这个想法的萌生,除了对某影子人的喜爱,更主要的是里面的故事【德语语言】实在是太美了。
某人的中文已经被毁得差不多了【从某人现在的书写语法就可以看出】,翻译太恼人。
某人决定先谈对歌词的理解,以此来推进歌词翻译。
ps.关于歌词中故事的理解属于个人 nana_van(van4wang@gmail.com),与原作者无关。
如有意见或建议欢迎发邮件或直接PM本人。
本故事属日耳曼民间传说系列【考证详情参见对日本传说{非昔话}的说明】,故事比较有德意志国旗特色,慎入~
此楼仅作为题记,正文见下面。【出第二篇后会在此楼开电梯,以上~】
第一篇 No.5 Der See des Vergessen 【遗忘之湖】
[fold]
[/fold]
本帖最后由 浑狱弥 于 2013-4-6 16:34 编辑
第二篇 No.1 An die Sterne 【致星星】
[flash=300,50]http://www.xiami.com/widget/0_3537029/singlePlayer.swf[/flash]
第一首是某人第二喜欢的曲目【室友最爱的】,这也是某两人配合很好的一首【也就是掐架反映不高的】。
两人合唱部分有一种莫名的交融感,十分让人感动。
此歌为全专辑的开端,奠定了主人翁的感情基调。
总体来看,算是一首悲情之曲【而且是自己独自吟唱的那种】。
【此曲在虾米中也有歌词和中翻,不过德语还是有些小问题,中翻我个人是觉得还不错】
下面是对此曲的分段解析:
此曲副歌重复了3遍【每一段都重复,非常符合民谣的构架】
Oh, silbernes Licht meiner Sterne, 哦,银光我的群星
Du Glanz in trostloser Nacht, 你闪耀在无望之夜
geh' ich meinen Weg auch alleine, 我独自行走
hältst Du über mich doch stets Wacht ... 总有你在上守候
本副歌不像之前那一首表现的是鬼故事,而是表现夜下人心。
某人每次听这一段都不经心中流泪【泪点低,雷点大】,见不了阳光的人只能与月光相伴,而无月常有,只剩星光。
silbernes Licht meiner Sterne【这个可以直接和英语对应 silvered light my stars】,Glanz【直译英语 brillance,此处为一高级用法,名词表动词】,重点词 trostloser→trostlos【某人觉得这个词相当不好找都对应的,无论是英语还是中文,荒芜中特有的冷清dismal,desolate,同时还是没有一点儿希望存在bleak,inconsolable,某人想来想去觉得还是用“无望”表达比较好,这也是某人觉得这个副歌很感人的原因之一。】,之后的 alleine→allein【直译为alone】该词非常常见。
末句用的倒装强调了 Wacht【直译为watch】,总有你的陪伴【虽然不能安慰理解,但总归是非常感人】
正文翻译
第一段
Ich sehe Dich, Stern, dort am Himmel, 我看到你,星,就在天空中
so kalt und so unendlich weit ...- 多么冰冷,无尽的遥远
und doch hast Du Trost mir gegeben, 但你给予我慰藉
warst mir immer treues Geleit. 是我忠诚的伴侣
Deiner Schwester, der Mondin, entsagend, 你的姐妹,月,冷峻
gleich meiner Hoffnung auf Licht, 就像我对光的希望
zieh' ich durch die kalten Weiten, 我撑开冷酷的世界
doch die Richtung, die weiss ich nicht ... 但(前行的)方向,我无从所知
本段表明了对星的特别情愫,遥远冰冷,但对我的柔情体现在 Trost【本意是comfort】以及 treues Geleit→treu+Geleit【其中treu有loyal,devoted,long-last的含义,而Geleit可直接引申escort【这个是室友觉得可以直译的,某人一开始觉得这个应该用一个意义比较正直的“安稳”,不过一经某重口人士的点拨真心觉得这个比较情色的翻译才是王道,大家来意会一下吧】,感觉这个词就可以将原本清冷的基色变得有些色彩,不过这种色差越发凸显了原本的清冷无情欲的情感,pale的感觉吧~】。
后面的entsagend→entsagen【某人觉得这里绝对是故意的,明明就是entsagen的动词意思,非要变个鬼畜形容词,而且这一变把意思变得超级复杂,凡是你所能想象的和冷艳高贵相关的词汇都可以包含进来,但是又不同于冷艳高贵的半嘲讽感,这里是表现苦逼的情感,“月乃苦行僧”!】
之后的那个meiner Hoffnung auf Licht【直译为my hope of light】,和前句联系在一起,哎~“我”也是苦行僧,而且是不一样的,比月更无望的那种。开始渲染【不能说是渲染,这里是没有颜色,有点国画黑白焦墨铺上去的感觉】我是如何搏击现实的,【我只是苦苦斗争,但却没有方向】,这里有一种Scarborough Fair中唱到的参战者对长期战争的真实感受。
Oh, silbernes Licht meiner Sterne,
Du Glanz in trostloser Nacht,
geh' ich meinen Weg auch alleine,
hältst Du über mich doch stets Wacht ...
