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剑三的时候一直想不通一个问题是:明明是被打得重伤了的人,为何能够仅凭着打坐就能回血?
看了老子的《道德经》中的第十章内容突然有点明白过来。
《道德经》第十章内容讲的是关于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开章即言“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就是说人的元神、精气是相互补充的内容,在修炼养蓄的时候应该先让元神安定,元神安定从而使得精气清静安定,从而使得人的魂魄合一。
而后,围绕此,老子提出,人在修炼养性的时候应做到心神合一,天地气息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杂到精,“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就是说,人因为很多外界因素从而使得自身神形不一,阴阳不济,从而使得心神散乱不能专一,往往导致自身的折损。
因此呢,在修身养性的时候,必须摈除一切杂念,还原人的先天本性。也就是所谓的“涤除玄览,能无疵乎?”这可能也是后世清修之人为何都要打坐修真的一个原因吧。
由此,如果一个人如果想要筋骨强健,必须是心无杂念妄欲,如何无欲无求?这就是老子所倡导的“无为”。
无为者心清神凝,精气聚。而自己本身的精气便能自我调理使得身体能够通畅自如,肺腑调泰,内无伤,外无邪。自然能身强体壮,精力旺盛。
到这部分为止,私以为,老子已经回答了我的那个问题。
回血都是静坐调息,使得“真气在经脉中运行,元气迅速得到恢复”。
因为人物在打坐的时候肯定是在一个独立安定的环境下,所以自身的精、气、神最容易得到安定,并且这也就是开篇所言的“载营魄抱一”。
所以,你会看到为什么人物在静坐调息的时候回血如此之快,而一旦有外界干扰,比如你要做动作或者说有怪来侵袭的时候,回血回很慢,或者是直接失血。因为自身的一个清修回神的状态被打破,就如一个该有的平衡被打破了,因此要快速回复到最佳的状态是很不容易的。
而关于在门派打坐被传功之类的,大概也是这样一个道理。每天都有固定的一个时间在门派打坐静修,有时候会被掌门传功。其实这是因为你打坐的状态处于无欲无求,心无杂念,所以,心清性自明,那种清虚的状态下是最容易领悟上乘武学的境界。
嘛,想到了吧?为什么一休总是在打坐的时候想出主意?就是这么个道理。
当然这只是自己的一些想法,只是觉得这两者有相似之处而已。
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