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存在的定义——主观精神的认识能力把存在作为认识对象,这就构成了互为对象的依存关系。因此,和主观认识行为发生相互作用的存在就是客观存在。
主观存在和客观存在这对概念是最典型的相对概念,只有当主观意识开始把某种存在及其内涵作为自己对象时,这个对象才成为相对于他的客观存在。
当意识把作为全集的存在作为对象时,这时世界就成了“作为意识表象的世界”。
当意识把某一个外在的事件和物质作为对象时,这个事物作为客观存在依赖于意识和感觉,也就是说,当你不去感觉和意识它时,它就不是对于你的客观存在。不仅如此,你也没有充分理由说他是客观存在着的。
意识也还经常把意识本身作为对象,这叫做自我意识,这时,尽管对象是意识(精神)的,同样也是客观存在的。
如果楼主希望更深的了解可以百度一下客观事物与客观事实,二者是不同的
看来楼主是刚升入高三的文科学生,哲学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对于此类问题楼主可以问一问政治老师亦或是百度一下,都能获得一个比较客观的答案,哲学这一门学科其实并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也是一门反思的学问,而且需要长时间的知识积累,希望楼主继续努力。如果有时间可以到哲学国学版块浏览一下,里面有搬运过来的哲学知识,楼主继续加油$2$
[查看全文]
本帖最后由 呦... 于 2012-7-30 14:27 编辑
解释一下,我并没有说“客观”是一种事物。而我目前认为“客观”乃是“不掺杂主观意识的纯粹存在观点”。
那么,既然提到了百度百科,那么我就把上面的释义全部复制下来。
首先——“哲学术语,指的是人们看事物的一种态度,不以特定人的角度去看待事物,也就是事物本身的属性,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另外,客观也指事物的本来存在状态。指事物的一种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存在。它与主观正好相对。“
个人观点:我个人认为这段话本身就是一个自相矛盾的东西,它提到“也就是事物本身的属性,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那么请问,人不掺杂主观意识,也就是失去意识,那么,要如何认识这个“事物的本身属性”?而认识不了的话,你怎么会知道它没有转移呢?“事物本身的性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这句话的根据是什么?难道不是人的主观意识去认识到的东西?再有,它说”指的是人们看事物的一种态度,不以特定人的角度去看待事物。”请问你如何不以特定人的角度看待事物?就算你可以去刻意的转换角度,那么你的观点是位于人类认知领域之内的,也就是说,你的角度总会跟一个或一些人的重合(注意,是角度)。至于“另外,客观也指事物的本来存在状态。指事物的一种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存在。它与主观正好相对。”,我认为它的问题也跟之前我在观点中所提到的第一句的问题差不多。
其次——“①在意识之外,不依赖主观意识而存在的(跟‘主观’相对):客观存在;客观事物;客观规律。②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考察,不加个人偏见的(跟‘主观’相对):他看问题比较客观。“
个人观点:关于圈1中所说的,如果客观真的完全在意识之外,不依赖主观意识,那么我很想知道主观意识是怎么意识到的客观这一存在。现在人们大多对于“客观”有一个概念,某些地方还有对于“客观”的解释,这就说明“客观”不是完全处于人类认知范围之外,而处于人类认知范围之内的,是不可能不掺杂主观意识的。关于圈2,我认它的问题跟之前观点中提到的”指的是人们看事物的一种态度,不以特定人的角度去看待事物。”的问题类似。
[查看全文]
请问LZ对于客观的定义是什么,现在通常所说的客观是人们看事物的一种态度,不以特定人的角度去看待事物,也就是事物本身的属性,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另外,客观也指事物的本来存在状态。指事物的一种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存在。它与主观正好相对。这是百度上上对于客观地定义,所以客观并不是一种事物,而是一种态度。
[查看全文]