第二段
Ich habe mein Ziel längst verloren 我的理想已被丢弃很久
und Glaube nicht mehr daran. 信念也同样惨淡
Mein Platz in der Welt ward vergessen ...- 我在世间的身份已被遗忘
Hab' ich meine Pflicht schon getan? 我的责任是否好好完成?
Oh, Stern, könnt' ich Dich nur erreichen, 哦,星,如果我能靠近你
Deine silbernen Strailen berühr'n; 触摸你银色光辉
Du könntest mir Hoffnung neu geben, 你能给我新希望
mir den Geist und die Sinne verführ'n ... 灵与肉的劝导
本段某人曾在涂书馆的另一篇中写过渣英翻,这是某人感同身受的一段【为了不夹杂自己的情感,某人仅就翻译难点来作梗】
前四句讲述的是“我”对世间作为的一个总结,关于理想信念,身份与责任,有些像人在死前最后冥想的东西。
首先是Ziel【直译 goal】,但某人觉得目标不怎么准确【联系下文】,Glauze【直译 faith】应与Ziel对应。而verloren→verlieren【此词比较复杂,有doomed,dead,lost混合起来的意思,这本就是一悲哀之词】,本句采用的是完成时的陈述句式,正是这种日常句式才越发觉得这是一种无可改变,无可抗拒的悲哀。
了却理想信念,这种与自己相关的,再就是对他人的,身份与责任,非常有西方惯常逻辑。
vergessen→versehen【本词就在前篇的标题中,重点是“遗忘”】,getan→tun【德语大烂词,对应英语中的do】,与前两句相同,也是用的简单句式【本句为一般疑问句,不与前句重复】。而这种问句,正就说明了“我”对于责任非常看重,反衬对自己的信念理想的嘲讽。
后4句是全全的YY,越是细究其想法越是觉得不能考究,这种荒诞就是一种悲哀。
第一句用的是if only句型,erreichen【可翻译为approach】,berühren【可翻译为touch】。之后最需注意的是 den Geist und die Sinne【这是固定搭配,可翻译成ghost and shell,不过不是攻壳机动队】,verführen【可翻译为entrap】不是啥好词,所以影魔人绝对是故意的。
Oh, silbernes Licht meiner Sterne,
Du Glanz in trostloser Nacht,
geh' ich meinen Weg auch alleine,
hältst Du über mich doch stets Wacht ...
第三段
Oh, Stern dort am Himmel, so glaube mir, 哦,星在天空中,如此信赖我
wenn mein Körper auch einmal vergehe, 如果我的身体也能前往一次
meine Seele wird Dich doch stets kenne, 我的灵魂总会结识你
wenn sie die Verbindung besteht. 如果他们相连着
Einen Tempel wird sie sich weben 一所庙堂将会为你编织
aus Strahlen, dem glühenden Licht ...- 放出炙热的光
und dort wird ich auf Dich warten, 在那里我将等待着你
denn vergessen kann ich Dich nicht .... 因为我无法将你忘记
本段才是真·鬼故事,前4句是灵肉分离,后4句是等待星星。
西方人故事中人死星星会落下,而本段就是描写的这个【还这么深情唯美,不过这样对待属于自己的星,是不是自恋就无法考证了,我们从不懂es在想些啥,只能看他编织的唯美故事】。
本段翻译基本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除了意境非常美【不过某人汉语渣,美感尽失】。只谈一下比较美的词好了。
weben【直译weave】,Strahlen【直译irradiance,感谢某论文教会的词】,glühenden【本词有aglow,fervent之类的意思,某人觉得还是翻译成炙热好一些,不过还是希望能找到更好的】。
Oh, silbernes Licht meiner Sterne,
Du Glanz in trostloser Nacht,
geh' ich meinen Weg auch alleine,
hältst Du über mich doch stets Wacht ...
全歌分段解析完结,现在是总结部分:【雷很大,纯个人傻X观点,慎入~】
此歌比较短小【和前篇相比】,不过短小的才是最可怕的。
此歌中某两人真心是融合甚佳,某人觉得星星也好,“我”也好,其实就是同一个人。混用男女声【其实就是es】,本就是说明灵魂本就是没有性别之分的【不过这个是个人观点】。
相互守护,相互依存,最后就化为了一体。
不过这是一种悲哀的感觉【某人其实不是很这么觉得】,pale感十足吧~
激情下是被火焰燃烧殆尽,瞬间释放出巨大能量,这也就是为什么古今中外的爱情故事都是热恋下的悲剧。
【夏虫之火,扑入深深,一时心切,身心俱焚。某人自编,请不要考究】
而这种苍白的眷恋透露的是理智刀下情感之鱼的挣扎,伤痕累累却是深思熟虑下的最优化。
【刀海之鱼,默默消失,浑然一体,他人难寻。某人瞎掰,请不要考究】
[查看全文]

——“就像我从树身上知道了春的讯息,但我并不完全了解春天。”
“我想到,人世里的波折其实也和果树一样。有时候我们面临冬天的肃杀,却还要被剪去枝桠,甚至流下了心里的汁液。那些懦弱的人,就不能等到春天,只有永远保持春天的心情等待发芽的人,才能勇敢地过冬,才能在流血之后还能满树繁叶,然后结出比剪枝以前更好的果实。”——林清玄《白雪少年》
人不可能一生都跟树一样沉默不语,但却难得有人跟树一样知明道理。五官,两耳一嘴说明了自己需要多听少言。语言的力量如利刃,说错了伤人,说对了治人。你需要靠听觉积累得来的经验炼就一句能说服自己的语句。即使你讲再多,道理再好,无法说服自己那就是废话。所谓废话,不是说过了再说,而是说了也道不出本质。我能了解你,那是人情,我不了解你,那是天理。如果我信任你,那是因为从你身上找到了可以信任的理由,说得那么轰轰烈烈,做得就跟一根细小的火柴,为何用?

本帖最后由 hc.silver_.. 于 2013-3-23 21:17 编辑
——————————————————————————对不起,这不是你所期待的明天。
我记得这句话是LA的签名上的 → @ladace
很有感觉的一句话,虽然说不清楚是什么感觉。
然后我又很自然的想到最近玩的一个游戏,FF7CC,最终幻想7危机之源。
神罗特种兵1st战士,杰内西斯经常念叨的《Loveless》
一段节选自终章的内容.
据说是FF7CC里面跟君临女神有关系的?
貌似也是含沙射影的比喻整个游戏剧情的诗章吧。
我游戏还没玩完,所以不是十分确定。
我总感觉是在说扎克斯和艾莉丝最后的结局。
至于为什么会突然来这么一篇名为あす的随笔,是某种不良情绪的影响。
很多东西就是突然失去了意义,从前发着白日梦追求的东西到了现在却可有可无。
是我被他影响了我么,还是我依旧走不出噩梦。
又或者是那根本不是我想追求的?
内心却在否定这样的猜测,是不是我的潜意识不想承认我已经放弃了。
但是我在梦中毫无此种征兆,梦中的我渴望得到自由,不被拘束。
很多东西小心翼翼,私下猜忌,毫无主观可言。
我认为你看不起我,在没有太多实质的现象前,其实这是变相的等于我自己看不起自己。
我认为你所说的那些讽刺的话都是对应我,其实这是变相的等于我在讽刺自己,但是却根本不自知。
很多东西因为胆小无法摆上台面来说,怕对方愤怒,怕对方不耐烦。
这种怕是因为有过我所说的情况,自此我发现过于诚实根本就是在酝酿着日后吵架的原因。
我所说的这些内容,不是特指爱情,而是指所有的交际。
之前跟疯子谈论过某些问题,刚开始我释怀,但是过阵子却发现根本不起作用。
有些东西不是知道了就能解决问题,有些东西不是知道了就可以去放过别人放过自己。
要是真能那样随意做到的话,这世界就不会有这么多心理病患者了。
而我也不会有这种情况了。
嘛,大概就这样吧。
———————————————————————— 等到约定消殒的明天必定飞舞归向君所在之地化身为命运的希望水滴于地之尽头 天之边涯 海之角落悄声逝去[flash=235,200]http://www.xiami.com/widget/4219122_1769238395,_235_200_00ccff_ffffff_1/multiPlayer.swf[/flash]

又到了Whuer一年一度最烦的节日——樱花节。
除却游人对校园的大规模侵扰,校方在节日中推出的各种坑爹活动扰民,
倒不如说是每个Whuer自己内心动荡在将近半个月的时间中集中体现。
体育课,在樱花与游人间找寻着钉在书上的扑克牌。
和化院妹子沿着路线图上的图标前往下一个地点。
定向越野不免是在实验与专业课后的一种调剂,
虽然没有讨论薛定谔方程的解,但就像找需要的本征值一样,未来与前途格外迷茫。
我记得第一次来这所学校是在很小的时候,
小小的我觉得这个学校很大,在树林中还会藏匿着不明的石像。
这里有被红白樱花簇拥着的城堡,被植被遮掩的实验室。
解说的姐姐是学数学的,但那时我还不很清楚数学究竟是什么。
现在我和众多“差一点儿”的湖北生,成了这里怨念的一员。
各种原因,我终究没有像那个姐姐一样,成为樱顶上的一员【数院在樱顶上】。
而是选择了一门本无爱但逼着自己增长爱的学科,偏执地让自己学好。
这里教会我最多的是“自强”。
母亲喜欢樱花【或者说仅仅是花】。
我端着相机,伴着夜归宿舍的路记录着橙泡下的樱の花。
樱花大道--夜归的书包客,10:12 pm
道路的左边就是Whu最老的宿舍群【俗称“樱花城堡”】,以《千字文》编排顺序。右边是下山的陡坡。
走在樱花大道,多有感伤。
这是Whu历史的集中体现区,日本人为抚慰伤兵在这里种下了第一批樱花,现在看到的则是田中角荣为中日建交而赠送的。
这里有枪杀学生留下的弹坑,保存最全的楚文学古籍。
这也是当年在炮火中苦读的学霸们赶去上课的必经之地。
那么,现在的我在做着什么?
完全看不清方向的物理,理论研究是空的,实验也是空的。
理学楼--最后亮着的教学楼窗口,10:16 pm
战时这里做过停尸房【传说】,无论何季这里都是阴冷的。
理学,物理系当年也是这里的一份子。不过,一直都是垫底的专业【至今也是】。
总得来说,现在的学科发展都是偏向应用【其实就是应用好吧】,理论问题太多,越积越多,然后就没有下文。
最近在啃老爱同志在1905年发的那几篇神论文,德文看得很吃力不说,各种无节操数学变换及物理实验的引入论证。
这些实验也是因为老爱的引述才在物理学史上有了巨大影响,而在老爱成名之前,这些实验论文就和黎曼几何一样被封入图书馆地下室。
我很感激现在数据库的便利,但是这种便利只是对于查找某方面的论文。
做理论时,你会想到自己在做的东西会对应什么样的神实验吗?
钻得越深越细可能离目标很远。
人文馆与老行政楼的岔路口--其实我看不清那里是
两个人【炸~】,10:20 pm这里是新的樱花群,离枫园【文理学部四大学生宿舍区之一】比较近,于是可以看见大学众生相。
茶钱饭后的大学八卦总在毁我的三观,也难怪某人生活在一个基本没有妹子在的学院【某专业除了极个别女是真女人,剩下的都比男人还要男人】。
去年追某室友的猥琐男找到个正常的女朋友,但我的室友至今没有正常男看上。【虽然某人试图为其建立交友模型,不过被其吐槽“不用建什么模型,这一切都是你的错”。然后就没有下文了~】
某人其他的室友也是如此,然后某人完全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
明明某人的好姬友已经恋爱达成的说。
老行政楼一隅--
其实不远处就是工地【喂~】,10:21 pm下面是奥场【当年毛爷爷视察的操场】,夜半笛声【笛箫协会每日的训练场所】。
其实从这里开始就是某人最喜欢的一段路了【好想带着学姐在晚上走一走,前提上石楠不开花的时候】。
这周好像【疑似】学姐的心情不太好,某人远水救不了近火。
问多了不是,不问我又
【瞎】担心。我这支大奇葩又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人。
不过,真有问题或是想出气一定请来找我。
【要是被某人发现躲在死角把自己点了,某人会毫不犹豫把买怪兽的钱交给铁道局,来收拾你这支小怪兽,喂~】
鉴湖--末樱,10:25 pm
这里是连接桂园与梅园【文理学部四大宿舍区之二】的路口,也是主要的教学楼和新图书馆所在地。
理学部的人都叫这片小水塘为“鉴湖”,文学部的叫“未名湖”。【这也算是学科特色吧~】
认清自己几斤几两才能更好地在“自强”之地好好存活。
没有多好的条件,没有多少重视。连课程都是混乱排的地方,除了“自强”再也想不到其他的办法了。
室友的琴友曾今对她说“没有上大学是不会知道什么叫绝望"。
如果老天无路提供,那我只好创造一条路。
现在学的东西不后悔学过,学好了的东西一定会对自己有好的影响。
学好现在的,不要轻言“无用”与“无路”。
不要说“可是”和“但是”,这些都是借口。
能力不足,别人用一倍的气力,我用十倍。
Ich habe mein Ziel längst verloren # I have my destination lost long ago
und glaube nicht mehr daran # and faith neither exist.
Oh, sillbernes Licht meiner Sterne, # Oh, sliver-light my star
du Glauz in trostloser Nacht, # you glory in forlorn night,
gehe ich meinen Weg auch alleine, # go on my way with loneliness,
hältst du über mich doch stets Wacht... # have you always on watch...
--- An die Sterne, by Nenia C'Alladhan, translated by nana_van
[flash=235,346]http://www.xiami.com/widget/7888316_3537029,3537031,3537032,3537033,3537034,3537036,_235_346_d90000_333333_0/multiPlayer.swf[/flash]
morphine 发表于 2013-3-18 21:53提到德语我最先想到的是lacrimosa……同样很会写故事,东方人和西方人思维就会很不相同。
想必他们那张概 ...
我们还是不要谈花了,我自己并不多爱花。如果说真有喜欢的,那也只有特别像草的国兰了。
你说的是狼出的关于小丑专辑吧…我室友超迷狼,脑残粉确定无误。
我倒是觉得狼的故事,完全都是梗之集合,尤其是关于大日耳曼的近代历史。狼的歌词写得真心棒,他的歌词并不是描写什么故事,而是像某莎翁一样深谙语言的精粹,德语的集大成者,简单句但句句直中靶心。故事性要结合所有曲目,再加上梗之联想。
话说,最近他们在京海开演唱会,不过某人和室友因各种原因没打算去。
[查看全文]
提到德语我最先想到的是lacrimosa……同样很会写故事,东方人和西方人思维就会很不相同。
想必他们那张概念专辑你应该也是知道的。
我对樱花花粉过敏非常严重,主要是结膜也会过敏,呼吸道也会过敏,如果不小心进到了消化道也会反应呢……实在是太惨了……
[查看全文]
morphine 发表于 2013-3-18 16:04你这样子一提樱花我就闻到了打喷嚏的感觉。
对这种大小的颗粒特别害怕,所以到大连特别痛苦。再有一个月花 ...
我也有轻微的花粉过敏,我推出应该是某种路边的小黄花。
注意用正确方法戴口罩…
这些歌是最近不断loop的,只要不想问题就是自动脑内这些曲目。
现在我超级爱德语,真心太美了…
[查看全文]
你这样子一提樱花我就闻到了打喷嚏的感觉。
对这种大小的颗粒特别害怕,所以到大连特别痛苦。再有一个月花季也该到了吧!
混迹在人群中是个特别安全也特别危险的事情。
歌我很喜欢。
[查看全文]
走过这般景致是疲惫了一天的休憩
有时候存着欣赏的心境
偶尔也避免不了孑然一身孤独无依的苦逼
网上流传着各种各种的励志故事
据说经历忍受得足够多之后
心境便能坚强独立平和
[查看全文]

本帖最后由 cofelink 于 2013-3-8 17:34 编辑
阿尔多·李奥帕德《沙郡岁月》,关于动保环保,土地伦理,1999年。
这不会是我唯一一次写这本书的书评。这辈子我大概会写无数次。
这篇文章本来也不是书评。
我只是想写而已。
++++++++++++++++++
刚刚上网搜索一篇文,我想这是我在微博上提过无数次了的,Aldo Leopold的《像山一样思考》,但令我有些失望的是经常看见语文课方式的解析;对我来说义务教育结束很多年了,这篇文章如今能进入语文教育大纲我也很高兴,但总觉得哪里不对。搜索的时候还看见一个课件,配以各种血腥猎杀的丑陋的照片漫画,仿佛只是为了唤起危机感和道德感,就可以毫无理性逻辑地堆砌这些负能量。
我不想反对负能量激发式的宣传,但这些情感式环保主义画面令人厌恶。很小的时候就很喜欢Aldo Leopold的《沙郡岁月》(或沙乡年鉴),这是1999大战之后,阵亡战友留给我的几本书之一。我承认,长这么大,我还没有读透他。
《像山一样思考》就出自于这本书,是全书中叙事简明、寓意丰厚、条理清晰、最易于理解的一篇,但时至今日,我总觉得,我实在无法再忍受那种语文课式解析,找中心句关键句,这篇文章说明了什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然后配上一堆猎杀海豹,羚羊和鹿,工厂排污,河道污染各种画面,如此等等。
殊不知,这些画面离这篇文章的表意核心,不单远,有的甚至是相反的。
这种语文解析是教我们断章取义么?!
一
为什么我要说是相反的。激进极端环保主义者手中的照片究竟问题在哪里?就和断章取义一样,所有这些只是故事的一部分,还有更糟糕的,看不见的因果。
《像山一样思考》的故事很简单,人杀光了狼,鹿、羊、兔子等食草生物迅速繁殖起来,吃光了山体植被,山死了。山死了之后,鹿群吃不到植物,全部饿死了,漫山遍野都是累累白骨。
这和猎杀海豹,羚羊和鹿的照片的意思,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文章所指,是灭掉生物链中的一环即食肉生物,狼,对整个环境所产生的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猎杀海豹和羚羊以及鹿,照片所展现的仅仅是血腥,但究竟这个猎杀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时间,地点,合法非法,照片上的人是谁,照片上的物种是什么物种,种群数量如何,生存环境如何,生物链如何,照片什么也没有说,全凭发照片的人编。
多数情况下我们所反对的猎杀,应当是商业过度猎杀所致的物种灭绝危机。但物种灭绝危机并不是只有商业猎杀才会威胁,简单来说,“人类活动”和“外来物种入侵”往往是更容易忽略的杀手锏。
而商业猎杀之所以容易被道德谴责,是因为这是一种纯粹的趋利行为,只为个人商业利益,而非像实验动物本身担负着为人类医疗科技进步造福的使命,不存在伦理道德的矛盾。但不要说人,任何生物都有趋利行为,如果今天换成是智能的老鼠或者猫或者大象来统治地球,我猜污染问题,过度猎杀甚至虐待动物之类的,一样都不会少。
如今人类有生杀大权,杀人是非法的,但是在自然界,谋杀罪和生存权是并行的,甚至缺一不可。如果野象,野狼,老虎狮子认为杀人才是对的,我们可以为了活下来而反击,但我们如何从道德意义去谴责他们?狼为了生存而杀死鹿,而鹿为了生存而杀死小草。小草年年在滋养着生物链上方的一切,阳光,雨水和土地滋养着小草,而一切死亡又复归于土地,任小草任植被索取。这是一场循环,生杀皆在的循环,自然并没有谴责哪一场谋杀是不义的。但如果这个世界只剩下会吃草的动物,那么山峦植被会在三年之内死去。
然后是铺天盖地的饥荒。
所以这篇文章,也是我对那些素食者的道德优越感感到鄙夷的缘由。
虽然在我们的时代“仿佛”食用的物种丰富生活优越,素食完全没有问题,杀戮才是问题,但我真想说,问题不在这儿。问题真不在这儿。
而故事里的猎人谋杀狼,并不是为了皮毛而仅仅是为了消灭殆尽,是为了消灭猎人的对手,让鹿群增长。在那个年代——二十世纪初,这样的行为似乎是正常的。如文章所示的,或者如事实所示的(我今天很想说,真的不要把一篇描述事实的文章用语文方式分析,这不能令人思考,这只能令人厌恶和应付了事)——当猎人消灭了狼,却没有及时负担起狼在自然界中的工作——消减鹿群以达到合适山脉植被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一切悲剧发生就如此。一座山可以在三年之内死去,要恢复到原来的植被,恢复到物种丰富的程度,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
那么这篇文,最值得重视的部分,实际上并不是猎杀之罪,而是狼在自然界中的工作,狼作为一个肉食者在生物链中所担负的责任。当我们习惯性的在语文作业上谴责各种罪行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我们自己应该如何担负起维护生物链正常运作的工作呢?
不要只知道一味谴责。
尤其是以动保或是素食者自居的人们,请你们不要只知道一味谴责。
二
这篇文章的措辞非常优美,也值得作为一篇语文课的典范,但我想我们更多的是要思考这层关系:作者在文里最为怜悯的或许是狼,一个兢兢业业的生态维护工作者的冤死以及死后所带来的一系列悲剧——但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或者哪怕在全书之中,在事实之上,作者最为在意的,不是狼也不是鹿,恰恰是树木。植物。
很早以前和一些动保素食主义接触过,似乎有人认为植物不重要。但《沙郡岁月》全书中的重头之重恰恰是植物。为什么我这么说?
这本书的出版年是1949年,而它原本会被赋予一个更加响亮的名字——有很多介绍会说,在这本书手稿完成不到一个月,Aldo Leopold在扑灭邻居家的大火时去世。但事实上它并没有被完成。全书的最后部分,《土地伦理学》,似乎是比一篇《像山那样思考》要难读得多的东西,理解起来也非常不容易的部分,恰恰是他没能完成的。
环保并不是简单的,环保是难的,这并不是指激进者在所谓战斗上的所谓困难,而是从理念开始,要掌握它的正确方式是难的,非常难。人们不得不学会权衡利弊,如何在商业种植和自然植被之中权衡,而在荒野时代,谋杀一片野地开拓一块耕地甚至是商业地盘的罪,和谋杀鲨鱼或者熊,是一样的。
不,我并不是说人们应当为自己脱罪,那只会越脱越深,地球早已经不是荒野时代了,人类自己爬到了这样的位置,牵动者自然生物界的一切神经。如果说谋杀一只羚羊是罪过,那么为了推广素食而取缔人类原本的渔场、牧场,令从业者失业而贫穷,令依赖人类养殖的物种无以生存而死,同样也是罪过。
不要以为你们所谓的爱心能拯救它们。那些极端粗暴的言语和粗暴的行为,也和谋杀并无二致。依靠人类长期养殖进化的生物,也许并不能完全适应自然生存,很快就会死亡。而能够适应自然而生存下来大批繁衍的,对于野生生物言也必然是一场浩劫——因为这是生态的又一次失衡!又一次!
举例来说,澳洲原本是没有蜣螂的,现在也永远回不到没有蜣螂的年代了。我们也不要假想一个取缔了牧场的澳洲,那和没有蜣螂的澳洲已经是两回事了。如果人们为了吃素而放弃牧场,为了维护牛的权益而不停的保护牛,保护它们不被谋杀,让它们不停繁殖下去,有一天,牛会不会也像故事里的鹿一样吃光了澳洲的草?如果要控制数量,会不会又有伦理问题?说到头不是一样的罪名么?
而在这里,我不会提及宠物。因为宠物们并不会告诉人类它们的真实想法。就算告诉了,人类也不会听的。地球的生态界很像一个江湖,讨好人类的物种都能过得不错,无论是猫狗鸡鸭牛羊,还是稻谷麦子玉米。但未来会发生什么,我们谁也不知道。
回到植物上来。在这个时代,植物是任人摆布的,种植什么,吃什么,多数人对植物的认知也仅剩于此。更进一步的,森林氧吧,造纸业和热带雨林,非洲的耕地开荒导致的土地盐碱化,水土流失沙尘暴,还有很多。而关注这些原因的声音往往远不如其他的来得激烈,当气候异化大地干裂时,农民种不出东西时,人们只想着捐款,却不关心捐款都用来做了什么。这片土地上拆迁问题闹得这么激烈,但人们在拆迁掉荒野——拆迁掉野生生物的居住地时,那些野生的动植物只是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虽然我们只是让原本的植被消失而已。但对于很多生物而言,那是它们的家。
回到植物上来。或者说是回到土地上来。很早以前我们的土地上有一场土地革命,从人类的社会而言这或许是很美好的,但人类的大地何尝不是自然的大地。当我们没有土地时我们谴责土地拥有者的暴虐,但我们以土地的统治者自居时,谁来谴责我们的暴虐呢?
我并不是说所有人都是暴虐的。春节时当我回到乡下的丘陵地带,望着人类的菜畦和自然野生的植被逐渐融为一体,地上盘踞着杂草,我看见地瓜叶子爬上了马齿苋统治的石头。那里该说是比较荒凉的地方,人们并没有追求很多,自然的篱笆很美,野地里的动物也该过得很惬意。虽然我并不知道在过去,这片地土上的植被都发生过什么样的恩怨,谁是这里的原住民,谁是这里的入侵者。
但谁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一天,一些成功学的书籍和讲座让人们又开始折腾起来。植物是不会说话的,而那些不爱与人类打照面的动物,那些你我不知道的,它们也就悄悄随着消失的植物消失了而已。它们还来不及卖萌。
关于人类如何威胁到野生植物——或者叫植物原住民的故事也很多,我不想一一举例,但记得在《沙郡岁月》的其他故事里,提到这样的例子,与人类无关,说的是一块生病的木头,一条长满了蛀虫的树枝是如何养育了许多种类不同,羽毛艳丽的野生鸟类。它们依赖着生病的树干里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而生存,虽然那棵树是一棵生病的树木;而令人惋惜的是或许Aldo Leopold的林业局上司们看不到这一幕,他们只是觉得生着病的树木是丑陋的,应当把蛀虫消灭干净。
Aldo Leopold没能完成这本书就去世了。1999年的时候这本书五十岁了。
cofelink 发表于 2013-3-20 01:54我大学一毕业就跳行到动画行业了,现在考研也是动画。跨度很大但也许我天生是读文科的?但高中的时候理科 ...
我觉得数学也好,物理也好,没有非常强烈的爱是找不到真正的萌点的。
光是想了解理论可以去看看一些老年数学工作者和物理工作者写的科普读物就行。市面上流的高数教材说白了也是为了应付考试,如果想好好理论系统学,请阅读苏联数分教材。〔虽然我的这个建议在数学版被喷了,但这是我自学的心声。也是我导师的建议。〕
而相较于数学的朴质明确,物理学的教材就不能吐糟更多了,美帝的基本就不能考究,习题道是很精。所谓费曼的讲义,真心是装X用的。德国玻恩的〈光学〉很不错。不过,外文教材最好是看原版,翻译一般都有问题。国内有物理神书,四大力学中理力推科大沈惠川巨巨,电动推本校巨巨刘觉平〈一点儿也不适合没学过场论,狭义相对论和至少一遍电动的我等学末末〉。以上两本只可远观。大物看北大赵凯华的就比较好了。复旦的可作参考。
从现在来看,物理真的让我看不到前途,具体的真心不足为外人道也。数学学科同样如此。
我自己本是个性奇诡之人,可能注定吊死在这两棵树中任一棵上,但是以哪种形式就不得而知了。
我不是巨巨,只是PM2.5而已,年龄也比你小好多。只能尽力给你一点儿建议。
PS.为什么这个帖子只有我们在回复…
[查看全文]
本帖最后由 cofelink 于 2013-3-20 04:24 编辑
我大学一毕业就跳行到动画行业了,现在考研也是动画。跨度很大但也许我天生是读文科的?但高中的时候理科唯一好的就是生物学。
怎么说呢因为中药行业是在是猫腻太多了,是人为的因素,其实就理论来说中医药很有趣的,并不是伪科学,但研究起来需要耐心好脾气和好奇心,大概也需要天分吧。但是没有这么天真的环境而且本来就读得累就跳行了。
话说,一上高中,我高数就烂了。高考不知怎么的攀上了二本,全靠其他科补的。大学物理也没学过。但如果今后的人生能摊上一个闲职的话我就去补课……从基础开始吧,反正闲也是闲。过去心里有个很大的洞,但现在似乎慢慢就好了,觉得应付这些不会再那么狼狈了。但还是需要很多很多时间。等最近的考试完全结束我就去买教材……
哎这方面的话你就是我的老师啦!#7086!
[查看全文]
cofelink 发表于 2013-3-18 15:49哎哎哎怎么说呢
其实核能直接供给能量我觉得也很赞啦但是单纯靠这种东西生存的话,会有点无聊啊……毕竟光 ...
你有关生命信息的解说,我不能同意得更多。这样完美的文字真是某人眼离公式之后的最大慰藉。真心希望你能留在涂书馆,常发感慨。
关于核能的说教时间:
自从老爱在1905年从狭义相对论关于多普勒效应的理论证明中,抽出光线能量的表达式移植到物质上,然后各种泰勒展开求和去小量,得出了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物理生神烦又神爱的[tex]E=mc^2[/tex]。我们基本可以断言这个公式就是宇宙终极能量转化的数学表达。
这也就是之后打开核能的钥匙。我觉得这也可以是人类能源革命的最终表达。这么简洁的公式除了漂亮,我找不到其他形容词。
某人的乱扯:
我知道生物是复杂的,在我的眼中还有绝大多数爱好数理的人眼中世界是简单的〔所以我很二,也就是呆傻土龊的内在〕。
遗传形式多种多样,是可列的。终归是留下理化痕迹。不过不是一种体系如何解码?就像语言,西语是以音为主,很多古文明的语言是象形。刻在洞窟中的画,我们看来是涂鸦,说不准就是一种文字,只是很少量,少到不能推出是文字。
我不知道人类未来会怎样,但我相信就算没了人类,文明还是会存在的。但如何存在,谁来当载体,谁是主体,这个我觉得不重要。重要的是文明在继续,总会有好奇心和因好奇心而出现的奇迹。
现代社会发展到现在,我觉得真心不容易。光突然释放的[tex]CO_2[/tex]量就够做成碳强腐蚀掉迄今所有的大部头书籍,更不用提PM2.5貌似新兴,其实各国早就借这个名义发射激光探测*层中的**了。
有人为了利益不顾其死后洪水滔天,但总会有与之对应的人,宁愿被当代或后代的浑水淹死,也要提出问题,探讨解决方法。有人不断关心的问题是幸运的,而无人问津的问题才是无奈无望的。
人类的文明游戏建立已经成了一张可怕的无边大网。但可怕的不是网的复杂,而是网的起点是唯一的,也就是人本身。如果人中有一处错误,可就不是关机重启这么简单,而是直接拉到停尸房。而那个时候是何时,我也不知道。但我真心不担心,因为总有新生儿来使出生与死亡动态平衡。
[查看全文]
本帖最后由 cofelink 于 2013-3-18 15:54 编辑
哎哎哎怎么说呢
其实核能直接供给能量我觉得也很赞啦但是单纯靠这种东西生存的话,会有点无聊啊……毕竟光合固定生物能好太阳能板的感觉还是不太一样(先不提利用率0w0我计算不好)
当然太阳能严格说的话也是核能了(我一直在猜太阳上是不是有热核生物)
主要是我觉得这样一来,人类如果脱离了这些而生存,大概会寂寞的吧。到了另一颗孤独的星球也许可以,但是人类作为生命体本身的体验要求,目前生理上是脱离不了空气的,要规模化的转换空气并且长期保持自然稳定,还是脱离不了植物啊……
当然如果是指相当科幻上的,精神已经可以数据化的“人类”可以不在意躯壳的话,那另当别论。但就目前来说,我不认为人类到了那个地步是一种永生或者是解脱的状态,毕竟机器的生物冲动很可能是有限的,也就是说机器或者人类目前制造的东西的生命本能是有限的,和自然形成的碳基生物(这个是对应那个变形金刚的概念的人类)相比
而如果一个东西不是在本能上说“我要活!我要活下来!”的话,恐怕是很难长久生存的。
还有一个本能是“活不下来,但是我要复制自己!”这个冲动。
从我的理解上,生命的本质是自我信息的复制和稳定化中的变化进化演化,以及这些信息群体的承载体是稳定的,
而在一个巨量的多种不同信息复制和演化的大系统中,这个大系统环境也是稳定的,不同信息之间有良好的能量沟通循环,使这个系统即使一定程度被破坏的情况下有办法恢复
前面所说的信息就是指基因信息,信息群体的承载体就地球生物来说就是核糖核酸类,当然广义上说就是地球生命了。而后面所说的大系统是指生态系统。说白了就是单一的一种信息传承可能是容易遭遇威胁的,但是放在生态系统中,由于有多重的能量传递和数量级的掩护,对于一种单一的信息传承是有益的。这就好比热带雨林系统里的生命,只要保持热带雨林的存在,那么里面的物种就能获得保护;而这对于沙漠系统的生命来说这个保护就显得非常奢侈,沙漠或者荒原系统的物种数量(也是生命信息数量)是非常稀少单一的。
可惜在人类活动破坏下,雨林系统遭受的破坏往往是毁灭性的。而和沙漠或者荒原相反的是,一旦雨林系统遭受毁灭性破坏,那么重新恢复到原来的生命信息量——即物种数量,就非常困难(因为本来是非常丰富的),而沙漠或者荒原恢复原样的速度就很快= =但这也没什么值得骄傲的。
我不知道你怎么理解人类或者生命的,但是如果从生命信息的复制和传承来理解人类文明,其实状况差别也不大。人类和其他碳基生物一样用基因来记载自己的遗传信息,但与此同时,人类会把自己的思维轨迹记述在石头,竹片,纸张上,以及现在的电子设备上,这也是一种信息复制行为(并且是带有可变延展式的)而这些文字信息或者图画音乐或其他信息的传承方式,也不妨视之为生命,算是人类活动轨迹中诞生的新的生命形式吧?
嗯……怎么说呢物理学我不太懂
不过物理看待方式大概是和这些相反的,要看最精确的运动本质?但无论怎么想也是很壮观的事情呀哈哈
================
还是不太理解什么是人类补完计划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